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国内外成熟度评估体系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平台配套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分布、平台内/外部接口控制能力等用于评价卫星公用平台成熟度的6项要素。建立了用于表征卫星公用平台从原理平台开始,逐步进阶为有可靠性保证的多型号通用平台全过程的6级成熟度模型。最后分析了成熟度在指导平台系列化发展与平台快速成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并较早地形成了航天领域内的FMECA规范,基本满足型号常规使用的要求。但是,随着航天产品的日益复杂及高可靠性的要求,FMECA规范已无法完全适用,尤其是FMECA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三方面提出改进FMECA的方法程序,包括改进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完善FMECA表格,增加发生可能性的级别,同时以电源分系统的分流调节器为例,验证改进后FMECA方法程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FMECA分析层级清晰,表格填写规范,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分析更全面,更有利于发现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产品开展设计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提高FMECA实施效果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产品研制过程中开展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发挥FMECA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团队FMECA和全过程FMECA,说明了团队FMECA和全过程FMECA的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战术导弹全弹FMECA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创  张绍伟 《上海航天》2005,22(1):57-61,64
论述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的目的和意义,尤其强调了战术导弹全弹FMECA对提高导弹可靠性的作用。讨论了导弹详细设计阶段硬件的FMECA方法,包括自下而上综合方法、约定层次划分、故障严酷度分类等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践,给出了导弹全弹FMECA的部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开展东四平台成熟度认定与培育工作是宇航产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宇航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从平台单机产品成熟度分布、平台内外部接口试验和控制验证、AIT过程控制及数据包管理、平台整体试验和验证程度以及平台管理措施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在东四平台4级成熟度认定中开展的具体工作,从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平台文件体系建设及管理、系统级规范制定和IDS表签署、产品保证工作规范化、单机产品成熟度提升、东四平台健壮性及可靠性提升、批产模式探索等7个方面介绍了东四平台从4级向5级成熟度提升开展的培育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工程实践经验,对相关单位开展类似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卫星平台研制正在从传统的型号牵引,向"公用化"为导向、多任务应用、提升平台成熟度的新模式转变,这也符合国际航天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在总结传统卫星平台研制模式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卫星公用平台的产品成熟度评价方法。该方法针对平台系统设计、总装总测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确定了主要成熟度控制节点及质量风险关注点,为产品成熟度理论在卫星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FMECA与PDM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的现实,本文在对FMECA在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FMECA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在PDM中的管理方式和存取形式;分析了利用FMECA改进PDM过程管理的可行性;设计了FMECA和PDM集成框架;以某集成电路的设计为例。基于Relax Studio和Enovia LCA软件,实现了FMECA和PDM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宇航单机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航天行业科研生产模式转型阶段面临的试验技术需求开展了初步分析,并介绍了高加速寿命试验的原理和一般实施过程;结合产品成熟度提升过程中需要开展的试验项目,分析了高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摸清产品工作极限、考核产品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应用方向;最后以某卫星型号用电源控制器高加速寿命试验项目为例,介绍了试验方案的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离子推力器产品工作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的难题,结合单工作模式LIPS-200离子推力器产品成熟度提升需求,通过寿命主要影响因素耦合分析,应用试验数据、数值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提出了单工作模式离子推力器寿命及可靠性定量评估的可行技术途径:通过分析模型、验证试验和数值模型之间的不断迭代实现各失效模式对应磨损模型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21,30(1):101-107
针对航天器结构产品制造成熟度等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航天器结构产品制造成熟度等级与评价指标,构建了相应的模型,提出了航天器结构产品制造成熟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面向航天器结构板产品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现有结构板的生产现状进行成熟度评价的结果与研制现状基本相符,可以逐步推广到其它航天器结构产品制造成熟度评价过程,为提高航天器质量管控水平、降低研制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产品成熟度提升及其在批产卫星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企业已开展航天产品的成熟度研究工作,但尚未在卫星工程研制中得到全面实施。文章以北斗导航卫星为例,通过介绍面向批产卫星工程研制的产品定型工作,总结了4种开展产品成熟度提升的通用方法,并提出了完善基础规范体系、提前开展极限试验和研究成熟度模型等3点建议,可为后续其他航天器产品成熟度提升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可靠性设计没有数据导致可靠度无法计算的困难,提出放弃可靠度而使用事件流分析来控制产品可靠性的方法,该方法将产品主事件分解为一系列的事件,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分为应力(L)、应构(G)、应变(B)和传递(D)4个要素,每个要素都可以提出一些可测量的工作控制指标,只要能够确保每个工作控制指标符合设计意图,就能控制产品不出现故障。根据这种观点,提出了发动机可靠性设计的事件流分析技术,先按照事件发生顺序一步步地分析产品工作中会发生的各种事件,每个事件都用LGBD的结构展开,然后分析监测每个要素需要的测量参数,以及控制每个要素需要的设计参数,从而确定完备的工作控制指标体系,并确定可靠性试验方案。该方法放弃了可靠性模型,代之以事件流模型,为可靠性设计提供一种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航天产品成熟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解决航天产品高要求、高风险和小子样等特点与保证工程任务一次成功要求之间的问题,以及适应多型号任务并举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国外航天领域成熟度技术的主要成果,介绍了产品成熟路径理论框架,阐述了产品成熟度概念和内涵,提出了航天产品成熟度快速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航天工程实践中已经获得的一系列科技成果,通过对这些理论方法的应...  相似文献   

14.
金属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找出实际影响产品性能的各热处理工艺控制要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热处理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开展针对潜在故障模式的质量缺陷预防研究,对于我军装备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引入FMECA方法的基础上,对FMECA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内容作了简要叙述,重点介绍了应用FMECA进行分析的一般流程及FMECA所使用的几个重要参数;给出了一个基于FMECA的质量缺陷预防应用实例及其结果分析;阐述了应用FMECA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卫星通用产品技术状态更改控制,组批采购和投产规划,均衡生产计划控制,管理责任与界面分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要素分析方法,提出卫星通用产品研制管理模式。该模式以卫星通用产品技术状态控制、订单需求统筹、组批投产及生产过程、交付及接收管理方法为要素,通过各要素在采购、生产及验收全过程各环节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通用产品质量提高和生产能力优化提升。通信卫星通用产品组批生产的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式适用于卫星通用产品的研制管理,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射频电缆组件是航天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射频电缆组件研制周期长、产品鉴定覆盖性不足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射频连接器和射频电缆组件的设计流程和鉴定项目,总结了装联工艺对射频电缆组件可靠性的重要影响,阐明了射频电缆组件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在其装联工艺。通过对不同类型射频电缆组件工艺流程和工艺方法的相似性分析,提出了以工艺鉴定方式推进射频电缆组件产品化以改进其质量控制方法的具体思路,并给出了相关实践。该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提升产品成熟度和实施产品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8.
结合近两年来11年研制的高速泵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进行FMECA分析,提出相应质量控制措施,提高了高速泵的质量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航天地面设备产品成熟度等级定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般工程产品成熟度等级、航天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航天地面设备产品的特点,提出了航天地面设备产品成熟度等级的定义,可应用于航天地面设备产品成熟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氢氧模块动力系统试车试验台进行了风险分析.分析方法采用基于元件的系统级FMECA和基于工艺流程的过程FMECA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发生可能性”和“严酷度”两个指标,建立FMECA工作表,实现了风险因素量化分析与控制,并引入“风险指数”对风险事项排序.通过分析共识别Ⅰ、Ⅱ类单点故障模式45项,提出了试验台在设计、生产、使用和操作中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使系统可靠性得到了增长.该方法有效拓展了大型地面试验风险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