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2011,(7):F0002-F0002
5月24日凌晨6时27分,搭载着国际空间站第26-27长期考察组三名航天员的“联盟”TMA20载人飞船安全降落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这三名航天员分别为俄罗斯航天员、指令长康德拉吉耶夫、美国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和意大利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他们已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59天。载人飞船飞越大气层轨道时,超负荷飞行耗费了航天员们很多体力和精力,  相似文献   

2.
X┐38将在2001年进行轨道与再入飞行试验X-38的样机现正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试验美国航宇局正在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X-38机组应急返回飞行器(CERV)将在2001年进行首次轨道和再入飞行试验。目前该救生飞船的一台样机正在利用一架B-52飞...  相似文献   

3.
孙梦婕 《航天员》2010,(6):49-49
11月26日,“联盟TMA-19”飞船搭载国际空间站第25长期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4.
APPROACHTOREDUCEORBITALDEBRISByZhuangGuojingCURRENTSTATEOFORBITALDEBRISENVIRONMENTSpaceindustryhasdevelopedrapidlyandspaceope...  相似文献   

5.
空间站为人因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契机。特别是为穿航天服(舱外活动装置)的EVA航天员所做的设计,从安全、容易操作、节省时间、消除危险、提高效率等方面考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阐述了在早期的空间站结构中,人因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并着重强调了结构化的装配技术。  相似文献   

6.
把有些航天器(如空间站和侦察卫星等)上的物品返回地面,有两种方法可选用:一种是搭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返回,另一种是利用航天器上设置的专用返回舱返回。TAURUS和FAST是德国在80年代末设想的两种多体回收小型返回舱。它们预先装在空间站和贮存库中,需要时即可携带待返物品离开空间站、再入大气层并返回地面。文中主要介绍TAURUS返回舱的运行程序及主要构件(有效载荷舱、弹射装置及辅助设施等)。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0,(1):55-55
2009年12月1日,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发言人伦金称,国际空间站3名航天员当天上午乘俄“联盟TMA-15”载人飞船按计划安全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8.
, 《航天器工程》2012,21(6):86-86
据ESA网站10月17日报道,ESA和NASA正在测试一项空间网络通信协议。据此协议,航天员可在“国际空间站”上控制环绕行星或小行星轨道的机器人。这次测试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后续实施遥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信息》2009,(6):18-18
“龙”太空舱由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制,是一个用于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由一个加压舱和一个未加压舱的主干组成,能够运送7名乘员或乘员和货物的组合往返于近地轨道。“龙”太空舱可用于载人或携带货物前往国际空间站。该太空舱还可用作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紧急返回地球的载具。飞行器的头锥部装有标准的国际空间站通用停泊装置(CBM),此装置可以使得“龙”太空舱与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舱段进行对接。  相似文献   

10.
长三乙将亚太二号R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ChineseLM-3BboosterlaunchedsucesfulyinitsthirdmissiononOct.17,putingtheApstar2Rtelecommunicationssatelitei...  相似文献   

11.
林来兴 《宇航学报》2000,21(4):100-106
本文研究微小卫星围绕空间站飞行,监视空间站运行和外观状态,减少航天员舱外活动。这是小卫星一种新的应用概念。文章主要研究绕飞轨道动力学和稳定性,以及在有摄动情况下保持绕飞轨道的控制策略。这种控制策略所消耗燃料非常少,根据仿真实验结果,绕飞卫星一个月时间仅消耗燃料的速度增量约为3~4m/s。  相似文献   

12.
阳光正好 《航天》2009,(12):40-41
2009年9月30日,加拿大亿万富翁盖·拉利伯特和另外2名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1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于10月11日脱离国际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拉利伯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位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13.
杨孝文 《航天员》2014,(3):34-35
国际空间站在距地面约400公里的高度环绕轨道运行。俄罗斯的这一惊人决定并不会影响当前在空间站上工作的2名美国航天员和3名俄罗斯航天员,也不会影响已在计划内的将在未来几年实施的任务。据最新计划,空间站将至少服役到2024年。但由于俄罗斯因制裁而被点燃的怒火——尤其是禁止出口可能帮助俄罗斯军方的高科技产品——空间站的这一延期计划似乎成为一种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动态     
《航天员》2012,(3):41-42
俄女航天员将于2014年飞天 据俄新社3月6日报道,俄罗斯航天员大队目前唯一的女航天员叶蓬娜·谢罗娃将于2014年9月首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届时。谢罗娃计划在轨道上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其中包括生物工程学和地球物理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亚英 《宇航学报》1995,16(2):81-84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7=100,150和200)分析比较了大气阻力摄动对高度为400km的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以及估算修正轨道漂移所需的能量。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将为空间站或航天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6.
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及其进展吴清才出舱活动(EVA)是指航天员脱离母航天器(飞船或空间站)的保护环境,依靠自身的生命保障系统在太空中进行科学观察和研究、维修舱外设备、在舱外安装或回收有效载荷、组装空间站、到星球表面行走等活动。出舱活动生命保障系统是支...  相似文献   

17.
引言。国际空间站,这个位于地球轨道上的空间实验室,给人体工程学专家提出了许多设计上的挑战,同时也为航天员们提出了许多非同寻常和艰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07,(1)
■甘肃天水读者杨易问:何谓载人航天?航天员回答: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等往返飞行活动。实现载人航天必须突破三大技术难题:第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把非常重的航天器送上近地轨道;第二,卫星安全返回技术;第三,良好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宇宙飞船、载人空间站和航天飞机3类。载人航天是一项复杂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航天员在往返的航天活动中的安全、健康和高效。  相似文献   

19.
1995年10月,在图卢兹召开的欧洲航天局(ESA)部长级会议上,ESA成员国批准了作为欧洲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一部分的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的研制。它将成为一种维护及后勤保障飞行器,为空间站定期提供再补给。ATV将于2003年初投入实用,到2013年完成大约8次或更多的维护飞行任务。这主要取决于空间站的寿命是否延期。ATV将成为欧洲分担国际空间站公共运行费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高层大气模型对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轨道摄动分析方法一阶理论为基础,其中大气阻力摄动采用数值积分方法,给出一种可利用各种大气模型进行轨道摄动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三种高层大气模型(CIRA—72,CIRA—86和DTM)和三个太阳活动水平(F10.7=100,150和200)分析比较了大气阻力振动对高度为400km的空间站轨道漂移和寿命的影响,以及估算修正轨道漂移所需的能量。给出的定量分析结果将为空间站或航天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和能量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