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精度检查一直被我国学者所忽略,但是机床精度的检查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机床精度的检查需要按照计划按照周期进行实施,通过检测精度的记录结果分析并了解机床实时精度状态。通过合理的调配及管理使机床加工出更合适的零件,可以提高机床加工零件的合格率,也可以更好地延长机床寿命。结合TPM(全员生产保全)的实施,将精度检测与管理融入其中,实时地展现了机床精度状态及加工注意事项,为机床的预防性维修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2.
数控机床精度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数控机床静、动态精度测试的内容和算法,特别是静态精度申的位置度,以及动态精度中的工序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影响印制板丝网印刷精度的因素及有关因素对印制板丝网印刷精度影响的原理,提高精度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高齿轮平稳性精度需要在齿轮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齿坯加工精度、磨齿工装制造精度、工装调整精度、零件安装精度以及磨齿机对齿轮平稳性精度有影响部位的调整精度 ,同时要对齿轮进行修形加工。  相似文献   

5.
基于方差分析的Monte-Carlo制导精度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Monte-Carlo制导精度分配法是将所有的误差源纳入到精度分配中,在处理多误差源、多误差水平分配时,会导致仿真时间的增加.为此,将方差分析引入待分配项的确定中,并以某空地导弹精度分配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方差分析的Monte-Carlo制导精度分配方法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且所设计的精度分配方案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宇飞  田威  李波  张楠 《航空学报》2022,(5):109-119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大量使用一体化复杂大部件作为主要结构,传统机床难以满足其高质量、高效率、高柔性的加工需求,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的加工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新途径,但面临机器人精度低、刚性差的瓶颈。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加工精度,搭建了基于数控系统的机器人铣削系统,提出了关节空间-笛卡尔空间分级精度补偿方法。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由0.154 mm提高到0.039 mm,提高了74.68%;绝对定位精度由1.307 mm提高到0.156 mm,提高了88.06%;轨迹精度由1.346 mm提高到0.181 mm,提高了86.55%,实现了点位与轨迹精度的在线实时补偿。铣削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舱段铣削精度达到0.22 mm,表面粗糙度优于Ra4.8,机器人铣削系统能够满足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精心开发或交付使用的平视显示器,其精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指标,应经检测予以证实。本文在例举平显精度检测类别之后,重点讨论检测的设备、静态精度检测方案、检测数据分析、误差单项水平及综合结果,并在最后给出了静态精度的定量结论。为了说明检测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模式,文中虚设了一些数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火控系统精度参数的多维AR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多维AR分析方法,解决了影响火控精度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分析了各因素对火控精度的影响,从而为预报火控精度提供了量化的分析基础。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火控精度数据的处理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提高风洞实验数据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讲述了影响风洞实验数据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实验数据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上移动测站精度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测量是在复杂的动态条件下进行的,测量船外测数据中融入了更多影响数据精度的因素,数据测量结果非常复杂。本文在系统分析测量船误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航天测量船外测数据精度估算模型,据此分析研究了影响测量船外测精度的主要误差因素,并针对主要误差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船载设备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T型架光电经纬仪结构特点,设计了偏心方法,利用动态精度靶标对T型架光电经纬仪进行脱靶量、静态、动态及跟踪随机均方差的检测,通过某型号光电经纬仪的实际检测验证了该偏心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受制造能力的限制,零件加工和装配过程难免存在误差,因此产品的装配精度难以保证。不同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因此,复合材料产品的装配精度更加难以控制。针对复合材料产品装配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分析了复合材料层合板装配精度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通过将同一批零件进行编号并重新配对组合,分析不同零件配对组合方式对装配精度的影响;对于由多个零件组装而成的装配顺序可调整的产品,分析不同装配顺序对装配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件的不同配对组合方式和装配顺序都会对装配精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实装前进行装配精度预判,选择最优的零件配对组合方式和装配顺序对提高复合材料产品的装配精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验前信息融合的Bayes精度评定方法。利用Bayes网络进行多源验前信息融合时,能够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对信息加权因子做出较为合理的推断。根据验前及验后数据,通过Bayes网络中的MC—MC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取各变量的验后统计特性,达到估计现场试验精度的目的。因此,基于多源验前信息融合的Bayes方法可用于解决小样本下的精度评定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数据采集系统动态准确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用于评价数据采集系统动态准确度的定义及测试方法,同时评价了其动态条件下的偏置误差、增益误差及模数转换有效位数,最终给出了一种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测试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5):1562-1572
Accuracy of the fitted surfac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erformance of deployable antennas utilized in spa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tiffness analysis based fitting accuracy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chieving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parabolic cylindrical deployable antenna mechanism. The stiffness matrix of the proposed cylindrical antenna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by assembling the stiffness of beams and tension cables.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of the mechanism are calculated where the tensioned cable is substituted by a 2-node truss element and an equivalent force acting on the joint. Consideration of the tensity of tension cables, namely tensioned or slack, is transformed into a typical 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 Comparison between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of the mechanism fixed at different points is performed. Sensitivities of the geometric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fitting accuracy are investigated. Influence of force of the driven cable on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of antenna operated in different orbits is conducted. A fitting optim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minimize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s subject to constraints on volume and mass.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antenna mechanism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tilized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other deployable mechanisms constructed by joining rigid links.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发动机总冲精度预示的工程方法。利用编制的计算机软件,调整影响总冲精度的各参量公差范围,可控制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总冲相对偏差达到技术指标要求。通过几个实例,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实用性。同时还分析了控制发动机总冲偏差的有效措施,为设计者合理地制定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和结构尺寸的公差与技术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 the docking process of aeroengine rotor parts, docking accuracy that indicates the gaps between the end faces is strictly required. A key issue is improving docking accuracy using automated docking equipment.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the error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of a novel six-degrees-of-freedom(6-DOF) docking equipment for aeroengine rotors. First, a new model for indicating the main indexes of docking accuracy is proposed. Then, the error model of a special...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即将完成,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实时精密服务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基于动力学精密定轨方法,设计了北斗卫星实时轨道、钟差算法流程和解算策略。利用不同频点信号,分别计算了BDS-2和BDS-3卫星的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建立了完整的轨道和钟差精度评定方法,重点对解算的实时产品的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BDS-2和BDS-3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产品精度均可满足大部分实时用户的需求。对于B1IB3I频点,BDS-3 MEO卫星的实时轨道精度约为26cm,径向精度约为6cm,实时钟差精度约为0.45ns,且相较于BDS-2,性能更加稳定;对于B1CB2a频点,BDS-3 MEO卫星的实时轨道精度优于20cm,精度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线性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准确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的准确度表述方法来评价数据采集系统的准确度;同时讨论了该方法的数据采集系统各种误差与现有指标的兼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基于双星定位系统距离和观测数据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数值融合联合定轨算法;为进一步提高近地卫星定轨精度,考虑融合双星及备份星距离和观测数据,建立了基于双星和备份星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模型及实现算法,并针对不同仿真条件进行了联合定轨仿真实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联合定轨方式较传统近地卫星精密定轨方式可以更好地抑制双星星历误差对近地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近地卫星和双星的定轨精度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融合备份星观测数据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精度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5.17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