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一种低轨卫星星座覆盖性能通用评价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构形卫星星座的统一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轨星座覆盖性能的通用评价准则,可对不同构形和不同高度的星座对地覆盖性能进行统一评价。该准则将星座的对地仰角特性转化为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标准卫星数,以之同星座中实际卫星数的比值作为星座覆盖性能指数对星座实施评价。利用该评价准则,计算了Iridium、Globalstar、Celestri和NeLS四种星座构形覆盖性能的评价指数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球面剖分的星座性能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晓宇  戴光明  陈良  宋志明  王茂才 《宇航学报》2016,37(10):1246-1254
在卫星星座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过程中,根据球面Delaunay三角网和Voronoi图的特性,首先研究了任意状态下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方法,定义了卫星所属覆盖区域。然后,通过分析卫星星座和地面目标区域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星座对任意类型地面目标的最小观测仰角和平均观测仰角的确定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星座空间几何构形划分的卫星系统网络的时变特性,提出了星间通信链路快速建立方法。最后,以铱星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对地覆盖能力和星间链路通信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的评估卫星系统应用效能,同时能够为星座优化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范丽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6,27(4):779-782,797
针对星座构形一体化设计时,由于约束条件复杂而导致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序列约束边界法和约束邻域排斥策略,以进化算法为基础构成了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此方法进行了全球导航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解决综合考虑多种设计因素、具有离散/连续混合变量、无导数信息的星座构形一体化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区域覆盖混合星座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丽  张育林 《航天控制》2007,25(6):52-55
针对我国邻海海上运动目标探测的需求,提出一种由多种类型卫星构成的区域覆盖混合星座系统方案。选择了合适的轨道类型,利用轨道动力学特性保持不同高度卫星构成的星座的构形;提出了星座配置方案,确定了不同类型卫星的协同工作方式和顺序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轨道设计方法。最后设计了一个由海洋监视卫星簇、光学成像卫星和SAR卫星组成的星座。仿真表明,该星座能够实现预定的设计目标,保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对给定地区进行一定时间间隔的重访。  相似文献   

5.
邓勇  王春明  张中兆 《宇航学报》2011,32(1):123-128
针对探测冷背景条件下的空间目标的红外低轨系统,分析了红外低轨星座中凝视传感器对空间目标的探测特点,建立了红外凝视传感器的几何观测模型,考虑其探测距离和范围的约束,提出了一种红外凝视传感器对空间区域的覆盖判定方法,并给了一组表征星座凝视传感器对空间区域覆盖性能的指标。基于点覆盖数值仿真方法,得到了典型红外低轨星座凝视传感器的多重覆盖空间高度分层分布、纬度带多重几何覆盖分布以及立体空间区域多重覆盖高度分布等方面的性能特征,可以体现星座对空间立体区域覆盖的差异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覆盖判别方法和空间覆盖性能指标的有效性,结论可为红外低轨星座设计及其空间应用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32颗GPS卫星星座空间覆盖特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卫星要准确完成定位功能可见卫星数应不少于4颗.通过建立针对低轨、中高轨和大椭圆轨道目标卫星的GPS信号空间几何覆盖模型,利用Matlab计算针对低轨、中高轨和大椭圆轨道的可见卫星数,对目前美国32颗GPS卫星星座的空间覆盖特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32颗GPS卫星星座不仅可以对低轨目标实现全轨道覆盖,而且对中高轨和大椭圆轨道也有所覆盖,大大扩展了24颗GPS卫星星座的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Starlink星座对我国空间域的潜在影响,构建了空间域影响分析模型。首先,基于Starlink星座的轨道参数和卫星数量,使用STK软件搭建了其星座模型;其次,在我国大陆、台海地区和台湾省分别划定覆盖区域,并以最大可见卫星数、被覆盖时间占比和无覆盖时段的时间间隔为指标,分析了Starlink星座对各覆盖区域的覆盖特性,重点关注台海区域和台湾省两个热点地区;接着,搭建了Starlink星座对我国特定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不同地面信关站的下行通信的干扰模型,以载干比(C/I)和干扰时间百分比为指标,对其进行干扰分析;最后,基于覆盖分析和干扰分析的结果,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成了覆盖特性可视化的态势图。通过仿真实验得出的结果,可以为我国评估Starlink星座的影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星座覆盖性能数值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敏  程凤舟  陈士橹 《宇航学报》2000,21(Z1):11-17
星座对地覆盖性能要求是进行星座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视函数法和地心法,建立了星座覆盖性能评定的数值仿真方法。以GPS为例,对其覆盖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给出了GPS星座的视函数图,累积出覆盖统计特性,并且评价了覆盖质量。另外对GPS星座的相位以及降级情况(一颗或几颗卫星损坏)下的覆盖质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两种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所建立的数值仿真方法对星座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星座设计中覆盖模型求解困难,覆盖性能统计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图的对地四重连续覆盖星座构型设计新方法。首先对传统的二维空间坐标系进行了改进,利用球面几何学分析了覆盖圆与卫星轨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建立二维图和星座网格的解析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归纳与总结了二维图的几何性质。将星座对纬度带的覆盖转化为对纬度带上任意点的二维图的覆盖,提出星座网格对二维图的单重和四重连续覆盖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四重覆盖星座构型的设计与筛选方法,从而避开了覆盖性能统计的复杂过程。最后对二维图基本理论和星座设计方法进行了实例仿真,校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玫瑰星座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鹤峰  任萱 《宇航学报》1999,20(4):77-82
玫瑰星座是一种均匀分布的星座,常用于全球连续覆盖。本文对玫瑰星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玫瑰星座用于实现全球一重连续覆盖时的优化方法。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卫星总数多达300的玫瑰星座进行了优化计算并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nalyzes an example of a three-dimensional constellation of debris removal satellites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constellation using a delta-V analysis that discusses the advisability of rendezvousing satellites with space debris. Lambert?s Equation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means of analysis to construct a constellation of debris removal satellites, which has a limit of delta-V injection by evaluating the amount of space debris that can be rendezvoused by a certain number of removal satellite. Consequently, we determine a constellation of up to 38 removal satellites for debris removal, where the number of space debris rendezvoused by a single removal satellite is not more than 25, removing up to 584 pieces of debris total. Even if we prepare 38 removal satellites in their respective orbits, it is impossible to remove all of the space debris. Although many removal satellites, over 100 for example, can remove most of the space debris, this method is economically disproportionate. However, we can also see the removal satellites are distributed nearly evenly. Accordingly, we propose a practical two-stage strategy. The first stage is to implement emergent debris removal with the 38 removal satellites. When we find a very high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between a working satellite and space debris, one of the removal satellites in the constellation previously constructed in orbit initiates a maneuver of emergent debris removal. The second stage is a long-term space debris removal strategy to suppress the increase of space debris derived from collisions among the pieces of space debris. The constellatio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hich consists of the first 38 removal satellites, can remove half of the over 1000 dangerous space debris among others, and then the constellation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the following removal satellites in steps. At any rate, an adequate orbital configuration and constellation form is very important for both space debris removal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hough the size of constellation of debris removal satellites would be small originally, such a constellation of satellites should be one of the initial constellations of removal satellit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future orbit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陈雨  赵灵峰  刘会杰  李立  刘洁 《宇航学报》2019,40(11):1296-1303
针对低轨(LEO)Walker星座构型维持问题,分析在地球非球形引力和大气阻力摄动下卫星的运动规律及星座构型演化特性。结果表明,低轨Walker星座构型发散主要体现在由初始轨道参数不一致引起的轨道高度衰减和相位漂移,国内首例低轨Walker星座实测轨道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合星座任务特性与构型发散特点,提出了基于基准卫星的相对相位维持策略,选取一颗卫星作为基准卫星,使星座中其它所有卫星相对于基准卫星的相位漂移量累加值最小,通过对目标卫星实施一次相对基准卫星的轨道高度抬升/降低,维持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际工程应用表明了此策略的有效性,不仅降低星座构型维持的复杂度及频次,节约燃料,且轨控时间短,为我国今后卫星星座的构型维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种考虑摄动影响的星座构型稳定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星座构型稳定性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在长期摄动因素影响下星座各卫星轨迹偏移量,采用卫星初始参数偏置补偿原理,提出星座整体偏移思想。结合数据拟合方法,对多种摄动整体影响结果进行拟合调整,设计相应的调整方案,以消除卫星轨道在长期摄动因素下产生的偏差,保持了星座构型稳定性。在获得相应的参数调整量后,选取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使卫星构型因摄动影响而调整所需要的能量尽可能小。  相似文献   

14.
蒙波  韩潮 《上海航天》2010,27(1):36-39,50
对用低轨子星座和椭圆轨道子星座组成的混合卫星星座实现不均匀覆盖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低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基于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异与非线性单纯形法综合的高效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星座进行优化设计,并给出了设计的某混合卫星星座的整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明显优于遗传算法和传统粒子群算法。  相似文献   

15.
陈川  杨武霖  余谦  李明  龚自正 《宇航学报》2019,40(2):156-163
在众多空间碎片移除技术中,天基激光烧蚀驱动是一种高效的、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移除技术,特别是针对移除海量的、尺寸在1~10 cm的危险碎片而言,更是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这一技术对高能激光器单脉冲能量、光束质量、发射镜口径等要求很高,目前的硬件水平还达不到实用指标要求,制约了其天基应用。为了克服这些硬件技术障碍,本文另辟蹊径,利用小卫星概念,提出了由不同轨道高度小卫星平台组成小卫星星座,通过在每个小卫星平台上的激光驱动接力来逐步降低碎片轨道高度,最终达到移除空间碎片的小卫星接力移除星座的构想。基于现有的激光器性能参数,根据激光烧蚀驱动碎片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单个卫星平台的移除能力,结果显示,10 J单脉冲能量激光器和0.5 m直径发射镜,能够对20 km范围内、尺寸小于10 cm碎片进行有效驱动。进而,针对空间碎片密集度高而应用最广的800 km轨道高度区域,设计了由分布在不同轨道高度的30颗小卫星组成接力驱动移除星座系统方案,通过仿真模拟计算验证了星座系统的移除碎片的可行性。该研究利用目前热门的小卫星星座,降低了天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技术对硬件的性能要求,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所提出的小卫星接力驱动星座系统方案也有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飞机等交通工具内的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不间断IP连接,并在卫星星座网络内实现IP路由选择功能,是未来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式网络技术的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IP路由选择功能,并降低了对地面网路的依赖,实现了对用户段网络随时随地的连接支持。在对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星地切换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移动路由器的快速星地切换和认证方法。通过NS2仿真试验,给出了新型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的传输延迟特性以及快速切换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网络结构是满足未来卫星星座发展需求的,星地间的切换是低时延的。  相似文献   

17.
李恒年  李济生  焦文海 《宇航学报》2010,31(7):1756-1761
绕地卫星摄动运动是导致星座设计构型发散的主要因素,摄动补偿轨道控制是维持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