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09,(6):105-105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09年10月12日报道,俄罗斯飞船制造商Energia公司称,原计划“进步”飞船在2009年末飞往“国际空间站”,但其发射时间被推迟至2010年。  相似文献   

2.
刘思燕 《中国航天》2005,(12):12-15
被称为“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的神舟飞船,如今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心目中“中国航天伟大成就”的代名词。正如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999年成立以来,在将中国航天4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不断发扬光大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0,(9):3
本刊综合报道,为期两个月的中国航天科技成就展于8月21日在香港科学馆开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开幕式上指出,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世纪,祖国科技的进步必然会给香港的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此次大型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展出火箭、飞船、人造卫星等项目的实物或模型逾30项,另有图片及展板。第一部分是在室外放置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第二部分是室内设置的飞船展区,主要展品有神舟号飞船模型、降落伞、飞船搭载的中国国旗、香港特区区旗和纪念品等;第三部分则展示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程和发展趋…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的系统工程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通过50多年的努力,已拥有以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系统为主的航天型号系列产品,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体系和航天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上海航天》2001,18(4):1
20世纪 6 0年代初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上海建设导弹工业基地的决策 ,从而揭开了上海航天工业发展的序幕。经过 40年的发展 ,上海航天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 ,其产品涉及防空导弹、运载火箭、气象卫星和载人飞船等领域。在中国成为航天大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上海航天基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上海航天的 40年 ,是几代航天人 ,特别是航天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而不懈奋斗的 40年。航天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业领域 ,它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具体到每一种新产品、每一个新型号的出现———都与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2,21(3):34-34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3月19日消息,俄罗斯表示将投资210万美元创建一个自动预警系统,防止飞船、卫星与轨道碎片相撞。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称,当飞船、卫星与其废弃物距离太近,或当某一物体失控再人大气层时,这套系统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状态发出预警;这个基于望远镜的系统能够监视30个航天器,可在发生危险情况前30小时发出预警。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2,21(4):25-25
据中国航天网消息,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改进型长征-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并准确将其送入初始轨道。飞船上的3名航天员状态稳定且良好:景海鹏再次飞天并担任本任务的指令长,  相似文献   

8.
胡杨 《航天》2014,(1):1-1
在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的喜悦与长征四号乙发射失利的遗憾中,中国航天告别2013年,迎来2014年。 回首2013,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奏凯。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轨飞行15天后,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是神舟飞船从研制飞行试验型过渡到实用型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9.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将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炎黄子孙千年飞天梦想,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作为托举“神舟”飞船飞天的“长二F”(CZ-2F)运载火箭,其卓著功勋举世公认。现结合该型号运载火箭的研制质量管理实践,谈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2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大新闻事件评选于元旦前夕进行。“神舟”飞船连续发射成功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等10件大事被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2年十大新闻事件。按照当年发生、并在中国航天报上公开登载、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的评选标准,科技集团公司邀请了部分院士和总部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以及中国航天报社的社长、总编担任评委,对2002年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在初步提出的15条预选事件的基础上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评选,最终确定了…  相似文献   

11.
从附表给出的“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中国航天发射记录可见,在2006-2010年中国航天用48枚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了53个中国航天器(其中人造地球卫星50颗、卫星式载人飞船1艘、月球探测器2个)和5颗外国卫星(其中2颗为中国研制供外国使用、2颗为外国研制供中国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  秦宪安摄影  宿东摄影 《航天》2012,(7):F0002-F0002
6月18日17时22分,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升空的景海鹏、刘旺和刘洋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为首次入住“天宫”的中国航天员。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相似文献   

13.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6):F0002-F0002
戚发轫,辽宁复县人。“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兼任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4.
黄希 《中国航天》2011,(11):35-36
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已圆满完成。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了八大系统中的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三大核心关键系统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8月16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舟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在《求是》上发表《让航天科技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社会、惠及民生》一文,他在文中阐述:"随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事隔7个多月,海外又掀起了一股中国航天热浪。5月19日,由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为团长,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等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将我国神舟5号飞船搭载的联合国旗帜移交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作者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行程中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7.
1前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的尖端产业、战略产业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航天科技工业强国兴邦的历史使命责无旁贷。在提高航天研发能力的同时,迫切需要大力提升航天制造能力,发展航天核心工艺技术,引领国家相关制造技术的发展。中国航天工业在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规律的自力更生之路,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形成了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和飞船等较为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作为航天产品研制生产的基础技术,航天工艺也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19.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弱水河畔,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托举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历史上成就辉煌的一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研制的“神舟”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型号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