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针对重力造成的空间伸展机构在轨环境与地面试验环境的差异,根据伸展机构的边界条件将其简化为根部固支、端部自由的悬臂梁模型,梁受均布力,理论计算了均布力和集中载荷对梁屈曲的影响。建立了14,30m两种伸展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对伸展机构施加重力载荷,计算了其静态非线性,将特征值法获取的伸展机构非线性屈曲模态引入弧长法求解伸展机构的屈曲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当伸展机构达到一定高度后,须对地面试验结果进行修正;均布载荷可近似等效为在伸展机构的端部施加0.32倍的集中力载荷。分析结果对指导同类伸展机构的静力试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精细积分法的伸展悬臂结构动态特征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时变结构,建立了一套高精度计算方法,其舍弃了传统的差分形式,具有计算精度高及数值稳定性好等特点,进而将上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典型结构-伸展悬臂梁,给出了悬臂结构在不同伸展规律下体现出来的动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精细积分法能有效地解决时变结构问题,并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本文工作为柔性多体动力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计算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节线法,测定悬臂梁共振频率系列,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动态模量;并采用应交花观测扭转振动的影响。文中并提出用TIMOSHENKO梁测定动、静态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功能梯度材料悬臂梁受复杂载荷作用的分层剪切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  宋健  张志民 《宇航学报》2002,23(4):62-67
本文采用分层剪切变形理论对功能梯度材料层梁进行了分析,对立了功能梯度材料悬臂梁模型。取材料为非均质性,材料弹性系数随梯度变化,应用边界条件,层间连续条件,得出梁结构的变形与应力。结果表明,存在优化的梯度因子使得悬臂梁具有最佳的承载能力,载荷分布对结构应力场温度场有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的工作原理以及驱动原理,研制了一套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及其套筒式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能够实现顺畅的展开和收拢伸展臂功能。设计制作了重力平衡装置,并且对伸展臂展开和收拢进行了零重力地面模拟试验。对伸展臂展开、收拢过程中临界刚化时刻进行了力学分析和计算。通过试验测试了伸展臂在展开、收拢过程中驱动机构电机输出力矩的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分析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试验分析了重力、展开速度以及伸展臂前端负载质量及惯性扰动对驱动机构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测量了伸展臂的重复展开精度,验证了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具有较高的重复展开精度和定位精度。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自由-自由结构模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维成  孙毅  刘伟  刘庆 《宇航学报》2007,28(4):991-995
从约束试验数据提取自由-自由结构模态参数是试验模态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多自由度系统特征方程出发,阐述了适合于不同约束条件(弹性和刚性)的两类自由-自由结构模态参数提取方法的基本理论,旨在比较它们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以-悬臂梁结构为基本算例对两种算法进行了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方法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各有优点,存在各自的适用范围,是获取大型航空航天结构整体动态特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智能结构的梁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详细阐述了含压电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智能结构梁单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并以双压电晶片悬臂梁为例,检验了所提模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采用分布式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对悬臂梁进行振动抑制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安装N个TMD的悬臂梁的动力学方程;然后通过有限单元法离散偏微分方程,使用Newmark-β法进行含TMD的悬臂梁动响应求解;最后基于数值计算模型,分别研究周期荷载与冲击荷载作用下,梁振动控制的效果.研究表明:TMD可以有效抑制悬臂梁振动...  相似文献   

9.
逆向卸荷式气体减压阀的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考虑到摩擦力、阻尼力及流体流动作用力等主要非线性因素对减压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逆向卸荷式气体减压阀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并对其启动过程与负载变化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动态过程的压力、温度、流量以及阀芯位移等参数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的参数对减压阀启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减压阀动态响应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液滴发生器生成均匀液滴的稳定性,研究了液滴生成过程的动态特性。在传统射流表面波不稳定性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液滴发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组合动力学模型,确定了传递函数与传递矩阵,并就Re数与We数等对射流表面波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喷嘴长径比对液滴生成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丙二醇作为液体工质进行了计算与试验校验,结果表明当生成的液滴速度大于19m/s时,组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最优无量纲波数较射流表面波不稳定性模型结果偏差超过6%;而对于液滴速度30m/s设计工况,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偏差近10%,此时液滴发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1.
程绪铎  王照林 《宇航学报》2000,21(3):106-111
利用动量矩定理推导出带伸展弹性板航天器的姿态动力学方程,在弹性板等速伸展的情况下,导出板的振动与伸展运动耦合微分方程,航天器姿态运动与板的伸展运动、振动耦合微分方程,通过龙格-库搭积分法得出了数值解,结果表明:弹性板等速伸展时,其振动的振幅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航天器姿态角速度随板长度的增长而减少。弹性板等速率越大,板振动的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12.
可伸缩着陆腿是实现运载火箭垂直回收的有效途径。相比于着陆过程,火箭着陆腿展开过程涉及的动力学问题更值得特别关注。根据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可伸缩着陆腿的虚拟样机模型,针对展开过程开展仿真分析,研究了支腿结构柔性、腿节滑移摩擦力、气动罩气动力及过载等因素对展开时长和展开到位角速度两个关键展开特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柔性对展开特性影响可忽略,过载对展开特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动罩气动力和腿节摩擦力。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用于火箭垂直回收的可伸缩式着陆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星部署先进上面级变轨段三轴姿态严重耦合以及主发动机开机引起的较大干扰力矩问题,研究了基于反馈线性化的姿态解耦算法。通过给出上面级多星部署任务中的坐标系和姿态角定义,建立了欧拉角描述的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分析了推力矢量与姿控发动机的控制方案,描述了该方案中主发动机、伺服机构和姿控发动机的配置结构,推导了推力矢量控制中的主发动机摆角计算公式和主发动机工作时质心偏移引起的干扰力矩。基于反馈线性化理论,设计了上面级姿态解耦控制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姿态角速率误差和姿态角误差能够快速趋于1°/s和0.5°。文中设计的姿态解耦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Lawrence-Gurney模型对于激光驱动飞片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awrence-Gurney模型给出了求解激光驱动飞片速度的方程组。文章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对Lawrence-Gurney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模型不能较好地描述厚度为10μm以下飞片的驱动过程。主要原因是Lawrence-Gurney模型对激光与飞片的具体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简化假设,依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建立数学方程组,而这些假设条件和近似求解条件对于厚度小于10μm的飞片均不能很好地成立,导致对飞片速度、能量耦合效率、冲量耦合系数和飞片烧蚀深度随激光能量变化的理论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较大,需要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梁式硅微机械陀螺的原理 ,确定了其结构参数。介绍制造工艺流程 ,完成了器件的制作 ,并测试出其工作谐振频率。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激光陀螺谐振腔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杜建邦 《航天控制》1998,16(3):53-61
利用几何光学建立了三角形激光陀螺谐振腔反射镜微动引起腔内环形光路的变化方程,通过对光路偏移量的分离,导出由谐振腔加工误差造成的且经过调腔后的剩余偏移量,最后通过光路的剩余偏移量对激光陀螺性能影响的分析,计算出三角形激光陀螺谐振腔加工精度要求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导出了带挠性伸展附件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方程,研究了附件伸展和振动对姿态动力学的影响。对于附件按指数规律伸展情况,以及附件长度的次方随时间线性变化情况,给出了姿态角速率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对星载成形反射面天线全域基设计法的研究。采用单馈源单反射面天线,通过优化反射面得到赋形波束。文章研究的全域基设计法运用物理光学法,将反射面用Jacobi-Fourier表达式展开,展开式各项的系数作为优化对象,代入反射面天线远场辐射积分的计算,在优化远场辐射特性的同时确定了反射面展开式各项的系数,也即确定了反射面。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类追踪器和目标器轨道半长轴相差不大、轨道面外的距离相差不大的小偏心率椭圆交会的动力学问题.首先选择合适的圆轨道上的点建立参考系,推导出针对圆轨道参考系的无量纲化线性定常方程,并获得相应的相对状态;接着讨论该方程在小偏心椭圆轨道两冲量交会中的应用;最后进行数值仿真,验证动力学方程和制导策略,并与CW方程及制导策略的相关仿真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动力学方程的精度优于CW方程,能有效解决这类椭圆交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