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整流罩纵向解锁机构装配与同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流罩的纵向连接和解锁系统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拉杆—锁钩机械系统。系统中32把锁用36根拉杆连接形成串联系统,在0.02s、最大位移30mm范围内同步解锁半罩分离。通过工艺攻关制定了纵向解锁装配协调方案,解决了整流罩64件锁接头、32把锁、44个导向销的协调加工与装配难题;制定了32把锁同步解锁调整方案和工艺方法。用可靠的工艺措施保证了整流罩的同步解锁。  相似文献   

2.
大型整流罩分离动力学简化建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简化大型整流罩分离过程的数值分析工作,采用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Flex对大型整流罩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简化技术研究,并在离散化简化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基础上探讨了大型整流罩分离过程中质心运动、罩内可用空间包络及铰链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分离面解锁前因弹簧作用导致的整流罩初始装配弹性变形对整流罩分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出的大型薄壁加筋整流罩结构的简化建模方法合理可行,可作为整流罩简化建模基本依据;忽略初始弹性变形的抛罩动力学分析可用作整流罩分离运动规律研究的基准工况;整流罩分离过程中的"呼吸运动"对柱段角点处影响最为严重,而越靠近罩体顶端其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3.
范新中  肖耘 《宇航学报》2004,25(5):479-483
为适应载人航天逃逸飞行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具有高承载能力、高可靠性的钩式解锁机构,应用于火箭整流罩的纵向分离面处。它的研制成功,新增了一种具有高可靠、低冲击、可设计性好的结构形式。对机构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得到了初步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使用大型整流罩。由于大型整流罩的刚度较差、弹性变形较大,它的连接、解锁、分离都有一定的难度。长征二号E火箭的整流罩,采用“平移-翻转”分离方法。该方法与常规的蚌壳式分离方法不同,利用爆炸螺栓和导爆索为整流罩解锁,半罩平移15mm后,在弹簧力矩作用下绕铰链轴翻转,解决了半罩平移运动的碰撞与弹性变形问题。该分离方法经过飞行检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董自瑞  季红侠  马赫  杨宝  周诚 《上海航天》2023,40(4):152-156
为了满足某卫星大部件二维转台在地面重力状态装配后,保证其在轨解锁前精度一致性,提出了二维转台装配工艺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模拟载荷配重试验,探索转台星上接口重力下变化规律,保证结构板组合加工偏差,优化卫星层板组合加工工艺方法;其次分析二维转台机构变形,采用卸载装星工装,并对二维转台卸载装配前后关键变形进行精测对比。二维转台通过模拟试验和卸载装配后,保证了地面重力压紧状态和卸载状态下装配精度均在设计指标内,满足卫星二维转台装配要求。通过模拟试验确定结构加工公差余量,在进行卸载装配时,对卸载前后精度精测对比,是卫星大部件载荷装配工艺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缩短天线面板的装配时间,减少装配中的劳动量,提高装配质量,开发了基于CATIA平台的大型天线面板虚拟装配系统.系统采用CATIA的CAAAutomation技术,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基础,实现了面板在装配环境中的精确定位及任意可调,并运用坐标变换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实现了面板装配型面精度及缝隙精度的实时输出.  相似文献   

7.
柔性太阳电池翼国内首次在中国空间站成功应用,是空间站系统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机电产品之一,而约束释放机构作为柔性太阳电池翼系统的关键构成,用于实现太阳翼上升段压紧保护和在轨段解锁释放,其成败直接影响航天器任务成败。基于任务需求,本文介绍了柔性电池翼约束释放机构的构成、工作原理、详细设计以及仿真验证和在轨应用情况,分析其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地面验证及在轨飞行试验验证了约束释放机构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我国航天器多点大面积可重复压紧及解锁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颖且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小型、快速SMA空间解锁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晓军  于海  张可  赵坚城 《宇航学报》2008,29(3):1042-1046
航天器上需要解锁机构完成结构的分离任务,目前广泛采用的火工品螺栓存在安全和冲击等问题,因此其应用在某些场合受到限制。以太阳板二次展开的解锁为例,本文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记忆特性发展了小型、快速SMA空间解锁机构;选用Liang\|Rogers本构模型,对解锁机构的核心部分-驱动器进行了设计;完成了解锁机构的样机研制和调试,进行了地面展开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28V星载电源,研制的SMA空间解锁机构在0.1s内实现了解锁分离。新型SMA解锁机构安装体积小,解锁速度快,能够满足多个解锁机构同时使用的同步性要求,有很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回转体舱段中零件安装定位位置装配精度一致性不好,存在质量隐患等问题,将自动喷涂标识技术和数控技术集成,通过等距喷涂标识精度影响因素分析、回转体结构的等距喷涂几何模型构建,提出了等距喷涂标识方法,构建了零件定位位置自动喷涂标识平台。通过试验验证表明,自动化等距喷涂标识技术能够取代传统的人工画线进行零件定位的方式,满足零件装配精度要求,提高零件装配质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某海防导弹所使用的机电定时机的,存在着故障率高,指令装定精度低,精密机加件多,装配结构复杂等不足之处,影响了导弹的质量。数字化定时机构(含程序电压产生器)采用数字电路进行模拟装定,在不改变现段导弹的发控设备和弹上雷达的其他分机及测试设备的基地上,直接替换原机电式定时机构。经试验证明具有时间精度高,可靠性好,维修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在卫星发射阶段,采用锁定组件对空间相机中的活动部件进行锁定可以提高活动部件的基频和抗振动能力、减少振动对机构精度的影响。一种用于空间相机中活动部件锁定和解锁的小型锁定组件,采用电机正反转动带动滚子从动件径向凸轮机构来实现锁定、解锁功能。文章详细介绍了小型锁定组件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设计实例对机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计算、验证了电机和结构设计参数选择的合理性。装机地面试验和环境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锁定组件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很好地满足了空间相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长征四号乙/丙运载火箭多星发射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长征四号乙/丙(CZ-4B/4C)运载火箭的多星发射技术。给出了整流罩Ф900mm的一箭双星、一箭三星的发射统计与串联发射构型、正在研制的更大包络的双星发射构型,以及并联发射构型。介绍了CZ-4B/4C运载火箭后续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的构型、连接解锁装置和分离程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产品导向圆柱断裂问题,结合其结构和受力情况,从产品材料本身缺陷、加工质量、出厂调试和入厂验收解锁、总装测试操作、运输保管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对问题产生原因、排故过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其分析方法可供其它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时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块CEL仿真计算了整流罩平抛分离过程,对比研究了气动载荷对整流罩分离过程的影响,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离初始时刻罩内负压所产生的气动载荷严重阻碍整流罩的正常分离,造成整流罩与内部有效载荷的碰撞干涉。仿真计算可为今后整流罩地面分离试验验证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产品研制情况,分析了雷达关键件——天线单元组件特性。根据组件的特点和精度要求,研制出一种组件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对天线单元组件的工艺装配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生产实践表明,由检测系统来完成组件装配的检测不仅提高了组件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对推进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某双星整流罩结构进行振动环境的预示,采用能量有限元分析(EFEA)的方法,建立了整流罩结构的能量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振动环境的预示。作为比较,选取统计能量分析方法 (SEA),建立了该整流罩的统计能量模型,并与EFEA方法和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FEA方法与SEA方法的结果在一定的频段内可以较好地预示结构,而且在该频段内,EFEA方法的结果相对SEA方法更接近于实测值,同时相比SEA方法,EFEA可以得到预示结果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总装工艺专业内涵及体系地位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装工艺在型号研制技术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既是技术体系的最底线,又是质量管理、综合调度、物流控制的综合交叉点。文章分析了总装工艺专业的内涵、外延以及专业现状,并给出提升总装工艺专业型号工程研制体系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存在多种误差输入,将引起仿真预测结果的不精确性。采用仿真模型V&V(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验证与确认)技术,进行仿真模型的建模误差分析与控制。利用物理试验数据进行仿真模型的精度评估,基于模型修正算法进行仿真建模参数的自动修正,提升仿真和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帮助设计师基于精确的仿真模型进行产品的虚拟性能预示,提升仿真技术在产品研制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模型V&V的概念和流程,对模型V&V的关键技术和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述,以NASA Rotor37转子验模为例进行了V&V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空间模拟碎片释放装置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的演示验证试验,提出了一种空间模拟碎片释放装置的技术方案:由模拟碎片及分离解锁装置组成。模拟碎片不具备任何合作特征,最初通过压紧杆与分离解锁装置相连,释放时由火工切割器切断压紧杆,模拟碎片在压缩弹簧的驱动下与分离解锁装置分离。最后,通过静载、模态、运动特性分析及分离解锁试验验证了该释放装置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离焦补偿是空间光学相机获得良好成像品质的关键。文章基于空间光学相机的技术特点分析其离焦补偿方法,提出调节三镜的离焦补偿方法。利用CODE V光学软件对某高性能光学小相机的光学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离焦补偿精度、离焦补偿范围与系统成像品质的关系。为保证光学系统对移动三镜倾角控制要求,对三镜调焦机构直线精度及其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测试,最后对相机进行了地面外景成像验证与在轨测试。仿真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调节三镜能有效地补偿空间三反相机在轨各因素引起的系统离焦,满足相机在轨成像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