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到2006年6月,全球一共把约580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它们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类,其中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在所有航天器中,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当数人造地球卫星了,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1无人驾驶的秘密
  要想使人造地球卫星在预定的轨道运行,首先要用运载火箭把人造地球卫星尽可能精确地送入预定的轨道,使它有较高的速度,然后靠惯性飞行。其关键是要掌握好卫星和火箭分离并开始进入轨道那一瞬时的速度和方向。
  由于人造地球卫星是一种无人航天器,所以无法像载人飞船那样由航天员操纵来控制其飞行轨道,它主要靠跟踪遥控或自动控制的方式来使卫星按预定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3.
《国际太空》2014,(8):61-63
目前,人类已发明了3种用于开发太空资源的航天器,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它们虽然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其研制过程大致相同,一般需经历技术研究(也叫概念研究)、方案论证、初样研制和正样研制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郭荣 《国际太空》2005,(8):30-32
自1957年人类发射了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共发射了大约5000多个航天器。在发射和运行过程中,航天器因被遗弃、破损、碰撞和爆炸而生成了大量的空间碎片,这些空间碎片严重威胁着在轨运行的航天器的安全。尤其是“国际空间站”,由于在轨运行时间长,遭受碎片碰撞的概率就更大。  相似文献   

5.
雷鹏  王俊 《国际太空》2008,(4):26-31
1引言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不断深化,各种形式的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逐渐呈现出功能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任务长期化的特点.但是,由于太空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恶劣,如何保证航天器安全、长期、稳定地在轨工作已经成为空间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大的航天器,分类方法很多。我们刊登此文,是为了使广大读者从使用的角度上对人造地球卫星有一个总体的概括的了解,以便我们陆续介绍各个单个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08,(4):16
自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已向太空释放了6000多个航天器,其中大多数航天器不是香消玉殒了,就是四分五裂成为在太空游荡的垃圾了.如何处理废旧的航天器和太空垃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国际难题.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全部或其一部分,在空间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后,需要再返回地球的,称为返回式航天器。其中包括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月球或行星取样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返回式航天器在航天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已发射的航天器中,返回式航天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 90 %以上 ,它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最主要工具。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 ,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经过 40多年的艰苦奋斗 ,中国以较少的投入 ,在较短的时间里 ,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并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1 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中国卫星工程是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的 ,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地球卫星 ,其重点是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 3…  相似文献   

10.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45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国防、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首先,我国已建立了配套的航天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运载火箭、航天器、发射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