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9月29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国际宇航大会上演讲时表示,该公司打算明年开造有望在2024年就能送人登上火星的一种新火箭和飞船,对眼下正利用"猎鹰"9火箭家族来完善的技术进行拓展,以确保可靠性和复用性,并由此使成本降到切合实际的水平。马斯克去年在墨西哥国际宇航大会上首次推出了其探测并最终殖民火星的远期构想。他在本次演  相似文献   

2.
正40多年来,人类制造了40多个航天器来探索火星。从历史上第一个成功飞越火星的"水手"4探测器,到美国第7个火星着陆探测器"好奇"登陆火星后成功采样,人类都在为探索火星做着不懈的努力。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2016年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IAC)上公布了火星载人飞行计划,将于2024年送宇航员登陆火星。  相似文献   

3.
正马斯克手下以殖民火星为远期目标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4月27日宣布,它计划最早在2018年就在NASA支持下利用称为"红龙"的飞船开展首项私营火星探测任务。该公司称,高约6米、直径约3.6米的"红龙"飞船届时将不载人,但将降落到火星上,以展现其飞往太阳系各遥远地点的能力。马斯克打算于9月份在墨西哥瓜达拉  相似文献   

4.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2月27日宣布,该公司正在寻求在明年底采用"龙"2型飞船送两人开展一项绕月飞行任务。他在当天的电话记者会上称,已有两位私人同太空探索公司接触,以在明年四季度乘坐由"重型猎鹰"火箭发射的"龙"2型飞船绕月飞行并返回地球。他说,他认为这会是一项非常振奋人心的任务,会让世界为再次送人进入深空感到极其振奋,  相似文献   

5.
正太空探索公司2015年12月21日首次成功实现了"猎鹰"9火箭第一级回收,为未来通过重复使用而大幅降低发射成本迈出了重要一步。不过,公司创始人马斯克随后表示,由于其特殊意义,本次回收回来的这枚火箭并不会在经过整修后再次用于发射,而可能会一直留在地面上。这枚火箭已在3天后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设施,并入住太空探索公司在那里新建的水平总装设施。马斯克说,这枚火箭将在39A发射台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航天》2013,(12):12-15
核聚变火箭可用于载人火星探测 一些科学家称,用核聚变动力超快速飞船将航天员送往火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事该项技术研究的一个团队称,核聚变火箭的物理原理已得到实验室验证,很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用于送人开展90天的飞往火星之旅。现有化学推进系统往返火星约需500天。身处深空这么长的日寸间会让航天员遭受大量辐射,  相似文献   

7.
正太空探索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斯克9月27日在于墨西哥举办的2016年国际宇航大会上介绍了该公司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构想。这位富豪企业家此前就反复表示,他2002年创办太空探索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人类实现火星殖民。他说,虽然公司目前只动用了一小部分力量来从事这项工作,但该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马斯克在演讲中宣布了有关太空探索公司登陆和殖民火星目标的多条消息,重点介绍了该公司拟研制的巨型"行星际运输系统"(ITS)。该系统拟利用三个不同的可  相似文献   

8.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7月19日在国际空间站研发大会上表示,该公司已不打算让"龙"飞船的下个型号采用有动力着陆方式。此举将影响到该公司的远期火星任务规划。近来有传言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为NASA商业载人运输项目研制的载人型"龙"飞船将不具备利用主要用于发射中止的"超级天龙座"推力器在陆地上实施着陆的能力。马斯克证实了这种传言。他在一个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我看了一部电影,记住了一个人,那部电影是《钢铁侠2》,那个人是伊隆·马斯克.当时,影片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钢铁侠”在摩纳哥赛车俱乐部里大赞伊隆的灰背隼(Merlin)发动机.我依稀记得,灰背隼似乎是劳斯莱斯公司的.带着疑惑,我回家后便上网搜索答案,发现马斯克公司的猎鹰火箭的主发动机也叫灰背隼.紧接着,我又搜了搜马斯克的资料,这下真叹为观止:他过的就是“钢铁侠”的真实人生.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跟踪研究马斯克,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小力 《中国航天》2013,(12):29-33
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XL型运载火箭11月5日在斯里哈里科塔岛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该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火星船”。火箭于当地时间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下午5时08分)起飞,约45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近地点246.9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取得圆满成功;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火箭执行首次应用性发射,成功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准确送入直接地火转移轨道,"天问"一号探测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发射过的最重的火星探测器。"长征"五号火箭首次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其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行星际探测的序幕,使得我国的航天发射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及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更大、更强的空间探测及开发应用能力,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欧美相继发射火星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6月 2日 ,欧空局 (ESA)第 1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由俄罗斯“联盟 FG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进入火星轨道之后 ,它将释放一个由英国制造的“小猎犬 2”着陆器。着陆器机械臂携带有摄像机、显微镜、X射线光谱仪和γ射线分析仪 ,其任务包括 :绘制火星地图 ;利用一部功能强大的雷达对火星表面进行探测 ,寻找火星上有水存在的证据等。6月 10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它 2”型火箭将“勇气号”火星车送上太空。此外 ,另一火星车“机遇号”…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读:2016年3月15日,欧空局与俄罗斯航天局利用"质子号"火箭,成功发射了联合研制的"火星生物学2016"探测器。探测器将于10月中旬到达火星。这是欧俄按"两步走"策略实施"火星生物学"计划的第一步,有望解答国际上当前最突出的"火星生命"科学问题。欧洲希望借此掌握火星探测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俄罗斯则将在"火星生物学2018"任务时首次实现火星着陆和原位探测,取得火星探测技术的重要突破。本文介绍了"火星生物学"计划的基本情况,简要介绍了两次任务的探测器平台、有效载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NASA官员5月9日在载人火星探测峰会上表示,作为30年代送人前往火星计划的一部分,该局可能会在20年代末派宇航员在绕月轨道上飞行一年。NASA助理副局长威廉斯说,NASA最近宣布,其眼下的载人火星探测规划包括在月球周围建设一座"深空门廊",以充当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所需操作和技术的试验场。他说,这座月球前哨站最终还会作为载人火星探测飞船的发射点。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五号火箭是承载航天强国梦的梦想之箭,未来将承担发射"嫦娥"五号、载人空间站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质量最重、体积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火箭,其核心技术代表着我国航天技术的最前沿。有这样一群人,在发射场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却在软件质量保障背后默默付出,他们承担了型号安全关键软件的测评工作,为"长征"五号遥三发射任务的成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3,(3):52-54
伊朗送猴子上天伊航天官员1月28日宣布成功将一只活体猴子送上太空,从而向实现送人上天的目标迈进了一步。发射采用了"探索者"系列火箭。称为"先驱"的太空舱飞到了120公里高度,完成亚轨道飞行后将活猴安全带回地面。伊航天官员曾表示,伊希望在2020年前送人上天,2025年前送人前往月球。伊防长瓦希迪对国家电视台说,本次成功为其它行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东旭 《中国航天》2012,(1):25-27
2011年11月26日,NASA采用宇宙神5-541型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其好奇号火星漫游车。发射曾因要更换火箭飞行终止系统的蓄电池而推迟一天。好奇号的正式任务名称是"火星科学实验室"(MSL),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月19日,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于2018年前将4名航天员送上月球,此后逐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送6名航天员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常驻500d。鉴于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退役,NASA已选定由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改装的运载火箭作为今后载人航天的运载工具,而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探索飞行器(CEV)进入太空。其中,用于执行登月乃至登陆火星任务的CEV体积更大。目前,专家已着手设计月球着陆器,着陆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个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四足着陆平台,上部则是将完成登月使命的航天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相似文献   

19.
子力 《中国航天》2003,(9):34-39
在欧洲的"火星快车"和"猎兔犬" 2火星探测器由俄罗斯运载火箭送上旅程之后,美国航宇局又分别于 6月 10日和 7月 7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用德尔它 2型运载火箭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着陆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6):651-651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研制先进空间推进系统,美国艾德一阿斯特拉火箭公司研制的一种通用型高科技VASIMR火箭发动机可使未来火星之旅缩短至两个月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