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Plint TE-92试验机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F6NM和A不锈钢以不同配副方式组成的4组摩擦副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F6NM/F6NM、F6NM/A不锈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随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GH4169/F6NM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转速增加先减小后增大;GH4169/A不锈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转速增加缓慢减小。随着载荷速度(PV)值的增加,GH4169/F6NM,F6NM/F6NM两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GH4169/A不锈钢和F6NM/A不锈钢两组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套半固态反挤压装置,利用其以A390铝合金为坯料,制备了一个近活塞形状的杯状样品。利用金相显微镜、布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分析、测定了样品的组织和性能分布。结果显示,沿杯底至杯壁,组织中初生硅相体积分数及材料硬度呈梯度分布,其中杯底硅相体积分数达到25%,至杯壁顶部递减至8-10%,对应的硬度在杯底最大达到138.7HB,杯壁顶部为76HB。杯底高硅合金经T6热处理后抗拉强度为275MPa,满足活塞类零件的强度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而杯壁初生硅相体积分数低,可以满足活塞高导热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深冷处理装置对微小型高速钢W6Mo5Cr4V2钻头进行深冷处理;通过比较处理前后刀具的磨损、硬度、以及金相组织的变化,得出经过深冷处理后,微细刀具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使微细刀具的耐磨性增强,刀具的硬度提高和刀具的表面粗糙度降低;因此经过深冷处理后能使微细刀具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性,从而延长微细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离子注入是极有前途的材料表面处理新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表面性能,对于抗磨性能较低的工程材料尤为显著。现介绍钛及Ti-4A1-4V合金的离子注入技术,氮或碳离子注入后,表面结构、硬度、摩擦、磨损和疲劳抗力的改善状况。某些元素注入钛及Ti-6Al-4V合金后,还能提高它抗氧化和耐腐蚀能力而不改变基质材料的原有特性。因此离子注入技术应用于钛及其合金是极有潜力和实际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运载发射阶段卫星锁轴机构45%SiCp/Al复合材料与TC4材料之间可能存在的微动摩擦磨损与切向接触刚度问题,本文在调研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等效的扫频微动摩擦磨损试验系统。通过夹持力的标定保证最大影响因素接触应力的一致,采用扫频振动模拟摩擦副受载工况,并对45%SiCp/Al复合材料试件表面形貌进行振前振后检测。试验结果表明,45%SiCp/Al复合材料在较高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能够承受较大载荷的微动摩擦,摩擦副结合面具有良好的切向接触刚度。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低温变形与热处理协同的2A14铝合金强韧化新方法,借助透射电镜、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了室温和超低温变形工艺对2A14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室温变形相比,超低温变形与热处理协同能够大幅提升合金综合力学性能。当超低温变形量达到20%,合金内部位错密度上升,第二相粒子尺寸更小,分布更为均匀,晶粒细化显著,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高,抗拉强度为474.5 MPa,屈服强度为426.5 MPa,延伸率为11.6%。  相似文献   

7.
铝垫片-榫槽结构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常用的管路连接形式,其长期贮存密封性能对发动机的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该结构的密封性能取决于密封区的应力分布,从铝垫片这一连接结构中的主要密封元件着手,研究其力学特性及其对密封区应力分布的影响。首先,开展L4铝垫片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L4铝材料的本构关系;其次,开展常温及200℃下L4铝材料的蠕变试验,建立铝垫片的时间硬化型蠕变模型;最后,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5~25 N·m预紧力矩下垫片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垫片密封面接触压力随时间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垫片的应力分布与装配预紧力矩紧密相关;材料的蠕变特性会导致垫片密封面接触压力随时间松弛,是造成结构泄漏的一个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氧化铝短纤维为增强体,用挤压铸造技术制备了氧化铝/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在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氧化铝纤维有利于铝硅合金中硅相的非均质成核;和基体合金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常温及高温强度、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Al-Ti-B晶粒细化剂的组织与细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较为常见的801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l-Ti-B中间合金对其组织及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l-Ti-B对合金组织具有细化作用,同时对其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A06铝合金磁脉冲成形圆孔翻边工艺,分析了影响材料成形性能的各种因素,测量了磁脉冲成形圆孔翻边的壁厚变化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磁脉冲成形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与常规方法相比,磁脉冲成形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铝合金的圆孔翻边性能,材料内部组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刘赫  唐兄彬 《火箭推进》2011,37(5):57-62
铸铝合金异型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广泛存在,而残余应力是引起变形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框架类产品的设计结构入手,分析残余应力与产品变形间的关系,结合振动时效工艺机理,重点详述了利用振动时效消除铸铝合金框架类产品变形工艺。试验表明,振动时效可显著消除铸铝合金框架件变形。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铝合金新材料在载人密封舱主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传统航天用铝镁系铝合金的特点,在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新型5B70铝镁钪合金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将是我国未来载人密封舱主结构升级换代的最佳备选材料。结合当今载人航天器的发展需要,剖析了传统铝合金材料在未来载人航天器升级换代这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和将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皮星一号A”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首先,根据皮卫星与凸轮限位机构间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守恒定理确定了凸轮轮廓尺寸和分离弹簧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箭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确定满足无干涉分离条件的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星箭分离过程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校验了“皮星一号A”星箭分离机构可实现无干涉分离,皮卫星初始速度、角速率均满足所提出的各项初始分离姿态要求。  相似文献   

14.
薛光荣  陈磊 《上海航天》1999,16(4):59-62
N2O-C2H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卫星系统电池外壳铝合金中的硅含量。讨论了燃烧器高度、燃助比、共振线等测定条件的选择方法,以及酸度、温度和N2O-C2H2火焰区对测定精度的影响。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分析周期短等特点;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卫星系统电池外壳体研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