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科氏质量流量计(CMF)测量管的工作原理,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了解其振动过程中非线性项对于CMF灵敏度的影响至关重要。以U型管科氏质量流量计为研究对象,考虑非线性因素,用比较法推导出非线性项对于CMF灵敏度的影响。此外,通过实验仿真,优化传感器结构,进而提高传感器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定常气动力并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建立了长直机翼的气动弹性运动方程。运用伽辽金法对方程进行离散,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机翼的颤振特性及混沌运动。结果表明:考虑几何非线性后,出现极限环振动的初始点与线性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机翼模型,机翼振动从收敛到混沌的过程不同,可由单个极限环振动经拟周期运动进入混沌,也可以由单个极限环到拟周期运动,再回到单环振动,然后经极限环的周期倍化进入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3.
迟滞非线性二元机翼颤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道春  向锦武 《航空学报》2007,28(3):600-604
 采用多项式迟滞非线性模型建立二元机翼气动弹性运动方程,并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求解。通过系统响应振幅随来流速度变化的分叉图和频谱分析发现,俯仰方向由于含有非线性因素,振动中的高阶分量随速度提高不断增加,并引起高次分叉。重点研究“机翼/空气”质量比以及“沉浮/俯仰”两个自由度的自然振动频率比对非线性颤振速度边界的影响,并提出可以通过提高自然振动频率比来减小迟滞非线性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转子碰摩振动响应的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碰摩转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采用动力学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动力学重构的基本理论 ,对碰摩转子响应进行了状态空间重构。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对碰摩转子系统振动响应进行了相关维数的估计 ,不同的相关维数值表明了系统是处于周期或拟周期运动 ,还是处于含有拟周期的混沌运动 ,或者是明显的混沌运动。系统碰摩严重时的相关维数值会比碰摩较轻时的相关维数值大 ,进一步对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单圆盘转子非线性振动模型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金福  伍敏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8):1738-1745
根据转子非线性振动的力学性质及大变形假设,结合工程实际构建了转子非线性振动具有Duffing方程形式的力学模型,推导了非线性系统的等效频率和频响方程,研究了刚度元件、阻尼元件与非线性元件对系统振动的影响.通过单圆盘转子非线性振动实验,验证了非线性振动模型结构与Duffing方程求解及频响方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揭示了共振、突变、滞后等非线性现象的机理,为转子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模型振动对风洞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于修正风洞实验数据和加深空气动力学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κ-ω的SST两方程湍流模型,在时间域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研究了模型振动在不同迎角下流场和气动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模型振动在小迎角条件下对气动力测量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大迎角存在一定分离的条件下,可以引起分离涡的非线性演化,导致气动力平均值的改变,从而引起风洞气动力测量值的分散性。结论从物理机理上解释了大迎角风洞实验的重复性和数据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声速物面振动中气动力非线性的主要来源,分析了影响非线性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建立考虑激波膨胀波的活塞理论,将其计算结果与活塞理论、Euler方程的结果进行对比,明确了活塞理论高阶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同时研究活塞理论在具有单侧气流的壁板振动以及具有双侧气流的物面振动中的应用,分析这两种不同研究对象的气动力非线性效应。探究了振动频率对气动力非线性的影响规律,重新标定了线性活塞理论的应用范围。得出主要结论:(1)超声速物面振动过程中产生的激波膨胀波是气动力非线性的主要来源,壁板模态的对称性加剧了这种非线性效应;(2)在具有双面超声速气流的物面振动中,气动力的非线性效应显著减弱;(3)活塞理论的高阶项的物理意义是激波膨胀波带来的非线性效应,这种非线性效应随振动频率的增长先减弱后加强。  相似文献   

8.
非接触叶尖计时法作为监测旋转叶片振动参数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振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监测结果中还存在如趋势项等难以定量分析的成分。从叶尖计时原理出发,分析了叶尖计时时域信号中存在的成分,研究了转速非线性变化对叶尖计时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有键相叶尖计时信号中误差辨识与修正方法。建立了融合转速变化及气动阻力引起的趋势项的叶尖计时数字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利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实验台的叶尖计时数据以及动应力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的叶尖位移趋势项与动应变趋势项的相关系数为0.986,具备良好的一致性。对于降低叶尖计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实现叶片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裂纹转子非线性振动特征的谐波小波与分形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谐波小波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谐波小波对振动信号局部频段分析的优良特性。采用谐波小波对裂纹转子的非线性振动信号在低频段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对实际裂纹转子信号,经谐波小波的频段分析后,能够得到通常难以由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获得的非整数倍周期分叉的非线性特征频谱。计算了裂纹转子的分形维数,发现裂纹转子的振动信号比理论结果要复杂、可以用多重分形作为判断实际转子是否有裂纹的一个特征。提出了用谐波小波变换后的奇异谱来识别裂纹转子非整数倍周期分叉的非线性特征频谱的方法,并对实际转子信号进行分析,得到了明显的非整数倍周期分叉的奇异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大挠度层合板的非线性自由与受迫振动特性。基于描述SMA力学行为的Brinson理论以及层合板材料性能预测的混合率,建立了SMA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大挠度层合板的本构方程,基于对称层合各向异性弹性板的非线性理论,建立了以横向挠度和应力函数表示的板的横向振动方程和相容方程。采用Galerkin近似解法将振动方程化为时间变量的含有3次非线性项的Duffing型常微分方程,采用谐波平衡法(HBM)获得系统的固有频率方程和强迫振动稳态频率响应方程。数值计算表明,非线性板自由振动频率比与激励温度的关系具有与线性板相同的特征,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阶段温度对板的振动频响特性曲线的影响最显著,同时也讨论了SMA纤维含量、板的纵横比以及自由振动幅值对板的非线性频率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民用飞机共模故障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模故障是一种相依失效事件,该事件的存在增加了复杂系统的联合失效概率,降低了冗余系统的可靠度,给系统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论述了共模故障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产生共模故障的原因,给出了共模故障定性分析过程,分别提出了基于扩展故障树和马尔柯夫分析的共模故障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在安全性分析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消除壳体振动的影响是单直管科氏质量流量计的关键技术。采用独立激振的补偿管,在一定的激振控制条件下,可以平衡测量管对壳体的作用力,从而达到降低壳体振动的目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补偿管的设计要求及对补偿管的激振控制条件,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小尺寸流量管的校准方法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了采用对比标定法校准小尺寸流量管流量系数的原因,并给出了某流量管校准试验结果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即使标准节流装置的测量精度不满足标准要求,但只要其不确定度已知,仍可用于其它流量装置的校准,而且可评定被校流量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1种直管式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新型双管结构。它克服了以往采用双检测管结构存在2管特性不一致而引入附加误差的缺点和单管结构存在壳体振动引起阻尼误差的缺点。文中对新结构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且新的双管结构已被实现,取得了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涡喷发动机燃烧室内声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测量分析燃烧噪声的目的和意义,它是进行燃烧室声疲劳研究及燃烧稳定性主动控制的基础。文中介绍了将声波导管插入燃烧室高温区和采用氮气吹洗冷却的测量系统,并对声导管的截止频率、半无限管的作用以及传热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论述了运用复数倒源信号恢复的技术来修正声导管测得的数据,还引用验作者实结果说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湍流附面层壁面摩擦应力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不可压和可压湍流附面层壁面摩擦应力的测量方法,对Presto管、Stanton管、底层隔板、表面热膜和计算Preston管法进行了校准和测量比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流体动力学方程组,根据管道内流动力学相关特性以及管道输入端流场边界条件,提出了修正耗散模型。相对于耗散模型,修正耗散模型考虑了管道输入端流场的影响,能够更精确地描述风洞试验中管道效应对动态压力测量的影响。FL-14风洞动态压力试验也表明:管道间接测量的动态压力结果经过修正耗散模型进行修正后,能够大幅度减少管道效应所带来的误差。在一定试验条件下,耗散模型修正结果的相对误差高达534%,而修正耗散模型修正结果的相对误差只有66%。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RP-3管内换热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超临界RP-3管内换热特性。实验段为2100mm长、外径2.2mm,内径1.8mm不锈钢管(材质:1Cr18Ni9Ti)。RP-3在5MPa压力下流经该实验管,采用近似等热流加热方式将其从127℃加热至427℃。通过测量0min,20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管外壁和流体温度得到管内对流换热系数hin沿流向分布、结焦对管内传热系数Kin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远离临界点的亚临界区域,hin随着RP-3温度上升逐渐增大;在近临界区管内对流换热系数迅速增加;而进入超临界区域后,hin保持在1.8×104W/(m·℃)附近;结焦对管内传热影响显著,Kin随结焦增多逐渐降低,而降幅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Tube thinning control without wrinkling occurring is a key problem urgently to be solved for improving the forming qualities in numerical control (NC) bending processes of large-diameter Al-alloy thin-walled tubes (AATTs). It may be a way solving this problem to exert axial compression loads (ACL) on the tube end in the bending. Thus,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three-dimensional (3D) elastic-plastic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for the bending under ACL and has its reliability verified. Through a multi-index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a combin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each expressed by a proper range, for this FE model is derived to overcome the compression instability on tube ends. By combining the FE model with a wrinkling energy prediction model, an in-depth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diameter AATTs with small bending radii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1) The larger the tube diameters and the smaller the bending radii, the larger the induced tangent tension stress zones on tube intrados, by which the tube maximum tangent compression stress zones will be partitioned in the bending processes; thus, the smaller the ACL roles in decreasing thinning degrees and the larger the compression instability possibilities on tube ends. (2) The tube wrinkling possibilities under ACL are larger than without ACL acting in the earlier forming periods, and smaller in the later ones. (3) For the tubes with a size factor less than 80, the ACL roles in decreasing thinning degrees are stronger than in increasing wrinkling possibilities.  相似文献   

20.
短基线平面四站对定向移动目标的高精度横向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误差估计、合成理论及直接通过定位解析方程,研究了仅增加一个冗余测量站点,使短基线平面阵列实现对定直线移动目标高精度横向定位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所给出的二个基本布站形式和已有的最优布站定位精度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