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所以要坚持以农为本。到了太空也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在太空,航天员不仅要靠农作物吃饭,还要靠农作物呼吸。太空农场里的胡萝卜、甜菜、洋葱可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食物,它们是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孤寂遥远的太空,航天员甚至要和它们共存亡。怎么样,不相信?俄罗斯的太空农场计划可以为您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简称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由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依托航天710所(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前身之一)成立于1996年,是我国最早的航天育种专业机构和航天育种策源地,直接推进了国内航天育种研究及产业化。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提供种质材料航天搭载、品种选育、产业推广等航天育种特色全产业链服务。以航天育种为特色、以旅游体验为主题、以生态农业为主导,联合相关企业,为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航天育种展览馆、太空农场、太空花海等项目提供品牌运营与规划设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简称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由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依托航天710所(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前身之一减立于1996年,是我国最早的航天育种专业机构和航天育种策源地,直接推进了国内航天育种研究及产业化。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提供种质材料航天搭载、品种选育、产业推广等航天育种特色全产业链服务。以航天育种为特色、以旅游体验为主题、以生态农业为主导,联合相关企业,为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航天育种展览馆、太空农场、太空花海等项目提供品牌运营与规划设  相似文献   

4.
《航天员》2007,(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传统的刀耕火种、牛耕犁耙,再到现代化的机械作业、温室大棚,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做梦也想不到,庄稼竟然会是这么种。时至今日,更想不到的是庄稼竟然可以"长"到天上。如果不信,请看美国的太空农场——  相似文献   

5.
未央 《航天员》2010,(4):56-58
空间机器人按用途主要分为星球(月球、火星等)探测机器人和空间站应用机器人,可以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和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探索火星和水星等行星,搭建空间站,进行太空实验和空间飞行器、卫星、太空望远镜等的维修和维护任务,甚至保卫太空安全等。  相似文献   

6.
正太空领域法律斗争是与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等斗争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重要样式,是支撑太空战略博弈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太空领域法律规范相对原则宏观、盲点空白较多的整体情况下,我国需注重发挥太空领域法律斗争的战略支撑作用,紧盯航天强国发展动向,研判当前态势,加快推进太空领域法律斗争能力水平建设。一、太空领域法律斗争的重要意义太空无国界,太空资产有归属。与其他物理空间不同,太空作为全球公域,  相似文献   

7.
王德汉 《航天员》2008,(2):40-41
载人航天在太空环境中进行,人体要遭受低压、缺氧、高低温和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保证人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必须在太空创造适合人生存的环境,提供人生活的条件,如食物、氧气和水等。载人航天中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为此  相似文献   

8.
水客 《航天员》2011,(1):62-63
2010年11月,欧空局航天员保罗·内斯波利(Paolo Nespoli)在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微型太空温室计划。此次太空温室计划,是欧空局人类太空飞行理事会构思提议的。温室落户空间站太空温室用来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培育花卉蔬菜等植物。科学家设计出太空温室装置,能够为植物在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07,(1)
进入太空是每位航天员的梦想,但并不是所有的航天员都能够如愿以偿,因为发射次数和运载人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航天员甚至一生都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航天员非常珍惜每次飞行机会。在飞行任务期间,大部分航天员都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太空日记,记录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受和经历等。有些航天员一直珍藏着自己的太空日记,没有向公众展示,有些航天员则建立博客,在博客上写太空日记,让"粉丝"们能在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太空体验。华裔航天员卢杰博士,在执行国际空间站第7长期考察团任务期间,写了很多精彩的太空日记。我们刊载其部分,让读者体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以下是他的日记内容:  相似文献   

10.
探寻浩瀚的太空是自古以来人类的愿望。今天,政府、企业、科学家以及民众也都在寻找地球以外的新领域。无休止的好奇心、对资源的索取、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进入太空寻找新疆界的本能,所有这些因素激发了人类探索开发太空的决心。当然,激励各航天大国对太空战略环境掌握和控制的主要动机包括:竞争优势、技术发展、科学认识、经济增长、国际声望和太空安全等因素。从国家层面来看,太空一直都是竞争与合作共存。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2,21(2):39-39
据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网站2012年2月1日消息,该组织近日发布的太空态势感知(sSA)事实页文献,概述了太空态势感知遥感器类型、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等概念,并认为太空态势感知就是对太空环境及其对太空活动影响的表征;太空态势感知包括利用光学望远镜与雷达获取地球轨道内的物体位置和太空气象信息,即太空监视。军事及情报领域的太空态势感知应用,还包括对太空中物体及其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谢琼 《航天员》2011,(5):36-38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太空探索之路越走越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火星计划、探月工程等长期太空任务的出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停留时间逐步延长,离地距离逐渐增加,使得健康维护和对抗措施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14.
<正>太空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大大改变了战争形态。从海湾战争开始,太空力量在战争中大放异彩,高度参与到战争的各个阶段。太空力量为部队提供导弹预警、通信支持、定位导航和情监侦等服务,为其他作战域的行动提供信息支援,为指挥员决策提供情报支持,太空作战成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薛滔 《航天》2012,(9):61-61
6月30日上午,河北省首个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一中国(唐山)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遵化市隆重举行,该项目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唐山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胡世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张瑞、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及唐山市、遵化市的相关市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占地8000余亩的航天育种基地分为太空种苗繁育基地、太空农业休闲观光、太空农业生产示范和航天农产品加工配送四大区域。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太空蔬菜生产、航天育种研究、太空农业观光、航天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该基地通过引进、示范和推广太空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改变农民观念、普及农技知识、带动农民种植太空农产品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里已经成功种植20个航天品种,包括航天小金瓜、航天优质瓠子、太空紫茄、太空架豆、宇椒一号、太空特大南瓜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美国宇航局(NASA)对太空制造技术的研究情况,包括连接技术和原位制造技术,找出了适用于太空连接的真空电子束钎焊技术和适合太空成形的自由成形制造(激光F3)技术,并介绍了太空制造设备的要求、集成制造单元和太空集成制造工厂的概念等,最后得出结论,太空制造技术的研究将成为长期载人航天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钱航 《航天员》2013,(4):47-48
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影师张晓光的协助下,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9.
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研发、质量约100kg的XSS-11微卫星,近来先后3次完成了里程碑式的Minotaur Ⅰ火箭上面级在距离0.5~1.5km间的会合。XSS-11卫星是太空会合、接近演示器,其星载电子设备包括会合、接近操作规划器,用于辅助开发未来概念与任务的自主操作技术。它最终将增强执行美空军太空司令部太空维修与维护,以及太空支援和高效行动等预期任务的能力。另外,自主飞行的XSS-11任务可减少未来太空任务的人员和设备。美空军已利用XSS-11卫星研究了维修、修理和再补给等多种太空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砚池 《航天员》2009,(6):68-70
当看到航天员完全暴露在太空进行舱外工作的时候,人们免不了好奇,既然太空是没有重力的,那么他们是如何长时间处在一个位置上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保障自身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