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8,(4):16
自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已向太空释放了6000多个航天器,其中大多数航天器不是香消玉殒了,就是四分五裂成为在太空游荡的垃圾了.如何处理废旧的航天器和太空垃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国际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中国在空间碎片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3.
航天发射场又叫航天中心、航天港、卫星发射场、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中心和火箭发射场等,它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起点,绝大多数航天器都从这里出发被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2006年6月,全球一共把约580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它们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类,其中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在所有航天器中,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当数人造地球卫星了,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低轨航天器天基测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航天器测控主要依赖地基测控系统实施,随着民用和军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太空运行的低轨航天器数量越来越多.仅依赖地基测控系统满足这些航天器的测控需求越来越困难,费用也越来越高.探索新的、有效且经济的测控模式势在必行.天基测控技术是航天器测控发展的方向,研究和应用天基测控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解决困扰我国航天领域多年的测控资源紧张问题.在分析美国NASA数据与中继卫星系统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低轨航天器天地基测控模式,讨论了该模式的运行原理,设计了该模式的仿真系统,分析了应用该模式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基于设计的仿真系统对提出的测控模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提出的天地基测控模式可行,可以满足低轨航天器的测控需求.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器     
人类进入太空乘坐的是载人航天器。40多年来,载人航天器从最初的乘坐1人环绕地球飞行1圈,发展到多人长期在太空飞行,人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年以上;载人航天器的建立从在地面建造、一次发射入轨,发展到将部件送入太空在太空组建;载人航天器的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吨、长度不足3米、容积只有几立方米,发展到4百多吨、长达100多米、容积1千多立方米;人类在太空的活动,从躺在座椅上一动不动,发展到进行广泛学科的科学技术实验;人类进入太空的范围,从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多次十多人登上另一个星球——月球。载人航天器发展至今日,按用途可分为五大类: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在太空短期或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飞往其它星球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8.
原子氧对航天器表面材料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低地球轨道环境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影响和航天器表面材料的低地球轨道环境寿命评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低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试验环境下,有无保护涂层的聚酰亚胺所受冲蚀作用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该项工作对太空航天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光 《国际太空》2005,(8):25-25
据2005年6月16日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称,俄罗斯和美国将在太空探索计划和发射航天器等领域进行合作。他说:“除了空间站,俄罗斯和美国已在太空探索.太阳系行星的研究,以及民用航天器的研制和发射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激光航天器     
当今的航天器都需要随身携带能量。如果不再携带燃料和大型的元件,只通过高强度的激光或微波把能量传递给航天器的话,太空旅行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在过去几年里,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空军联合发起的实验正在验证一种航天器,我称它为激光航天器。它可以沿着一条从地面发射的脉冲红外激光束飞行。航天器上的反射面可以把光束变成一个光环,以此把空气加热,使空气温度差不多能达到太阳  相似文献   

11.
张小琳 《国际太空》2006,(10):22-24
2006年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携带首个可膨胀试验航天器起源-1(Genesis-1)发射升空,并在太空成功充分扩展,还向地面发回了多张照片.它是美国未来太空旅馆的试验舱,由美国私人企业比格罗公司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运输居住舱"(TransHab)的技术成果基础上建造.  相似文献   

12.
虽然人类在50多年前就成功地进入太空,但载人火星任务的规模比以前的任何航天项目都要大。目前还没有火箭能够让携带宇航员和到达火星必需的所有供给与燃料的巨型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到达太空,可能需要用火箭分批将零件送入近地轨道,宇航员在太空中组装好航天器和给养再飞往火星。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动力学特性参数在轨辨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模态参数的可识别性出发,结合结构自由响应识别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开发出大型航天器动力学特征参数在轨辨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中软件系统由C+ +和汇编语言组合编写,系统各部分均模块化,可适用于较复杂的工程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模拟在轨航天器的试验验证系统,检验辨识算法和设计软件的可靠性以及航天器在轨辨识的实时性.该试验系统包括一个对称的双梁结构,利用对称结构的弱耦合可得到多个密集模态,该结构可模拟大型航天器在太空失重条件下所特有的动力学特征.试验表明系统辨识算法可靠,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微型载人航天器众所周知,太空的高真空、高洁净、强辐射等环境对人体来说是一个的致命环境,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4大危险,所以,人  相似文献   

15.
1995年6月29日至7月4日,世界航天领域发生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美俄两国载人航天器在太空实现对接并共同飞行。美俄新闻媒体称赞这一太空对接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航天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在冷战年代,美俄(前苏联)都将自己的核弹头瞄向对方。为谋求外空优势,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搞“星球大战”计划,而苏联则倾1.2万名优秀科学家研制太空激光武器相对抗。今天,在和平、发展的世界大潮流下,美俄两个航天大国如能在空间领域认真合作,人类航天事业将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华斌 《太空探索》2002,(3):21-21
在太空中旅行得越久,给养自然就越多,这对航天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有一个永远不停的循环系统使航天员吃不用愁,氧气永远新鲜,还能处理人造垃圾,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03,(8):47-47
太空中不存在没有引力的区域,但在两个天体之间却存在引办相互抵消的引力平衡点,如果航天的运动轨迹始终处于引力平衡点上,航天器就会平步青云失重环境。不过,航天器上的失重环境不必只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才有,凡是做轨道运动的航天器,都会具有失重环境。  相似文献   

18.
所谓太空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轨道飞行的过程中,相互靠近而后对接起来。这对长期载人飞行航天器与天地往返飞行航天器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也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必须有很好的预案。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载人航天器,这种航天器将于1999年投入使用,届时将代替航天飞机向空间站运送乘员,并用于乘员返回地面,该航天器已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的研制费。这种新型航天器将容纳2名驾驶员和8名乘客,经过改进后,该航天器还可用于卫星服务和空间救生。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天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对作为系统资源管理者的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等要求也日益增强.分析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国内外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面向航天器应用特点的具有多任务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容错和故障管理等功能的高可靠、高性能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方案,并展望其在未来网络化及分布式安全航天器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