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环流和永久磁体所产生的磁力矩是地球卫星姿态扰动的主要因素。为了控制这个力矩,应该测量和补偿卫星的磁偶力矩这篇文章描述了为测量小磁偶力矩特殊设计的谐振响应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在测试中,卫星由扭矩绳索悬挂于可控磁场中,通过以卫星悬挂的固有周期频率同步的改变磁场进入谐振状态。振幅的改变率标明了偶极子力矩的测量值。这种谐振技术在应用物理试验室成功的对于12颗卫星进行测量和补偿。测量方法得到了改进,对于500磅卫星偶极子力矩的测量灵敏度达到50pole—cm。这篇文章讨论了谐振技术对于许多大型飞行器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飞行姿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基于视觉抗扰动测量空间目标位置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洋  于起峰 《宇航学报》2008,29(3):938-942
提出了固连修正相机和基于光束法平差实时修正测量系统参数两种基于视觉抗扰动测量空间目标位置姿态参数的方法,并给出了数字仿真和实物实验结果。机器人在空间等恶劣环境中的自主导航中,由于空间的温差巨大等不利条件,而且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因素,使得用于机器人导航的视觉测量系统易受扰动并严重影响对目标相对位置姿态参数的测量结果。通过所提出的抗扰动测量方法,在测量系统参数受扰动的情况下,仍能得到与未受扰动时精度相当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3.
修建娟  汪望松  孙鹏 《宇航学报》2015,36(4):483-488
为有效解决多目标无源定位中的数据关联难题,提出双向互选最近邻多目标数据关联算法。该算法借鉴全局最近邻思想解决多目标到达时差(TDOA)测量数据关联问题,在设置检测门限对时差测量数据进行关联初选的基础上,将所有目标和初选后数据的关联配对关系进行全局考虑,通过对初选后数据的前后向互选来解决多目标时差测量数据的正确关联问题。该算法在从众多时差测量数据关联配对点中提取真实目标位置的同时,可有效解决时差无源定位中的定位模糊问题,算法模块也可应用到多星测时差、测向-测时差等无源定位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解决多目标时差测量数据的关联问题,最终实现对多目标的无源定位。  相似文献   

4.
矢量推力作为火箭发动机关键性能参数,对飞行器的飞行轨道精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对火箭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矢量推力进行准确测量成为目前发动机试验推力测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目前矢量推力测量技术的进展和矢量推力测量与校准系统原理组成,分析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发动机矢量推力测量与原位校准系统。基于矢量推力的解耦算法,开发了矢量推力测量与校准软件。针对某型号姿控发动机进行矢量推力试验测量,成功获得了发动机的矢量推力数据。测得的发动机的矢量力数据中主推力的测量不确定度低于1%,侧向力的不确定度低于5%。  相似文献   

5.
在电压源型异步交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中,磁链与转速的解耦型式可分为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直接矢量控制系统与磁链开环型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前者控制精度高,但需要准确的磁链信号,后者反应速度较慢,但能适应定转子互感和转子时间常数较宽的变化范围。本文针对直接矢量控制系统建立了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并设计了电压前馈控制器,结合 Matlab进行了软件仿真,并采用自制的电机控制板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直接矢量控制系统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6.
王鼎  张莉  吴瑛 《宇航学报》2007,28(5):1342-1348
针对无源定位必须实现快速和稳定定位跟踪的要求,提出一种目标速度矢量和位置矢量分离估计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目标辐射源脉冲到达时间、到达方向、方位角变化率和仰角变化率建立了两组速度矢量作为变量的伪线性观测方程,并利用伪线性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目标速度,然后建立了将位置矢量作为变量的状态方程,而速度矢量作为确定性控制项加入状态方程,并利用修正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位置进行滤波。计算机仿真表明本文的算法具有定位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加速度的地面快速运动目标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和参数估计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聚焦的三通道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包含加速度的运动目标回波模型,使用广义二阶Keystone变换对杂波抑制后的通道数据进行距离弯曲校正,时频分析构造二次相位补偿函数校正剩余距离走动,并结合方位向傅立叶变换对运动目标进行聚焦成像.最后采用干涉处理技术求解运动目标参数矢量,完成目标的定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运动目标参数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卫星微振动引发的结构微角振动限制了高精度卫星指向精度和姿态控制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在轨测量。为准确测量卫星结构微角振动,文章在对比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微角振动传感器的卫星结构微角振动高精度测量方法,并针对由动量轮引起的有效载荷微角振动的特性,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测量精度满足现阶段卫星控制的要求。此方法能为卫星扰动源的定位及卫星的主动减振反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GPS定位原理及其在导弹引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清 《上海航天》1993,10(3):2-10,34
简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并导出了伪距离方程和速度测量方程。在此基础上对于GPS技术在地地导弹上作为定高引信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在防空导弹靶试中用于脱靶量测量和在引信绕飞试验中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分析指出,在解决地球半径R(曲,g)数据库装订后,利用GPS技术可实现地地导弹最佳炸高实时装订和精确引爆控制;在防空导弹脱靶量测量中,利用GPS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对目标、导弹及其相对速度的实时测量,还可完成脱靶矢量的实时测量;在引信绕飞试验中,用GPS技术可实时获得目标相对引信的飞行轨迹及交会参数、引信启动点的坐标位置等。  相似文献   

10.
钱卫平  郭军海 《宇航学报》2005,26(Z1):117-120
针对飞行器试验中多目标测量的需求,设计构造了一个遥、外测合一的无线电测量系统.它采用码分多址区分多目标、扩频伪码测距、GPS单星共视定时、多站距离差定位等技术,实现了多目标的遥测、外测.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分析了系统在工程实现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并给出了一些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距离差测量精度(标准差)在5m以下,距离差变化率测量精度(标准差)在0.08m/s以下.对飞机进行定位时,定位精度在2m左右,速度精度在0.2m/s左右.该系统已经在飞行器试验中成功完成了多目标的遥、外参数综合测量,填补了我国靶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绝缘体小目标探测方法研究,可为我国海域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将基于有限元的电磁场探测方法应用到水下绝缘体小目标的检测:首先利用ANSYS Maxwell软件进行建模仿真;然后对不同电流及不同水面高度/水下深度有无绝缘体小目标的磁感应强度进行模拟并计算其差值。结果表明,当水下导线直流电流为200 A时,磁感应强度模拟差值大于0.3 nT,可在350 m×350 m×35 m的海域内有效探测有无绝缘体小目标通过。  相似文献   

12.
基于磁场梯度张量的探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点,是航天器多磁源分辨的有效方法。文章建立了航天器磁场源模型,提出了航天器多磁场源模型拟合方法,利用磁场梯度张量的主不变量的极值确定磁场源个数和水平位置,然后联合欧拉方程计算磁场源深度,完成航天器内部多磁场源仿真与计算,分辨率最高可达0.012 m,满足工程需求。该研究开辟了航天器内部多磁场源目标探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磁通感应的动目标探测原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利用磁通感应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探测的方法。通过分析运动目标的磁特性,建立等效磁性模型。根据模型设计了探测感应线圈的结构,并从理论上推导出线圈内磁通量和感生电动势的求解公式。利用数值仿真获得了探测信号与运动目标特征及线圈参数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探测信号对运动目标参数及探测感应线圈的结构变化响应明显,初步验证了该探测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传感器协同探测方法,通过构建基础骨干网和基于传感器分配的、可动态调整的协同应用网,实现对目标的实时、高精度探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可实时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协同探测网络,满足高精度的目标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典型线状军事目标,提出一种SAR图像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分块阈值分割的思想应用于未经斑点噪声抑制的原始SAR图像,得到ROI(Region of Interest)图像;然后,利用区域的几何特征有效地剔除大量虚警,并采用形态学梯度算子提取目标的边缘信息,与传统的Canny边缘检测相比,边缘轮廓更加连贯;最后,利用Hough变换对梯度图像进行直线检测,得到机场跑道的边缘。该方法对原始SAR图像采用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目标检测,因此,比基于SAR图像统计特性的目标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对真实SAR图像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红外点目标图像高保真压缩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外点目标图像的特点,融合目标检测与无损-近无损压缩技术,提出了一种目标-背景分类的高保真压缩方法。将红外图像分成若干子块,对每个子块进行基于"最大中值滤波"背景抑制算法的点目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图像子块分为包含疑似目标的目标子块和不含目标的背景子块,对目标子块图像无损压缩,对背景图像子块近无损压缩,从而提高红外遥感图像压缩比,降低数据传输量,减轻数据传输压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与传统全图无损压缩方法相比,能在不损失点目标信息的高保真压缩前提下,使图像压缩比提高40%以上。该方法对星上实时处理系统、红外探测跟踪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动目标检测(MTD)滤波器组设计方法,即通过设置目标处理通道和气象处理通道,其中目标通道采用自适应动目标检测(AMTD)处理方式,实时检测杂波的存在,根据杂波的强弱自动产生或选择滤波器加权因子,以保证抑制地杂波的同时,减少信噪比损失,提高对弱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且在工程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的实时剔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考虑了目标跟踪和航天测控中测量数据的实时剔野问题,测量数据集合中严重偏离大部分数据所呈现趋势的小部分数据点被称为野值点,野值的剔除对提高目标跟踪精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己有的剔野方法从工程应用角度看,存在不适宜成串出现的野值。需要人工干顾、计算量大,不适宜在线快速处理等缺点,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系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传感器的互补与冗余信息来能提高系统的目标跟踪性能,本文在多传感器目标跟踪条件下,综合利用多传感器数据形成的对目标状态参数的正确描述和测量数据集合主体的变化趋势,给出了实时、准确、高效地识别测量数据中野值点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多传感器目标跟踪中航迹融合的分布式融合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野值斑点剔除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在地月平动点EML4、EML5可能存在的尘埃云的动力学特性,需研究能够覆盖较宽速度范围的尘埃颗粒动力学原位探测方法及技术。针对国内即将实施的Kordylewski尘埃云(KDC)探测任务,已有的栅网式尘埃速度矢量探测方法难以满足对高速颗粒的探测需求。作者提出通过在栅网式探测装置最后增加靶标以同时获得高速和低速颗粒的动力学特性参数,并对气凝胶靶标、电阻丝靶标、金属板靶标、电容式靶标、薄膜靶标及光帘式靶标等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后,建议采用栅网?金属电离复合式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彬  李永祯  王国玉  赵锋 《宇航学报》2012,33(4):460-464
基于最佳检测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发射-接收极化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全极化雷达目标回波模型,设计了基于纽曼-皮尔逊(Neyman-Pearson)准则的雷达目标全极化检测算法,推导分析了检测性能;其次,提出了雷达发射-接收极化的联合优化方法,提高了雷达目标的检测性能;最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显著提高雷达目标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