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航天电子线路产品的不断发展,电磁兼容性设计已成为电子线路产品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印制线路板布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给出了双面板、多层板布线的设计方案以及地线设计方案,指出了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对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篇关于运载火箭自动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的研制经验的总结报告。“供电与接地”的设计质量,不但影响系统的抗干扰特性,而且直接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本文概要性地论述了系统及其组成设备的供电与接地类型,供电与接地的正确方法,供电与接地在不同研制阶段中常见的错误,地线系统的设计、施工与测量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航天产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能力,航天产品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把控非常严格,所有要求测试项目必须通过EMC试验。某装置温控控制器试样件在EMC试验中有3项超标较为严重。通过对温控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特点、连接电缆进行分析,主要对抑制干扰源,提高敏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等进行设计改进,并且用信号发射设备对温控控制器超差项相对应的频段进行了干扰试验,对其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EMC设计改进后,温控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能明显改善,控制器的超标项RS103、CE102、RE102均满足指标要求,通过了国军标GJB151A—97规定的EMC试验所有项目。  相似文献   

4.
以高速系统的信号完整性(SI)仿真、电源完整性(PI)仿真以及EMC分析为基本出发点。着重介绍了基于电路与电磁场仿真分析工具及EMC设计规则解决板级PCB设计中EMC问题的过程、高速PCB的电源分配系统(PDS)的构建以及高速PCB仿真设计中电源完整性分析过程,通过EDA分析工具实现PCB的建模与分布参数提取;通过电磁场分析工具完成网络参数定量分析,从最基本的设计方法入手,提出了高速PCB的信号系统与电源系统设计参数优化方案,指出了信号与电源完整性仿真设计和EMC设计的内在联系,希望本文能给予正在从事产品EMC设计的可靠性工程师、高速系统仿真设计工程师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卫星星座系统级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和验证的难度大、风险高等问题,从星座系统级EMC统筹设计和频率规划、星座系统EMC测试验证等方面,介绍小卫星星座系统级EMC设计及验证过程,提出基于最小资源占用的星座系统级EMC设计理念,以及基于模拟边界条件的逐级分步式EMC验证策略。小卫星星座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设计理念可以显著降低星座频率资源、设备资源,减小EMC设计的频域隔离、空域隔离等难度;该验证策略可以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EMC问题并及时解决,降低工程研制风险。设计理念和验证策略可行有效,可为复杂航天器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电磁兼容性(EMC)对电子设备能否发挥正常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从电磁干扰分析、EMC控制等方面入手提出EMC设计要求.根据作者的多年工作实践,提出EMC设计可从优化信号设计、完善线路设计等8个方面入手,最后指出了地面测试设备的EMC规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某箭载综合放大器的功能、原理、电磁兼容(EMC)设计及相应的EMC试验情况,并针对仪器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EMC改进设计和理论分析及试验验证。采取在敏感电路处增加高频旁路电容的改进措施后,仪器的电磁兼容性能得到增强,通过试验考核,表明改进设计合理有效。相应的EMC设计方法对其他箭载电子设备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屏蔽电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给出了航天器电缆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准则,分析了屏蔽电缆的屏蔽皮接地原则和原理;讨论了多根屏蔽电缆束外加整体屏蔽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给出了几种常用的屏蔽皮接地设计方式以及屏蔽性能优劣对比,指出目前国内航天器电缆常用屏蔽皮接地方式的不足;最后通过某微波遥感卫星上电缆屏蔽设计的应用案例,阐述了如何通过电缆屏蔽设计解决航天型号研制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为航天器电缆网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卫星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地是卫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决定其EMC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介绍星上常用的几种接地方式及目前低压母线卫星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接地模式,进而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一种高压母线下卫星的接地方案,最后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接地的重要性,以期引起航天科技工作者对这方面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运载火箭的电磁兼容(EMC)环境(电磁干扰源及传播途径),并根据构成电磁兼容问题的三个要素对箭载电子设备的EMC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某箭载电子设备的EMC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箭载电子设备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EMC设计方法及相应的EMC测量和试验工作,切实做到在加强设备抗电磁干扰性能的同时保证其高可靠性能;最后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软件在整机电磁兼容设计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EMC)作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高极限应变、高比刚度和低密度等优点,在未来空间展开结构中极具应用潜力。首先介绍了EMC折叠变形机理及作为空间展开材料所具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现有屈曲理论模型在分析EMC折叠变形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用EMC设计展开结构目前国际上所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由于EMC形状折叠和展开是通过热激励实现的,因此对EMC的热源系统设计也进行了专门分析。最后,对EMC用于空间展开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房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阻值小于2.1Ω;地线与电源中线之间的电压峰峰值小于5V;一旦失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其设计与安装,在技术上含不确定因素,在原装置失效报废,赶制新装置的情况下,经方案选择,应用φ900mm、50mm×4mm铜环2件;1100mm×900mm×4mm铜板1件;1000mm×50mm×4mm铜条2件,用银钎焊构成框架结构件,用16mm_2铜芯橡皮线作引线;选潮湿地挖地坑1400mm×1200mm×2000mm埋没时用粘土、金属屑、食盐、木炭分层填充夯实至填满时止;采用简单测量方法测得接地电阻为1958Ω,压降小于1V。一次成功,投入使用近4年,工作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航天器一次母线正线对结构或机壳短路故障而影响整个航天器供电安全的风险,对现有的一次母线回线高阻接地和设备机壳高阻接地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其对短路电流、安全间距、电气隔离、电磁兼容性(EMC)设计、静电放电(ESD)、地面测试人员安全6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总结不同方案特点,提出了一种既能降低一次母线短路风险,又能减小对现有航天器设计方案影响的高阻接地改进方案,并对电气隔离关键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高阻接地方案对现有遥测遥控电路、热控电路等的电性能影响较小,能使现有航天器设计改动最小,便于高阻接地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卫星射频接收机电磁兼容防护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接收机是卫星测控、导航、有效载荷等分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也是对电磁干扰最为敏感的设备,在对卫星进行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射频接收机的EMC防护,以保证其在卫星电测、发射和在轨运行时能够在其所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文章描述了卫星射频接收机典型的EMC防护设计方法,从屏蔽、电磁泄露防护和天线耦合防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星载接收机的EMC试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机理,提出星载接收机的EMC设计改进措施,并经过试验验证,改进措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进行航天技术试验,安全用电都十分重要。要做到安全用电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火线、中线、地线和接地的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就会出事故,小则烧坏设备,大则危及人身安全。众所周知,发电厂送出的高压电一般为星形(Y型)接法。即三相四线制:A、B、C三根火  相似文献   

17.
用于雷达侦察的电子设备应具有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宽频带以及小体积等特性。但高速数字电路与微波模拟电路的混合设计,使电磁干扰(EMI)问题变得复杂,给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带来困扰。探讨了雷达侦察电子设备中EMI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效的EMC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民航空管设备能否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作为空管设备的五大组成部分,通信、导航、雷达、网络信息、辅助动力等设备的接地是整个系统安全有序的重要保证。不仅如此,地线接法是否合理,甚至其质量的好坏,都会影响空管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月14日,由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部主持,国防科工委921办、测通所、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一院、一院~部、二院二部、三院三部、计算机集团总公司、电子部四所、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的EMC专家参加,对七①四所“EMC屏蔽设计(SECAD)数学模型和软件研制”  相似文献   

20.
机载吊舱式干扰机电磁兼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机载吊舱式干扰机的研制 ,深入研究了机载吊舱式干扰机电磁兼容 (EMC)问题 ,将谱域法等计算电磁学当中的混合方法应用于机载吊舱干扰机EMC预测分析和设计。根据某系统战技指标要求而研究的机载吊舱式干扰机 ,各系统电子设备都能满足电磁兼容要求 ,性能稳定 ,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