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它从圆柱形、碟形、哑铃形,变幻成重叠的圆形;它从白色过渡到彩色,甚至出现古铜钱的花纹……它究竟是什么?在11月寒冷而神秘的早晨,他一个人寻找着这个答案。 其实,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整个人类对大自然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无尽的探索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不明飞行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有些人甚至对它熟视无睹。但是,不明飞行物研究并没有随着时势的变迁而停滞不前,相反却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国内,人们对不明飞行物的关注也不过是二十多年的事情,我们中的很多人有幸亲历了这样一个年代,不明飞行物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飞碟探索》是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历史的见证者,她的历史及演变是中国不明飞行物研究最真实的写照。  《飞碟探索…  相似文献   

3.
候涛 《飞碟探索》2010,(10):51-51
最近,葡萄牙《不明飞行物》杂志报道了一个奇怪的事件,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知名科幻作家菲利普·狄克不知不觉进入过另一个宇宙。有很多人将狄克的这段经历视为是幻觉。  相似文献   

4.
1991年轰动香港的两则九广铁路广告大概是很多人唯一一次“亲眼见鬼”的事情了。 这两则广告于1991年10月播出,很多人发现,在广告的前一个镜头中,排在最后的是个梳两条小辫的女孩,可在后一个镜头里,排在队尾的小孩却是戴着帽子穿背带裤的男孩。排在第二位的那个女孩,右边嘴角突然流血,再看又没血。  相似文献   

5.
飞碟和UFO并不是等同的概念,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但实际上,许多目击者都将UFO称做飞碟,这是很不准确的。UFO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而且对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来说意义也不尽相同。对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大部分所谓的UFO都是已知的、可解释的飞行物,而对普通人来说,任何不可理解的飞行物体都是UFO。比如说,在美国的F-117A隐形轰炸机曝光以前,恐怕任何一个人突然看见一个三角形的庞然大物呼啸而过都会惊呆的,甚至连训练有素的雷达兵也会认为这个家伙是外星来的飞行物,因为雷达上根本就没有它的踪影。这种飞行物的概…  相似文献   

6.
来之不易的认识层次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指的是人们思想认识有一个局限性,即自己认识自己难。对于人类来说,要提出自己所正在面临和进行的运动是人类文明演变这一认识,是一个相当来之不易的认识层次,它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在人类古文...  相似文献   

7.
俾格曼人的体征 博阿利大瀑布和蒙贡坝是中非的二大旅游胜地。而后者更为吸引人,因为那里居住着世界最矮小的人——“俾格曼”原始部落。俾格曼族散居在一些原始丛林中,生活以游动为主,一个地方的食物吃光了,再搬到另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有关专家对一些行为指标的统计显示,是否有宗教信仰不会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感。因此,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不决定于其是否有宗教信仰。但是对宗教的起源到底是先天还是有演化适应,仍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记忆探源     
许多相信人有灵魂并可以投胎转世的人们根据有临死经验者在临死时会看见另一个世界(奇妙无比),且这些有临死经验者重新活过来后所描述的情形都近乎相同的现象声称:人(包括动物)都有灵魂,在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天堂或地狱)。我对此持不同看法,我认为人在临死时会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奇妙世界,这只是人所共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决不是真的进入了另一世界,其实质是人在临死时唤起了在婴儿期甚至胎儿期的记忆。至于这些记忆为什么那么奇妙且又基本相同,又为什么要到临死时才出现,我认为是这样的———无数研究证明,人在婴儿期和…  相似文献   

10.
宋森 《飞碟探索》2014,(6):68-69
记忆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并通过记忆保存下来。因此,有人说,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胶水”。每个人心中总有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记忆一旦丧失,病人将丧失自我及与他人的联系。因此,如何发生记忆、如何储存记忆,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周武 《太空探索》2010,(7):16-16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写道: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为人所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另一个是人内心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宇宙、人的深层次中,隐藏着诸多奥秘。贯穿在这些奥秘之中的,是一个根本的奥秘,那就是物质与精神的本质及其相互作用。它像一条无限长的无形的线,把宇宙、人的一切都串连起来。它几乎就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类总是要不断地思索和询问:是物质制约精神,还是精神制约物质?或者它们是相互制约的?精神可以还原为物质吗?人可以还原为细胞、原子甚至夸克吗?人的意识可以还原为大脑中的电脉冲吗?人的感情只不过是一点化学成分的作用吗?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物理定律所规定的吗?有没有独立于物质的精神,或独立于精神的物质?精…  相似文献   

13.
祖华 《飞碟探索》2005,(5):37-37
从前,一群人围着一个旗杆辩法。杆上的旗迎风飘摆。有人说,是旗在动。也有人说,是风吹旗动的。智者说,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相似文献   

14.
里泽夫人最后一次会客是在1951年7月1日,一个周日的晚上。来客是她的儿子理查和女房东卡朋特。21时,两人告辞,67岁的里泽夫人独自留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公寓中,坐在她那把舒适的安乐椅上。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墨西哥的考古学家在恰帕斯州发现了一座完整的埋在地下1000多年的古代玛雅人的宫殿。这座宫殿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它有三扇门,其中有一扇还开着,人可以直接进去,里面的地面仍十分干净。这座宫殿是用大石块建成的,石壁上绘有太阳图案,表现了典型的玛雅人的艺术风格。令人惊讶的是,宫殿上面还有一个金字塔,塔上则刻有关于金星传说的雕刻。墨西哥的古代玛雅人宫殿@阿波  相似文献   

16.
“黑洞”,自从它在200余年以前被预言存在开始,就让多少人为此振奋不已,浮想联翩,许多科学家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者,相继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观点、新理论。尤其是在20世纪,爱因斯坦笔下计算出“时间曲率”所衍生的“黑洞奇点”,  相似文献   

17.
《飞碟探索》2007,(5):F0002-F0002,1,2
新疆的喀纳斯风景区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据从那里回来的人说,确实如此,人只要一到那儿,就感觉要出事。  相似文献   

18.
刘少才 《飞碟探索》2013,(11):42-44
太远的且不说,20世纪末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神秘事件及一个个难解之谜,让人联想起这样一句话:“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也许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还不知道时空隧道的真正含义,大多认为是美丽的神话传说。目前,科学界给时空隧道的定义是:从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到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和褚桂柏都是空间技术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然而,他们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四人小组”,由钱学森耳提面命,亲自指导他们进行我国早期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的探索研究,这一段历史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20.
让光拐个弯     
在“80后”小时候,有两个光学玩具很有名,一个是万花筒,一个是潜望镜,玩的都是光的反射。潜望镜比较简单,就是用两块平面镜让光线转个弯,射向人的眼睛,潜水艇、坑道和坦克上都用到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