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仪器简介: BT6由激励被测对象的信号发生器和测量对象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相关器组成,如下图所示: 双相数字振荡器产生数字式正弦波sinωt和数字式余弦波cosωt,数字式正弦波还经数模转换器产生X(t)=Xsinωt的正弦波输出,以此激励被测对象。被测对象的输出y(t)=Rsin(ωtfθ)经模数转换器后在数字乘法器中和数字式正弦波、数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红外图像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脊波变换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脊波变换特别适合于具有直线或超平面奇异性的高维信号的描述,在导引头红外图像处理中使用脊波变换来检测图像的边缘和跟踪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具有较高的逼近准确度。首先,利用脊波变换技术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对脊波变换系数进行增强。最后用脊波逆变换对红外图像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导引头的红外自动目标识别是快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提高被动型原子频标的频率稳定度是原子频标设计中最重要的目标,文中分别详细推导了正弦波相位(频率)调制、方波相位(频率脉冲)调制、三角波相位(方波频率)调制时对频率稳定度有影响的Bn(m)值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为获得最佳频率稳定度时三种调制函数对应的调制指数,并得到正弦波调制时频率稳定度最好的结果,这对原子频标伺服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弱散射与薄屏近似模型,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阿贝尔变换的方法,对1972年6月15日耀斑一激波的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激波前与激波后的电子密度功率谱。发现在小波数段都具有幂函数形式,并且波后幂指数值略大于波前幂指数值。说明此例激波过后小波数段功率谱略变陡。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应用Fourier变换,Laplace变换和Fourier级数的基本理论来确定含有中心裂纹矩形薄板在上下边界处沿垂直板平面的z方向承受位移W。作用的动应力强度因子。而且可以证明含同样裂纹的窄条的解是本文的特例。  相似文献   

6.
将U变换法推广应用于Reissner矩形板的有限元分析中.对原结构进行等效变换,形成周期循环的板单元,使刚度矩阵成为循环矩阵,应用双重U变换解耦了有限元的矩阵方程,使有限元计算只须在一个板单元上进行,并且仍能方便分析整个板的一般分布载荷.所发展的U变换-有限元法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很快收敛于精确解,对于简支板还给出了精确分析的有限元解、准确的误差估计表达式和收敛速度,可以直接掌控计算精度,这是其它方法难以得到的.对简支和固支矩形板的数值算例及与其它方法的对比说明了U变换-有限元法的优点和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维非定常气流理论,建立了管道中气体传播的分布式参数模型,采用迎风差分的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验结果与模型仿真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改变管道直径、气源速度、入口压强和仿真空间步长等初始条件,模拟不同特性的管道,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不同波形的压力波在不同管道中传播的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压力波测流量时,应采用下弦波或矩形波.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的融合算法融合质量差、边缘轮廓不清晰、效率低下、可视性差,目标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的融合算法。首先采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对预处理的红外和SAR图像进行分解,获得各自低频和带通方向图像,接着根据红外和SAR图像的特征选取其含重要目标信息的频带进行低频图像和带通方向图像融合。为了检验本文所提出算法性能的优越性,采用两组红外和SAR图像进行融合实验,与其他图像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并对融合图像进行目标检测,证明了该融合算法能有效提高多源图像目标检测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一种矩形银纳米棒结构消色差波片,分析该波片对光场偏振态的调控特性。以二氧化硅为基底设计银纳米棒波片,长250nm,宽120nm,厚度40nm,周期300nm。通过激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产生符合理论的表面电场分布。仿真计算,以45°的线偏振光激发,调制出圆偏振光,满足λ/4波片的性能,适用波段为620nm~668nm,满足钙原子束光频标的激发波长,波片透过率为40%~48%。仿真计算,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求解空间电磁场分布,使用三角函数法分析光束偏振态。基于该结构体积小、厚度薄、灵活度高,将其应用于光频原子钟有利于光学调制模块集成化、小型化的实现,有利于辅助激光器调制出高效的偏振光。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时DFT投影的宽带信号二维角估计算法. 该方法采用3个共面的均匀线阵,每一均匀线阵对宽带信号空间采样,然后进行空时二维DFT变换,在空时频率域对宽带信号进行投影变换,用MUSIC算法实现宽带来波信号方向余弦的估计. 利用3个方向余弦估值进行配对,然后求得来波的方位角和仰角估计. 该方法既保留了投影算法的优点,即不需要源的先验知识;不需变换矩阵和在低信噪比有好的性能,又避免二维谱峰搜索.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弱散射与薄屏近似模型,利用快速傅利叶变换和阿贝尔变换的方法,对1972年6月15日耀斑-激波的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激波前与激波后的电子密度功率谱,发现在小波数段都具有幂函数形式,并且波后幂指数值略大于波前幂指数值。说明此例激波后小波数段功率谱略变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提高超低频振动校准系统的实用性,针对低频传感器校准的需要和该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调频正弦波作为激励信号,只需要一次测量即可实现对低频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校准时间由几十分钟缩短到几分钟甚至1min之内,校准效率大大提高.为了避免由于系统幅频特性不理想而在较高频段对传感器校准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利用系统的动态频率特性和线性调频波时频域相关的特性,设计相应的数字补偿滤波器实现对信号源的瞬时补偿,从而实现振动台的线性调频振动.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台能够输出较补偿前更为理想的线性调频波,校准结果也更接近绝对校准,且重复性好,同时满足了校准效率和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色散和耗散对Alfven孤立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变数变换和解析积分的方法,分别找到了带色散项的DNLS方程和带耗散的MKdV方程的一类解析解,给出了存在孤立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负压波式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负压波信号的去噪。在分析了利用小波变换理论与小波阈值去噪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硬阈值和软阈值函数、双曲型和指数型函数与改进的阈值函数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在处理管道泄漏检测中,对检测的负压波信号能够获得较大的信噪比,具有较好的去噪能力,能有效提高泄漏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负压波式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负压波信号的去噪。在分析了利用小波变换理论与小波阈值去噪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硬阈值和软阈值函数、双曲型和指数型函数与改进的阈值函数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改进算法在处理管道泄漏检测中,对检测的负压波信号能够获得较大的信噪比,具有较好的去噪能力,能有效提高泄漏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波数字滤波器是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数字滤波器结构,因具有低灵敏度的性质,可用较少的系数字长加以实现而显示其优越性。波数字滤波器的这一性质既来源于模拟双端加载电抗滤波器,又藉助波数字滤波器的波流图结构而得以保持。本文就这一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获得波数字滤波器与其参考滤波器灵敏度之间直接关联的数学公式,揭示了二者的本质联系,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以往从数值计算上观察到的结果。利用此关系式可从参考滤波器的灵敏度简捷地求出波数字滤波器的灵敏度,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波数字滤波器的最优化。在以上推导过程中,应用了一般信号流网络理论,文中提出了在渡数字滤波器中用波量变换求转置信号流网络的方法。文末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新一代宇航试验舱的温控系统。该温控系统设计思想先进、结构新颖。在直径2.3m,长2m的封闭舱体控温面上,实现了0℃~50℃的任意温度定点控制及90min内的正弦波、梯形波、三角波的周期变化;在整个控温面上温度非均匀性(均方根偏差)小于0.3℃,远远超过了非均匀度±1℃、控制精度±2℃的原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旋转平台对逆载作用下矩形通道内汽水两相流临界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逆载大小、入口流体过冷度、流体质量流速等参数,获得了静止和逆载作用2种状态下矩形管道内汽水两相流临界换热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流速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而减小,进出口压差则反之;临界状态下,质量流速随着逆载、过冷度的增大而减小;进出口压差随着逆载、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过冷度的增大而减小;临界热流密度值随着逆载、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逆载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在逆载从0g~2.5g变换范围内,临界热流密度可提高50%。  相似文献   

19.
文中给出扇面波导中TE模场通用式,TE波的简化公式,主模TE_(11)模截止波长的精确与近似值的计算实例。用分离变量法、傅氏变换和留数定理求解Helmholtz方程,获得电偶极子激励的Green函数及其场。  相似文献   

20.
一种基于模糊决策的矩形目标提取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航空图片中的城市建筑物屋顶一般为矩形或平行四边形,能准确而快速地提取矩形,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从航空图像中自动提取矩形建筑物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的矩形目标提取方法.首先根据直线提取方法得到的直线特征集生成假设矩形空间,进而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证据融合得到决策信息,并对生成的假设矩形进行选择与验证,得到矩形目标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避免了固定阈值的设定,适应性强,鲁棒性好,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