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性双基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海燕 《固体火箭技术》2000,23(2):36-38,43
综述了国外改性双基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改性双基推进剂实现低特征信号并提高性能的主要技术途径和性能指标,重点介绍了几种含有新型含能材料、新型燃速改良剂和新型键合剂的改性双基低特征信号推进利配方。  相似文献   

2.
GAP高能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综述了四十二所GAP粘合剂和GAP高能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的研究及取得的进展、目前达到的技术水平。叠氮类推进剂可发展成高能、低特征信号和纯感推进剂,是今后战术发动机用固体推进剂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对固体推进剂喷焰特征入手,论述了推进剂烟雾成因和影响推进剂信号特征的因素及降低推进剂信号特征的一般途径;结合丁羟推进剂配方特点,通过理论计算推进剂燃烧产物,分析了配方组分含量及相关因素对推进剂信号特征的影响;通过测试几种推进剂喷焰对红外、可见光及微波的衰减,分析了推进剂喷焰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火争宽度,提出合理评价喷焰对微波衰减的标准,最后引入国外评价推进剂燃气特征信号的方法,评定所研制丁羟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雾等级为A级。  相似文献   

4.
以3,4-二氨基呋咱(DAF)部分取代高氯酸氨制备低特征信号富燃料推进剂。采用最小自由能法计算推进剂的能量性能。结果显示,推进剂的比冲随DAF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含15?F的推进剂比冲可达7 969.636 N.s/kg。该系列推进剂的红外和可见光信号衰减随着DAF含量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含10?F推进剂的红外和可见光信号衰减最小,红外和可见光透过率分别达到78.1%和70.9%。  相似文献   

5.
国外固体推进剂研究与开发的趋势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从4个主要发展方向分别评述了2010年前固体推进剂研究开发的趋势,认为中近期较现实的高能推进剂组合可能是叠氮粘合剂/ADN/Al或AlH3;战术导弹实现低特征信号主要是以损失固体推进剂部分能量为代价,而低特征信号推进剂添加CL-20和ADN是提高其能量的首选途径,高氮化合物、氧化呋嗅化合物等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钝感的粘合剂(如HTPE)、钝感的硝酸酯和合理调控固体添加剂的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能是实现固体推进剂钝感的有效途径;介绍了用可水解粘合剂(PEGA)或热塑性弹性体(TPE)粘合剂制成的新型固体推进剂具有令人瞩目的少污染和可再生使用性能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烟特征信号的分类及测试评估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分类标准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羽烟特征信号分类及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主要内容涉及发动机羽烟特征信号的定义、产生根源、对使用的影响、理论预估及特征信号测试评估的各种实验方法和设施,并预示了羽烟特征信号测试与评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固体推进剂羽焰红外辐射强度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特征信号推进剂研究的需要,研制了羽焰红外辐射测试系统,并进行了几种配方的推进剂羽焰红外辐射强度测试。该系统主要包括探测单元、光路系统、信号处理单元和自校准黑体等,测试精度优于4%,使用性能良好,能准确表征推进剂红外辐射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含碳氢燃料(ACH)的低特征信号富燃料推进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低特征信号固体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低特征信号富燃料推进剂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高能碳氢燃料部分替代富燃料推进剂中的金属燃料是降低推进剂特征信号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激光粒度仪测试了烯烃类碳氢燃料(ACH)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利用TG-DTG热分析仪分析了ACH及含ACH的富燃料推进剂热分解特性,评价了ACH和含ACH的富燃料固体推进剂的机械安全性能(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采用靶线法和燃烧实验装置研究了推进剂的燃烧特性及火焰结构,分析了含ACH的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残渣率,并与不含ACH的富燃料推进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CH的颗粒较均匀,明显呈现近"球形";富燃料推进剂的质量燃烧热值和体积燃烧热值随着ACH质量分数的增加均增大,而密度却减小; ACH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均较低,表明其自身本质是安全的,推进剂的特性落高H50随着ACH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而摩擦感度几乎不发生变化;在不同测试压力下,推进剂的燃速随ACH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燃速压力指数却增大,压力指数提高了65.87%。  相似文献   

9.
叠氮复合固体推进剂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可喜 《上海航天》1998,15(5):44-50
分析了航天器和导弹武器系统对固体推进剂提出的新的要求和实现这些要求的技术途径。介绍了国外研制低特征信号叠氮固体推进剂的主要原材料叠氮粘合剂、含能增塑剂、高能高密度氧化剂的发展概况和关键技术。分析认为,由以上材料组成的叠氮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含能量高、密度大、发动机排气羽烟对微波、激光和可见光的透过率高等特征,因此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推进剂。  相似文献   

10.
NEPE类推进剂力学性能调节的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满足复合固体推进剂高能、低特征信号的要求,近年来NEPE类推进剂在兼顾能量及力学性能调节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归纳总结了这类推进剂力学性能调节的最新技术途径,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例如:调节粘合剂相的网格和形态结构;调节填料/粘合剂基体间的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从动力学理论分析入手,结合推进剂老化特征参数的研究结果,研究了用非破坏性手段预估固体推进剂残留寿命的方法。动力学理论分析表明,反应活化能是老化温度的函数,活化能对老化温度存在线性依赖关系,且活化能对老化温度的依赖关系和指前因子对老化温度的依赖关系是等效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推进剂寿命的应力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动力学问题来处理,且应力对推进剂寿命的影响显著。利用新推导的4参数动力学公式,结合适宜的特征参数,建立了预估推进剂残留寿命的非破坏性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到期导弹的延寿。  相似文献   

12.
战术导弹固体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讨论了战术导弹固体发动机在高能推进剂、碳纤维壳体、轻质小力矩柔性喷管和双脉冲发动机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其中,HTPB推进剂的性能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已用于各类战术导弹。高能、低特征信号GAP推进剂通过了实验发动机试验。碳纤维壳体达到了实用水平。发动机能量管理和向量控制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工作正在开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特点,研制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CAD软件,该软件系统包括了燃气发生器设计、助推补燃室设计、进气道设计、发动机性能计算和飞行弹道的计算。使用该系统可进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总体方案论证,预估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尺寸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本文以一假想的空-空弹用固冲发动机方案设计为例,介绍固冲发动机设计步骤和软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含CL-20固体推进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含CL-20(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固体推进剂,包括改性双基推进剂、高能低特征信号推进剂、NEPE推进剂以及其他类型固体推进剂的研究现状;主要涉及引入CL-20后固体推进剂的热分解特性、能量特性、燃烧性能、力学性能及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总结了目前CL-20及含CL-20固体推进剂在实际的工程化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并指出了CL-20及含CL-20固体推进剂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5.
天基紫外预警是反弹道导弹武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地球日盲紫外空间背景和导弹紫外辐射特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天基紫外空间预警系统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信杂比,能够实现低虚警率的空间预警。同时提出了天基紫外空间预警系统可能的3种工作体制:单一基于紫外波段的天基预警系统存在发现目标较晚的问题;紫外—红外双波段天基预警系统可以实现更低的空间预警虚警率;红外—紫外光谱复合天基预警系统可通过紫外光谱观测辨别导弹种类。最后,文章对现有紫外探测技术进行分析,论证了AlGaN和SiC探测器用于天基紫外预警的可行性,并对其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固体火箭发动机羽流特征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的行征信号需要检测的内容,诸如一二次烟雾、辐射、羽流温度和包覆层烟雾。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发动机一二次烟雾衰减测量技术和包覆层烟雾测量技术,并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的前沿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模拟水下发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水下试验,对导弹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燃气动力发射方式可行。与干式发射相比,该发射动力装置需要的装药量大,但发射管内的温度较低,热防护问题容易解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射深度、弹后空间、挡流板和装药量对发射内弹道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弹后空间越小,导弹出管速度越大;加装挡流板,可使导弹出管速度明显提高。通过试验对发射方案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8.
用预测法量化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安德 《上海航天》1999,16(4):12-17
针对当前分析人员难于求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效能值,提出了一套量化系统效能中的系统能力向量C的方法。对该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并用该方法量度了一些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系统效能。分析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如何通过较理想的效能模型,全面地预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在给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