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青  杨孟飞 《航天控制》2007,25(3):79-83
针对模型检验算法在工程应用中面临的形式语言局限性和状态空间爆炸的危机,提出了基于断言的形式验证解决方案。通过对DW8051_timer模块的实际验证,说明了该方法可以简化模型检验算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且与传统仿真方法相比,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航天领域数字系统设计中的验证困境。  相似文献   

2.
航天装备作战试验是装备试验鉴定新形势下的新规定动作,面临极大的难度。文章针对航天装备作战试验的固有特征和客观问题,对近年来美军航天装备作战试验活动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炼美军采取的按系统层级螺旋式递进开展作战试验、按系统复杂性分类开展作战试验等多种针对性策略,以及采用的专项开展面向太空威胁表征的试验鉴定资源建设、建模仿真与实装试验相结合等多种举措,旨在为我军航天装备更高效、更有效地开展作战试验进而快速列装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集成VPX架构的航天产品研制需求,开展了VPX压接连接器的选用必要性分析、特点介绍、鱼眼端子结构设计和合理的PCB工艺方案设计,完成了高速集成VPX架构的工艺控制流程,开展了PCB孔径尺寸验证、连接器接触阻抗验证、连接器试验样品补充50次插拔试验、结构样机的试验验证和在轨应用验证等工作,结果表明:采用文章所述的PCB工艺方案和VPX架构的工艺控制流程,成功研制并在轨应用了某星载高速集成VPX架构数传智能处理器,充分验证了VPX压接连接器可以满足星载高可靠要求。未来,采用更高速率的VPX压接连接器,通过合理的航天产品工艺方案,研制更高速度和更高集成度的航天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功能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三维模型装配技术应用现状,不同三维建模工具之间数据格式互不兼容,不能相互调用,以及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异构CAD三维模型装配无法自动生成产品BOM结构,装配信息无法跨软件进行传递。对Pro/E与NX三维模型相互调用、异构三维模型装配、产品BOM结构自动生成、更改同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采取轻量化模型JT和中间格式进行装配实现异构CAD三维模型的装配和管理,采用轻量化模型JT装配方法,既可以保证JT与三维模型的一致性,也可以实现装配BOM结构的自动生成和更新。采用STEP中间格式进行装配,解决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对轻量化模型转换控制,降低了CAD集成环境下异构三维模型的装配要求,确保了STEP文件与三维模型的一致性,实现了异构CAD三维模型在统一环境下BOM结构的自动更新和发动机技术状态的管控。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文档的活动发射平台系统设计存在的信息离散、关联性差、不易追溯等问题,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rm Engineering, MBSE)的正向设计方法引入活动发射平台支承臂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采用SysML语言进行系统建模,采用Modelica语言进行物理建模,采用NX和Ansys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和仿真,并通过参数结构化和接口配置技术,实现了从系统设计到产品设计关键参数的闭环验证,提高了设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验证了MagicDraw、Mworks、Teamcenter等系统集成应用的技术可行性,为活动发射平台和其他航天产品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行器总体快速设计需求,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气动模型近似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获取飞行器气动模型的输入输出样本,训练以径向基核函数为基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完成飞行器气动模型近似建模。以某飞行器为应用对象开展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保证气动模型的精度要求,提高了计算效率,符合总体方案快速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温高声强行波管的传热动态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热声疲劳测试中的传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框图的新型建模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分析了高温行波管内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同时针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试验和高精度数值仿真计算验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针对多种工况快速有效地分析和仿真行波管内测试段的动态传热过程,满足工程设计快速预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工序模型动态集成了航天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工艺、制造等信息,工序模型构建是航天制造领域三维工艺设计的关键内容,可为控制航天器制造工艺状态、提高加工质量提供使能工具。首先,介绍了正向和逆向两类建模方法的技术原理与特点,将主要建模方法分为特征法、工艺信息法两类;其次,深入分析了切削体造型等不同技术方法的原理与特点;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关键问题并展望其发展方向。本文可为今后航天结构件工序模型自动构建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形建模技术是视景仿真系统开发的关键因素。为了缩短地形建模时间和提高地形模型的真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erra Vista的地形建模方法。该方法将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文化特征数据及其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并通过地形转换算法及矢量数据的映射生成比较真实的三维地形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高效地生成了三维地形模型,并为三维地形建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建斌  刘益华  刘兵  缪小冬 《航天控制》2021,39(1):64-67,73
有限元仿真提高了航天计算机结构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橡胶减振器的建模已成为航天计算机结构有限元仿真中的难点之一.基于材料现有试验数据或橡胶材料的已知材料参数,本文研究了减振器的两种建模方案:一种是基于橡胶减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的弹簧-阻尼单元建模法,一种是本构模型建模法.并利用试验的方法验证两种建模方法的可行性,解决了计算...  相似文献   

11.
长征运载火箭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征宇  潘豪  王聪  巩庆海 《宇航学报》2020,41(7):868-879
介绍了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LMLVs)的型谱,并从四个方面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制导技术从开环制导发展到迭代制导,并针对大推力直接入轨和终端姿态约束要求,进一步发展了迭代制导算法,入轨精度大幅提升;姿态控制仍以PID技术为基础,采用空间模态和等效摆角的建模方法解决助推飞行段多个舱段发动机联合摇摆问题,结合自抗扰技术(ARDC)进行主动减载控制;自载人航天工程起开展系统性的可靠性设计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设备冗余、算法容错和系统在线重构等为特点的技术体系,促进了长征火箭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整体提升;电子系统从分立的集中式体系架构,发展为集成化的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针对当前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最后总结了长征运载火箭在这方面的最新实践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军  蓝鲲 《宇航学报》2007,28(3):682-684
信息化集成设计技术是实现航天产品数字化的重要途径。为实现运载火箭的信息化集成设计,首先提出了信息化集成设计的内涵,即以单机智能化为基础,以接口标准化为途径,以系统平台化为目标,然后以运载火箭电气系统为例,给出了三层结构的通用信息化集成框架设想。研究表明,通过适应性的裁减与合并,此框架可满足不同规模运载火箭或其他航天运载器电气系统信息化集成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逻辑的GPS/DR组合导航系统地图匹配算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地图匹配技术能够使用高精度的电子地图位置信息改善 GPS/ DR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和统计概率准则的地图匹配算法 ,在融合定位传感器数据和路段位置信息的基础上 ,通过模糊逻辑评判完成最佳匹配路段的挑选 ,并对匹配修正结果的可信度作出评价。仿真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磁场导向控制FOC(field-oriented control)矢量控制算法在伺服驱动控制系统中一般由CPU或DSP实现,难以满足航天应用中实时性较高场景下的需求。为提高宇航电机系统控制的实时性与可靠性,从FOC矢量控制算法的硬件加速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伺服控制器的设计,给出了一种全数字、高性能的伺服控制器硬件加速设计方案,并在具有可编程逻辑功能的宇航级SiP6117S芯片上进行了验证。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于前人的设计,通过调整观测数据的量化精度来降低硬件加速过程中的处理延时,能有效改善多级流水延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China's space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improved from the early stages' introduction, absorption and re-innovation based on backward design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ased on forward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new approach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pace systems design considering the large number of original design problems expected in the future. Adopting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 and Digital Twin method a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initial phase of system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generate firm system architecture models based on the needs of stakeholders. The quality of the system design in this phas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ystem,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cost of the whole system. Through the collaboration of cross-professional teams, modeling and model execution, comparing the model execution with expected results, MBSE has enabled digital model-level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before tes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based on physical products, thus improving the design exactness, completeness and greatly reducing design errors or defec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ogical ideas behind modeling of system architect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doption of MBSE in the field of space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天伺服系统研制流程中存在的协同设计水平不高、设计流程不统一、数据与模型管理分散等问题,以仿真生命周期管理(SLM)商业通用框架为基础定制开发了伺服系统多学科联合仿真与设计优化平台。通过对设计流程分析、流程定制、数据传递、模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将仿真融入设计流程中,实现了航天伺服系统的多学科协同建模与仿真、数据与模型的统一管理等功能,提升了航天伺服系统协同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FM/FM遥测体制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数字式 FM/FM解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一种利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 (MAP)方法来估计调制相位 ,进而得到 FM解调输出的数字鉴频器。同时采用了相位扩展的方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相位缠绕问题。这种方法可采用 FPGA进行硬件实现。该方法也可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锁相环 (DPL L)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振动试验数据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航天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问题,提出利用振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基于基础激励传递特性的模型修正方法的理论公式,对此方法的程序实现思路及修正程序与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的接口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利用复杂桁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学的新进展,用当代最先进的仪器首次对三种典型的我国地面空间环境模拟污染样品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具备分析微量航天污染物成分的能力;由于很高的质量分辨本领,具备检测航天污染物包含的所有元素、同位素和各种化合物的指纹鉴别能力;成像分析可获得航天污染物各成分面分布及一定的分层信息,从而可望揭示出各类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与国内外现有的各类检测手段相比,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是航天污染物检测强有力的一种新手段。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能开发出可避免二次污染并分阶段取样、保存样品的装置与之配合,该技术有望在迅速崛起的航天污染系统工程中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航天污染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协同学和系统理论引进航天型号项目组合配置战略贴近度研究,运用熵的思想度量了航天企业战略和项目组合配置方案之适配序参量的配置合理性,在定义适配序参量、适配熵、适配度和贴近度等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航天型号项目组合配置战略贴近度的优化度量模型,并通过航天企业实践验证了该度量模型的科学有效性,为航天企业进行多项目管理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