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天气对地球及近地空间具有重要影响,大的空间天气事件对中上层大气动力学和成分具有不同的影响。利用全大气耦合模式WACCM,针对太阳耀斑、太阳质子、地磁暴三类事件,以太阳活动平静期2015年5月10-14日的GEOS-5数据为模式背景场,通过F10.7、离子产生率、Kp及Ap指数设置,分别模拟三类事件对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密度和臭氧的影响。结果表明耀斑事件在三类事件中对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和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平流层大气温度增加是由耀斑辐射增强引起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辐射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所致,耀斑事件引起平流层和低热层温度增加约为2~3 K,低热层大气相对密度增加在6%以内;太阳质子事件及磁暴事件主要影响低热层,但太阳质子事件和磁暴事件对低热层温度扰动不大于1 K。  相似文献   

2.
朱毅麟 《太空探索》2004,(11):28-31
运行,具有一定功能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名字通常由二、三个字组成,却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蕴涵,可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某种民族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全部或其一部分,在空间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后,需要再返回地球的,称为返回式航天器。其中包括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月球或行星取样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返回式航天器在航天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已发射的航天器中,返回式航天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发生于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质子事件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太阳质子事件期间,抵达近地空间的高能电子、质子及重离子对太阳同步轨道空间环境造成剧烈地扰动,并且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粒子扰动特征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7 载人飞船是对卫星技术的全面继承□□载人飞船与人造卫星都属于在太空自动运行的航天器。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必须备有电源、姿态与轨道控制、推进、热控制、数据管理和无线电测控 (跟踪、遥测和遥控 )等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实现某一共同功能或任务的若干设备、部件的有机集合 )。载人飞船的这些系统与卫星上的同类系统在组成和功能上大同小异 ,因此可以充分继承卫星的技术。电源是一切航天器的“心脏”。航天器的绝大多数系统及其设备都需要耗电。飞船所需的电功率一般比卫星大 ,但工作时间短 ,所需的总瓦时数小 ,所以 ,不仅…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将1992年定为“国际空间年”,其中的主题之一便是保持地球周围太空的清洁、畅通。自1957年10月4目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已将各种载人的和不载人的航天器射入太空,随之而来的数千吨太空垃圾也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宇宙飞行。  相似文献   

7.
正像地面活动受天气影响一样,神舟四号飞船在轨运行也会受到空间天气的影响。太空中的各种带电粒子辐射和中性大气是威胁航天员生命、影响飞船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江燕 《国际太空》2003,(4):19-23
□□新盛世计划是美国航宇局(NASA)执行的新技术飞行演示试验空间计划。其目的是满足未来空间科学任务的需求,降低未来空间科学任务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新盛世计划的第1个航天器深空-1(DS-1)已经成功发射运行,并按计划完成了包括太阳电推进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9.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8-51
1992年,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专门为发射神舟号飞船研制成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2年开始研制,经适应性修改,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11.2吨,不仅可以发射各种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还可用于发射月球探测器或星际探测器。1999年11月20日,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21d、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第二天凌晨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期号贡数8 1 24 16 53436 OU6 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自旋稳定的末级固体运载火箭的轨道设计与计算网络可靠度的简捷计算法网络可靠度的布尔代数算法通信卫星最优设计初探对太阳姿态定向圆轨道近地卫星发射窗口的设计固体远地点发动机的总体设计要求17 1 9 14 2834 1372 3 3 4 4 4 56 飞行动力学航天器在上升段的空间辐射外热流计算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质量烧蚀对飞行器速度的影响递推科威耳数值积分方法—人造卫星轨道计算用最小速度增量进入静止轨道有关地球同步轨道的几个问题一个与火箭仪器舱隔热层温度计算有关的问题的解球锥表面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11.
X射线脉冲星可以为深空乃至近地航天器提供全源、自主、高精度的导航服务.对近地航天器而言,由于中心天体的遮挡,脉冲星信号并非全程可见,所以X射线脉冲星的可见性成为近地导航应用中挑选脉冲星的关键因素,也是脉冲星导航的首要工作.本文对挑选出的30颗X射线脉冲星在北斗系统7个轨道面上的可见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一天内可见脉冲星数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一年内太阳、地球和月球遮挡的仿真结果,总结了影响脉冲星可见性的天体的遮挡规律,为利用脉冲星对北斗卫星进行自主定轨和守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卫星的用途     
自一九五七年十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空间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射成功的空间飞行器(指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和宇宙探测器)共达二千四百颗左右,其中美国将近一千颗,苏联大约一千三百多颗。人造卫星同其它飞行器相比,卫星飞得高看得远,能同时看到地面的区域很大;同时,飞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遨游太空、环视全球,洞察一切;并且不受国界疆域限制和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由于卫星具有这些独特优点,所以,二十多年来人造卫  相似文献   

13.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中国首个专门进行天文探测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运行于高度约550km、倾角约43°的低地球轨道.星载空间环境监测器为星上科学任务开展提供背景辐射实测资料.该监测器采用固体探测器望远镜系统和扇形阵列全新组合设计,可获取轨道空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能谱、方向综合动态结果,给出更为全面的粒子辐射分布图像.初步探测结果显示,卫星运行轨道遭遇的带电粒子辐射集中分布在经度80°W-20°E,纬度0°-40°S的南大西洋异常区,粒子辐射在该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方向差异分布,高能电子方向差异分布显著强于高能质子.2017年9月空间环境扰动期间,爆发的太阳质子事件并未对该轨道粒子辐射产生影响,而地磁活动导致该轨道穿越经度120°W-60°E,纬度40°-43°N的北美上空和经度60°-120°E,纬度43°-40°S的澳大利亚西南区域时遭遇增强粒子辐射影响,增强的粒子辐射表现出极强的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14.
太阳质子事件是一种由太阳活动爆发时喷射并传播到近地空间的高能粒子引起的空间天气现象。这些高能粒子会对航天器和宇航员产生严重危害,对太阳质子事件进行准确的短期预报是航天活动灾害预防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主要预报模型中普遍存在的高虚报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方法,利用第23个太阳活动周数据,建立了一种集成8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太阳质子事件短期预报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取得了80.95%的报准率的同时,将虚报率降低至19.05%,相比现有的预报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截止到2006年6月,全球一共把约5808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它们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类,其中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在所有航天器中,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当数人造地球卫星了,截止到2006年6月,各国总共成功发射了5239颗人造卫星。它们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使人类在获取、传输和加工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太阳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天体,其爆发过程会对地球周围空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单个高能质子即足以引起飞行器中微电子器件出现异常,因此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是空间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 关于预报模型的参数选择尚有值得改进之处. 研究认为,Ⅰ型噪暴与日冕加热磁重联具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预报参数. 通过两个典型太阳爆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分析,说明了Ⅰ型噪暴与质子事件及CME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初兴起的载人航天开辟了人类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新纪元。目前,载人航天事业已从试验阶段转向实用阶段。载人航天活动是一个经济效益极高、开发潜力甚大的发展领域。载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现正分别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即天地运输系统和空间站。天地运输系统主要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天飞机。在这方面美国处于领先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器舱内辐射剂量及其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国内外95例空间飞行氟化锂热释光剂量计测量的舱内宇宙辐射剂量及轨道参数,建立了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器舱内剂量预先评估的数学模型。模型表明,影响舱内剂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轨道高度,呈二次曲线形式;其次是太阳活动因素。轨道倾角对舱内剂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依据模型作出了辐射安全飞行的时限曲线并就辐射的安全防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空间探测领域40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的40年,是中国空间探测逐渐走进世界舞台的40年,空间探测极大推动了空间科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也影响到经济、军事和日常生活诸多方面.本文简要回顾了从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成立的1980年至今,中国空间探测领域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探空火箭、高空气球、科学卫星、月球与行星探测、载人航天空间探测、遥感卫星地面站等主要项目、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对未来若干年空间探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货运飞船是执行向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运送货物等任务的航天器。货运飞船拥有较大的货舱体积,可比载人飞船携带更多的货物,主要用途是向地外空间定期补给食品、燃料、仪器设备等物资,协助提升空间站轨道等。货运飞船主要有一次性使用货运飞船和可重复使用货运飞船2种类型。苏联/俄罗斯在"联盟"(Soyuz)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进步"(Progress)系列货运飞船;美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轨道-ATK公司分别研发了"龙"(Dragon)和"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欧洲研发了5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