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文中介绍了国际工小型卫星热兴起的原因,已发射、正在研制与计划研制的小型卫星,小型卫星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还对国际小型卫星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如何发展小型卫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威 《中国航天》2005,(1):13-14
在前苏联发射第一枚卫星号运载火箭之后.前苏联军事部门和科研部门均有兴趣开发一种比R-7火箭小一些的运载火箭,用来发射半实验用的科学卫星。经过研究,有关部门决定以R-12弹道导弹为基础来研制这种小型卫星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3.
美国将在今后几年内发射十多颗小型的军事或科学卫星,以论证能够给90年代的军事空间活动带来重大变化的技术。 当前,研制小型卫星及有效载荷并提供发射服务的厂商虽然很少,但却在不断地增多。几家大航宇公司及承包公司也在寻找机会加入到小型卫星行业中来,因为美国防部和NASA对小型卫星的兴趣和投资正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卫星应用》2010,(2):63-63
西班牙卫星AG1是第一颗采用“小型静止卫星”平台的卫星,是为西班牙卫星公司研制的,将携带20个Ku和3个Ka频段转发器,预计在2012年发射。  相似文献   

5.
布里斯特尔宇航公司准备研制小型火箭众多小型卫星发展方案的出台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这种卫星的发射服务市场。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加拿大的分公司——布里斯特尔宇航公司也经不住据认为将会有利可图的这一市场的诱惑,于去年年底开始涉足已很拥挤的小型一次...  相似文献   

6.
“米尔卡”是德国研制的小型再入返回舱,将由俄罗斯“光子”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发射。文中介绍了球形、米尔卡”再入返回舱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空天瞭望     
<正>加航天局拟发展小运载加拿大航天局正在研究能否研制一种小型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微型卫星。如获政府批准,这将使加首次具备卫星发射能力。加拥有向亚轨道高度发射火箭的设施,但卫星发射一直依赖别国。加航天局已开展了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09,(1):8-9
日本2009年1月23日用一枚H2A火箭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发射升空。卫星将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次发射中还有7颗由日本大学和民间企业等研制的小型卫星“搭便车”升空。  相似文献   

9.
孙广勃 《中国航天》1994,(11):18-18,22
德研究采用俄小型火箭发射卫星德国航天局已拨出经费,对使用俄罗斯提议中的波拉克(Burlak)空射型运载火箭向低地轨道发射重量在1.正吨以下的卫星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一举动反映了目前世界上的小卫星热和小型运载火箭热。如能获准开始研制,波拉克将成为美国轨道...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投资研究轻型微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国防部正斥资研究和发展一种系列轻型微小卫星。这种卫星由小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发射,可满足该国未来对军事侦察的需求。这种Ofeq-4间谍卫星预定在2000年底由以色列自行研制的Shavit火箭的改进型发射。Ofeq-4上装有多种改进的多用途传感器,质量远低于225kg的Ofeq-3。与Ofeq-3一样,Ofeq-4预计也是以约37°倾角从东到西在不到90min内绕地球一圈。以色列研制Ofeq系列卫星的策略是使卫星尽可能小,以降低成本,并采用微电子技术和其他技术。拉菲尔公司已对用飞机发射质量不到100kg的小型卫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正在分别研究适用于民用和科学试验航天器等小型卫星的发射服务,一般来说,发射这种小型卫星的效费比较低,占用发射空间较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传统卫星开始向质量轻、体积小、任务单一、成本低廉、研制周期短、风险小、能快速灵活发射的微小型卫星发展,相应的对有效载荷也提出了微小型化的要求。作为有效载荷的重要部分,红外相机的微小型化更是有效载荷小型化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对小型红外相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对红外相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小型化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尚辉  孟翔 《航天》2014,(10):44-46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了以“立方星”为代表的微小型卫星研究应用热潮,产生了大量的微小卫星发射需求。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的航天机构,利用其现役运载火箭以搭载发射或一箭多星模式完成了多颗微小卫星的发射服务。但主流的现役火箭这种“大火箭发小卫星”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多国的航天机构和企业开始面向微小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研制新型专用火箭。  相似文献   

14.
杭文 《航天》2013,(11):5-5
北京时间9月25日12点37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快舟一号”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其用户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快舟”小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航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小卫星技术的发展对小型低成本运载火箭提出了越来越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相继投身于小卫星的研发工作,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制并发射了50kg量级的航天清华一号小卫星。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成立伊始就将小型运载火箭和小卫星作为自己的战略性发展领域和支柱产业,并成立了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载火箭公司),通过开拓者一号(KT-1)小型运载火箭的技术能力演示验证来启动型号技术和产业化工作。目前第二发试验火箭正处于紧张的研制阶段。科工集团公司在决策初期,经过比较充分的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16.
现代小卫星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留根 《上海航天》1999,16(6):47-48,55
为了区别早期发射的小型卫星,目前的小型卫星统称为现代小卫星。这种卫星在“沙漠惊雷”,“沙漠之狐”和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简要分析了现代小卫星的概念、发展前提,发展趋势和模式等,并对发展小卫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作为国内首家商业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运营的公司,研制发射了2颗高分辨率轻小型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和“巢湖”一号,初步建立了SAR卫星研制、发射、运维、组网观测、数据服务的全链条业务服务流程。天仪研究院基于SAR卫星高时效准预期的遥感影像获取能力,为海洋、水利、应急等国计民生各重点领域提供遥感影像与应用服务,探索形成商业SAR卫星的重要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8.
“米尔卡(MIRKA)”是德国研制的小型再入返回舱,将由俄罗斯“光子”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发射。文中介绍了球形“米尔卡”再入返回舱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9,(3):45-45
英国著名小卫星制造公司萨里卫星技术公司正与准备开展太空旅游业务的维珍银河公司一道,探讨是否可以研制一种低成本的火箭,用于发射小型卫星。英国政府38年前放弃了其成功的“黑箭”运载火箭项目。萨里和维珍提出的新项目将完全是一项商业项目,拟由载机把全复合材料的两级火箭携至高空发射,类似于美国的“飞马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