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弹挠性零件刚度系数测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弹挠性零件刚度测量方法是弹挠性惯性仪表制造技术的难点和关键。在综述现有弹挠性零件刚度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新近出现的用于弹挠性零件刚度测试的激发器谐振测量法、静电激励谐振测量法、声激励谐振测量法以及瞬态碰击激励测量方法。与传统的静态刚度测量方法相比,激励源谐振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非接触等特点,具有易实现生产现场测试、加工中测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电液伺服阀力矩马达弹性元件智能化刚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电液伺服阀精密弹性元件智能化刚度测量技术。针对生产现场中使用的手动测量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刚度自动测量方法。采用计算机驱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作为控制执行器对精密弹性元件快速而又连续的施加载荷,实现自动加载;力和位移信号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计算。理论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精密弹性元件刚度测量中的测量精度低、操作复杂、效率低等问题,对精密弹性元件能够高效的完成刚度测量,得到刚度曲线,并且不重复性测量误差低于 1%。  相似文献   

3.
针对空间机械臂辅助对接任务中的复杂关节力矩控制问题,建立了含间隙、非线性刚度及啮合阻尼的多级行星齿轮传动复杂关节精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齿轮啮合刚度,而且考虑了齿轮轴的扭转刚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节动态扭转变形的关节力矩测量方法,并以此建立关节力矩控制系统,利用Runge\|Kutta算法对关节精细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此关节力矩控制方法约有1.7%的稳态误差,能满足关节力矩控制的需要;基于关节动态扭转变形的关节力矩测量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提高关节力矩测量精度与保持传感器刚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动压轴承的刚度直接影响陀螺仪表的精度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径向与轴向刚度下对称时,在过载情况下、会产生不等刚度的误差力矩。因而必须对动压轴承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刚度的对称性进行检查,文中提出了刚度测量的几种设计方案,可以作为设计测试结构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相控阵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需要供应商提供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设备。而相控阵通道幅相特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产生变化,最终会导致波束性能下降。为了简化相控阵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时间和成本,需要在其维护阶段对相控阵通道进行幅相特性测量。这种测量必须由相控阵系统独立完成,且不应该依赖外部环境。传统的测量方法是依次对每个通道进行独立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效率低下,大规模相控阵的测量时间一般都在数十分钟以上,会使通信业务长时间中断,不利于系统快速维护的需求。目前,对相控阵通道幅相的快速测量方法主要是在相控阵天线位于特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目的是加快相控阵的生产周期,不适用于后期维护。将多载波和系统同步结合,提出了一种相控阵通道的快速测量方法。该方法在相同测量精度下,测量所消耗的时间大约比传统串行测量方法少两个数量级,相比于已有的快速测量方法测量时间大幅缩短。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得出了测量精度和测量时间的关系。并在相同测量精度条件下与传统串行测量方法和已有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时间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张志聪 《遥测遥控》2022,43(5):105-110
研究了延时线的精确时间测量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群时延测量方法的误差,并分析了误差形成的机理,然后提出采用基于群时延和相位时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延时精确测量的方法。采用二次测量的方式,结合群时延的粗测量和相位时延的精测量,完成延时的精确测量,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延时测量方面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发动机质心测量方法,它是一种建立在两传感器测质心轴向位置,小量程单传感器测质心径向位置的基础之上,通过添加磁尺建立几何测量系统,测量发动机质心的方法;阐述了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设备结构和计算公式,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估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测量方法标准的可选择性和测量项目的可伸缩性等方面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在应用测量方法标准时,对有关环境、试样和测量用仪器设备的选取、对电源和测量工具的考虑、温度的控制以及测量数据及其处理等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对待,同时对提高测量方法标准的质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滚珠轴承陀螺马达轴承预载的精确测量是至今国内外惯性仪表行业尚未得到完美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刚度直接测量马达滚珠轴承的预载是公认的最佳方案。由于有一定难度,至今尚未能运用在陀螺马达生产中。通过“预紧度”的测量,验证了通过刚度测量马达预载的可能性,为今后预载测量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终止试验时,反向喷管堵盖打开时间及同步性测量方法,在测量中配置了抗干扰能力强,时间分辨率为微秒级的数字记录系统和多功能模拟记录系统,解决了时间测量中产生和获取起始脉中肯主终止脉主号的关键技术,消除了引爆机的产生的冲击和气体电离的影响,该测量方法经过多次充气容器冷试和发动机地面静止试验的考核,证实了测出的数据准确可靠,克服了时间测量数据分散度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质量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粉末火箭发动机和粉末冲压发动机供粉系统冷流标定过程中颗粒质量流量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质量流量的测量方法,并基于旋风分离器和电子天平运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套气固两相流中固体质量流量的测量装置,同时运用粉末火箭发动机的供粉系统对该测量方法和装置的测试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粉末收集效率可高达98.5%以上,为固体颗粒的质量流量测量提供了保障;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其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低于3%;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重复性实验中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低于2%;通过改变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等参数,可拓宽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卫星在轨推进剂补加量的精确测量技术是在轨补加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型号攻关结果,提出2种在轨推进剂补加量测量方法数学模型,分别是压力-体积-温度(PVT)法和超声波流量计法。首先,PVT法是一种通过补加前后受体卫星贮箱剩余量反算补加量的间接测量方法,而超声波流量计法是利用超声波顺逆流相位差进行测量的直接测量方法;其次,在推进剂补加量测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取变分的手段提出2种模型的精度分析解析模型,解析的精度分析模型不仅可用于定性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还可量化评价各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利用现有在研单机的精度水平及精度分析解析模型分析了2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空中多目标进行遥、外测量的一种全新方案,该方案利用GPS系统、"倒GPS"测量方法对多目标进行综合测量,它的特点是遥外测合一。研究表明,该系统定位精度10~25m,测量精度小于0.08m/s,可以在空中多目标测量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以电流传感器隔离测量发动机试验点火信号的原理以及实验方法,并与RC测量做一比较,电流传感器隔离测量方法中测量电路和完全与点火电路隔离,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增强了点火试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戴光耀 《方舱技术》1996,5(2):35-42
论述了测量方舱传热系数的意义,对各种标准规定的方舱传热系数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比较,给出了测量方舱传热系数所需的基本设备,做了测量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锐 《上海航天》2013,30(3):50-52
对低电压响应条件下电阻测量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低电阻精密测量主要误差来源。介绍了传统电阻测量方法、两步Delta测量方法、三步Delta测量方法的原理,并对两种Delta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步Delta测量方法几乎可完全消除热电势的影响,可显著提高电阻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CCD敏感器系统测距测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进行了CCD敏感器系统用于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中测量目标距离和角度的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了测量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某航天器回收系统电子设备在发射过程会经受大量级的随机振动,因此需对其进行减振设计。首先建立电子设备-减振器的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给出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测量方法和减振系统减振效果的预估方法;然后设计了一种内部填充聚氨酯棒的钢丝绳减振器,通过扫频试验对其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测量,并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预估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最后根据实际飞行环境条件对减振系统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振系统性能的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上方法可用于指导后续型号的电子设备减振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超精密加工表面的检测技术现状,介绍了用于超精密加工表面微观形貌测量几种典型光学方法的测量原理,评述了各种光学仪器的优缺点及其测量分辨率,指出了光学测量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型运载火箭质量与横向质心测量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运载火箭质量、横向质心测量的分散式电子测量系统工艺技术,对测量原理、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以及精度分析做了简要介绍。该项工艺经检定与评审已用于CZ-3A二子级、三子级的测量,火箭两次飞行中都准确地将卫星送入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