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门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建筑理论“是由过去的传统建筑理论发展而来,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理论“也终将被“传统化“,逐渐的成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化发展与繁荣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基础与现实需求.就文化建设、发展之指向和基本内容等做了分析,提出文化发展中非物质的东西更重要、必要和必须,文化建设与发展要在提升国人素质上有所为、有贡献,文化建设与繁荣应重视纯洁、优化与美化母语,文化发展要从思想、方法上清除大跃进思维,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并做到智民、为民、利民及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张萍 《宝成科技》2004,(2):40-43
情报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情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情报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因素。情报业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从事情报业人员的不断增加,不仅表明了情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也说明情报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普遍需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杨 《机场建设》2009,(2):3-7,23
前言 2007年11月底至12月初,笔者有幸前往欧洲考察学习国外机场建设的优秀成果。考察过程中,我们先后经过了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德国法兰克福、海德堡、曼彻斯特、慕尼黑以及法国巴黎7座城市(建筑图如图1-图5所示),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些城市之中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并存,共同谱写着每个城市中凝固的建筑艺术乐章。由于专业原因,笔者借此机会对欧洲所见到的西方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结合我国的建筑文化特征,对中西方的建筑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民用机场航站楼属于公共交通建筑,这种特定领域的建筑类型作为城市与空中交通的连接点,在机场运行发展乃至城市运行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航站楼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更加复杂,既要解决空侧与陆侧的合理衔接和高效运行,又要满足航站楼建筑内部为进出港旅客提供服务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在其形式美学方面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与象征含义。由于航站楼建筑具有这些特殊的属性,其建筑功能与形式的设计一直在引发着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思考。一、关于航站楼功能与形式的设计概论功能与形式,是建筑设计领域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讨论也出现在了相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在不断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些年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飞机的总重量和轮胎压力不断提高,因此对机场跑道道面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使用品质。我国地域辽阔,温度差异大,有些地域气候复杂多变,使用沥青做跑道道面,对沥青各方面指标都有很高要求,现阶段沥青道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①高温车辙及变形;②水损坏严重;③寒冷地区沥青道面温缩裂缝。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都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8.
从称谓语看文化--江津方言亲属称谓语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称谓语能鲜明地反映人们的文化认识和文化积淀。笔者对江津方言中的称谓语进行了剖析,揭示其中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罗勇 《北方航空》2002,(6):12-14
追古溯今,环境问题贯穿于人类发展的整个阶段.历史上早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则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直至形成了大面积和全球性的公害.污染问题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与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等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安全是人类的根本需求。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历经宿命论、经验论、系统论、本质论。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从“就事论事”到“系统思维”,从“事故管理”到“事态管理”,从“开放管理”到“闭环管理”,从“符合规章”到“风险防范”,安全哲学观得到一次次跃升。在历史的大潮中,年轻的民航业从诞生之始就与安全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城市的内涵往往通过古建筑得以体现。建筑不是城市的摆饰品,保护古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地方的历史渊源、人文风貌、社会、经济市场的需求等问题。如何使修复后的古民居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与周边的商业环境、氛围等有联系,与古民居如何吸取传统营养,又与现代城市生活,与周围环境有机联系,准确定位。随着岁月流失,古民居都将面临如何保护的历史的问题。文章从衢州市衣锦坊古建筑群出发,在古建筑工程修复建设、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引用外国建筑中的一些实例,对空间与环境、人的心理精神的需求、结构、尺寸、材料及时间等因素这间关系进行论证,从中学习建筑大师是如何认识空间、创造空间,利用空间满足人的需求的经验和方法,从中理解空间在建筑与环境中的重要性、所占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展现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是奥运会文化交流、彰显特色的成功保证,也让世人了解了悠久的华夏文明。后奥运时期,进一步挖掘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符号背后的历史蕴涵及其在奥运会当中的文化寓意,有利于弘扬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陈娟娟  王奇  孙辉 《飞机设计》2020,1(1):66-72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菌库,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改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和代谢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宿主的遗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用药、激素水平、生活环境、地域、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肠道稳态。饮食和生活习惯不仅会在短期内塑造肠道菌群,长期来看也是调整和干预肠道菌群最有效的方式。有研究认为肠道微生物差异始于宿主基因,但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宿主基因型仅可解释个体间微生物差异的1.9%, 而生活在同一地域环境中、饮食和生活习惯相近的人,其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更加相似[1]。一项中国人群的研究中也证实了地域是决定肠道菌群特征的决定性因素[2]。这一方面提示我们在进行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宿主生活的地域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进行地域特异性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国幅员辽阔, 地域丰富,民族众多,但目前我国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等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西北地区却相当缺乏。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高原地带,高海拔,低氧压,昼夜温差大,造就了独特的生活环境、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当地生活着包括藏、回、东乡、裕固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人群,因此进行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群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探究特定地域环境和饮食生活条件下人群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寻找新的疾病治疗菌株,为地域性高发病和疑难杂症等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于肠道微生物的参考[2]。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上人类对沟通的需求,逐步引出现代社会报纸、广播、杂志等大众媒介产生的社会必然性。大众传播是社会化的过程,传播使个人结合为杜会;传播创造了大社会;大众传播又促进现代社会。由于大众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如此密切,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传播社会学的概念。并例举了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行为影响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行政文化更新的基本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变迁的加剧,对行政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行政文化进入了激变、更新的重要关头。适应转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管理活动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中国行政文化正在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功能方面来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所以不是着眼于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问题,而是力求抓住传统文化某些特征,阐述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国高校教学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高校的工作,但也应看到,还有一些评价标准、内容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学校文化在高校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建议,从凸显学校文化的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等几方面着手,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相似文献   

19.
论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贫困是指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享有不足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与必发性以及社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人们对贫困的认识已从狭隘的收入(经济)视角逐步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学者们从社会剥夺与社会排斥理论、能力贫困理论以及一些经典的公民权利理论得到启发,逐步形成了权利贫困的观念,这是在学术界层面形成的对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此外,政治家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媒体对贫困问题的宣传和报道,将推动权利贫困的社会认知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20.
一、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筑特征 作为特殊的一类公共交通建筑——机场航站楼,即机场航班候机楼,安全、便利、美观是对航站楼的基本需求。近几十年来,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乘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机场航站楼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办票、候机、登机)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多样、面积巨大的建筑集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