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根据航空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尾涡效应的知识研究如何提高近距平行跑道机场容量的问题。章介绍了现行的做法即为防止尾涡相遇采用的程序,论述了在近距平行跑道运行中靠近地面的尾流现象,基于涡流放应确定的减小平行跑道间距限度的标准,介绍了改进后的进近程序,这种程序能有效地提高机场的容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国内外近距平行跑道尾流间隔研究方法现状,剖析了国内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模式相关概念。针对尾流流场的研究手段,对理论模型计算、数值模拟以及雷达实测这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依据探测设备的不同,综述国外两大动态尾流间隔缩减系统的特征及实际运行效果,并对近距平行跑道尾流间隔研究方法作展望。  相似文献   

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理论容量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都机场的运行模式,推导建立了双跑道系统容量评估的理论数学模型.基于2003年春运期间的统计数据,使用该模型对首都机场双跑道系统的容量进行了评估.对独立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以及相关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下的两套理论容量曲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T系统模型的跑道容量评估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跑道容量评估是空域规划、建设和空中交通流量容量管理的关键,但目前的评估方法不考虑进场流量的特性,不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本文建立了某一类交通系统——T系统模型,给出了基本的定义,证明了其容量存在并有限定理。根据单跑道的T系统特征,利用T系统模型推导了计算单跑道容量的基本公式,并分析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模型计算的某机场在不同情况下的跑道容量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介绍了基于仿真的跑道容量评估系统的基本设计与功能,就塔台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定义。对仿真过程中最后进近时间的计算提出了简化方法,归纳了仿真中需要的随机变量,就其分布与取值进行了探讨,有效解决了任意比例航班计划下的仿真评估。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制定具体的评估策略,该系统可以对各种条件的跑道进行容量评估,并能取得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基于滑行路径动态寻优的机场地面容量评估方法。对于结构复杂多样的机场地面,当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使用情况和航班流变化时,根据机场地面运行的具体特点,首先建立机场地面有向网络模型,引入滑行道的权值概念,再通过D ijkstra算法进行动态路径寻优,并与冲突探测相结合,对滑行道和停机位进行合理分配。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评估容量。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增强机场地面容量评估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应用于机场地面交通引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到达流特性的跑道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机场的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航空运输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场的运行能力,增加其跑道容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跑道容量的具体定义以及影响跑道容量的诸多因素,其中连续着陆飞机之间间隔的数量和间隔的大小是影响跑道容量的最大因素。假定机场到达流特性是韦布尔分布或正态分布,采用T型系统推导跑道容量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到达流分布计算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模型计算的某机场跑道容量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8.
根据CAAC于2009年下发的关于湿和污染跑道运行的咨询通告,明确了湿和污染跑道的相关定义,分析湿和污染跑道对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影响,并从航空公司飞行机组的角度,阐述运行所需的计算评估方法,总结藉以应对不利因素的飞行技巧。  相似文献   

9.
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终端区时空资源利用率,增强空中交通 运行效率,研究了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问题。通过深入剖析终端区进场定位点、 航路航线、多跑道系统等资源运行特性,综合考虑尾流间隔、移交间隔、多跑道运行间隔等 各类约束限制,以及最小化航班延误时间、最大化跑道运行容量、最小化终端区飞行时间等 优化目标,建立了复杂终端区进场交通流优化排序模型,并采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 传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选取上海多机场组成的复杂终端区进行实例验证,仿真实验表 明提出的优化方法相比先到先服务方法(First come first serve,FCFS),航班总延误时间 减少20.7%,终端区等待时间减少60.7%,终端区进场交通流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现有平行跑道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延误油耗优化原则的跑道选择策略。同时根据航班时刻表及起降间隔标准,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油耗优化原则的跑道选择和排序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混合运行方式下跑道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航空器的滑行时间和等待时间,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航站楼规划设计依赖于经验的现状,本文将vissim软件应用于航站楼,建立旅客离港流程仿真模型,对旅客离港流程进行了仿真,预测航站楼容量,分析得出高峰小时段内旅客容量与航站楼设施配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轻纺企业内使用的平衡重式叉车的实际载重吊大多远低于额定载重量。造成消耗过高。本文研究了如何依照实际载重量进行叉车后部的平衡配重的改造方法,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在流化床中吸附净化NOx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在流化床中吸附净化NOx废气时,串联床层数,床层高度,气速活性炭粒径和入口NOx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得到了各因素影响附量的规律,为流化床吸附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先给出了终端区容量的定义及终端区容量评估的难点,然后系统地介绍了TAAM仿真方法,并以某机场终端区系统进行仿真,在考虑终端区系统自身复杂性和影响因素随机性的情况下,对某机场终端区容量的大小进行评估。最后对仿真结果给出的不同情况下的运行架次和延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终端区容量的不同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数据库操作中无记录移动命令这一缺陷,提出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使得记录移动的实现在数据库操作中变得简单而高效,为数据库记录的特定排序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客户对产品与服务市场响应时间越来越高的要求,时间已经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资源。在分析航空物流服务链响应时间结构及现行服务链运营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整合管理的基本思想,提出有利于压缩响应周期的航空物流服务链整合运营框架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扇区负荷约束的管制移交间隔多目标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繁忙扇区的容量随着交通复杂性的改变而动态变化,现有的基于确定容量的管制移交间隔管理策略不再适用,且动态容量下频繁改变移交间隔也不利于空中管制指挥。本文首先通过将交通复杂性转化为管制工作负荷参数,解决移交间隔改变导致的容量动态变化问题,建立基于扇区负荷的容量流量匹配模型。其次设计管制移交间隔策略稳定性表征函数,提出以策略稳定性和延误成本为目标的管制移交策略优化模型和智能算法。最后基于昆明机场进近扇区实际数据进行仿真验证,证明本方法可以获得一组帕累托最优解,能够为流量管理部门发布管制移交策略以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一种可靠的滞环电流型双降压式半桥逆变电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双降压式半桥逆变电路(Bual buck half bridge inverter,DBI),该电路有无直通,效率高等特点。提出了一种DBI的无偏置电流运行方式和一种滞环电流型双降压式半桥逆变电路(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led dual buck half bridge inverte,HCDBl),消除了采用载波交截SPWM控制DBI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偏置电流,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对HCDBI和传统半桥逆变器进行了理论上的损耗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HCBBI可大幅降低开关损耗,开关频率高,滤波器小.为实现逆变器的高频化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了解湖南塔台安全生产运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一线运行实践,对湖南空管分局如何防止管制员“错忘漏”而采取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用丰富的案例和材料予以阐述。事实证明只有多渠道的防控并举、科学管理,“错忘漏”现象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模糊理论用于优化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行度的模糊罚函数法,并采用分布式并行遗传算法进行寻优操作,该方法可以将不同遗传操作的优点加以整合,通过并行运算提高优化效率。将基于模糊罚函数的分布式并行遗传算法应用到多目标结构优化中,仿真试验表明取得了很好的寻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