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实用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位移传感器,是激光技术和光电检测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使位移测量的精度、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为非接触位移测量提供了有效的测量方法。使用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无法完成的测量工作,现在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的实现。文中介绍了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对铁路轮对外形尺寸的精确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一种纳米尺度下测试材料显微硬度的试验方法——深度硬度试验法。并研制了深度硬度试验装置,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实现微位移和激光测试超低载荷,该试验装置分辨率高,可以实现纳米级压痕的显微硬度测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激光干涉方法对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位移传感器进行校准的方法,并建立了校准装置;采用平衡式光学系统设计,干涉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零位移测量实验对装置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用校准装置对TriboIndenter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校准实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压头位移的准确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  相似文献   

4.
位移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直线位移传感器校准装置。该系统以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准确度单频激光干涉仪为长度标准,通过可编程位移发生装置的配套使用实现了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校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曲面壁板自动制孔的高垂直度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法向测量方法。首先,在刀具坐标系下,利用标定基准板及激光跟踪仪对各个激光位移传感器空间位置坐标信息进行标定;其次,将标定结果与激光位移传感器实际测量的距离值相结合,求解制孔部位周边激光点坐标;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制孔部位法向量。该测量方法不以测量设备的位姿为前提,且对安装精度也无较高要求,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适用于工程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柔性八杆对称联动定位机构及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柔性铰链为弹性导轨、压电陶瓷为驱动器,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纳米级柔性八杆对称联动定位机构,给出了其刚度公式和动力学模型,结合激光干涉仪微位移检测装置,设计并研制了微机控制的数字闭环控制纳米定位系统。实验表明:该纳米定位系统行程 10μ m,定位精度优于± 0.03μ m,定位分辨率 3nm,最大定位时间 40ms。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微位移测量方法,通过将位移测量转化为频率变化量的测量,实现了亚纳米级测量分辨力。建立了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微位移测量实验装置,完成了320 nm范围内的位移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精密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其在军工生产和科研领域等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较,总结了该方法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地位及优势,并预测了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运用激光测试技术中的全息干涉法与激光干涉仪诊断发机动的振动。这种测试方法与一般传感器式或感应式的各种测振仪相比,有可直接测得物体表面的振型、振幅分布、相位分布等主要振动参数的特点,更有其测量系属不接触式,可避免附加质量对振动物体的影响,不受频率范围的限制,振幅测量范围很广,测量数值准确,精度高而且对物体表面无特殊要求。因此是测量振动的一种理想方法。也是工程诊断学中最有前途的一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航空制造领域中零部件精密装配系统对精密定位的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柔顺机构的三自由度精密定位系统,具有两个移动及一个转动共3个自由度;采用3个封装压电陶瓷致动器驱动,封装压电陶瓷内置应变传感器以实现对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闭环精确控制;使用3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实际位姿。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和运动学标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X方向正弦轨迹误差为5.4%,Y方向正弦轨迹误差为8.18%。  相似文献   

11.
滚珠丝杠在超精密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滚珠丝杠驱动机构的特点,对目前利用这种驱动方式实现大行程的具有纳米分辨率的定位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SAS过程制备特种纳米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特种纳米粉晶核生成机制,提出了制备特种纳米粉的基本方法和相应的包覆技术。为满足特种纳米粉高比表面积和高纯度的性能指标制备要求,降低成本和实现大量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旋桨滑流对带后缘襟翼机翼气动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动量理论结合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的方法,进行了螺旋桨滑流对带后缘襟翼机翼气动特性干扰的数值模拟分析.螺旋桨模型简化为一个激励盘,即一个无厚度可穿透的圆盘,以给定的圆盘拉力载荷,即压强差来模拟螺旋桨滑流的效果.采用嵌套网格技术处理桨盘与机翼间复杂的几何关系.算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滑流对带后缘襟翼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erorbetweenactualandnominalflightpathsoftheantennaphasecenter(APC)isde-finedastheplatformmotioneror.Uncompen-satedAPCmotio...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谐调叶盘有限元模型解析模态和失谐系统的实验测量模态作为基础信息,提出了一种整体叶盘结构失谐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SNM降阶技术,大大降低了识别过程的计算花费以及对基础信息的要求;采用了子矩阵型技术使得失谐参数定义更加的自由,并使得该方法具有模型修正的功能;利用最可能向量技术处理实验测量模态振型,有效的限制了测量噪声、非线性等因素对识别过程的影响。最后以一个真实叶盘结构的数值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皓  王文亮 《航空动力学报》1990,5(4):357-360,375
失谐的带有 N个叶片的叶轮, 由于失去了 N阶回转对称性, 用于谐调叶轮的群论方法不再适用, 给其固有振动分析造成了困难。本文根据摄动理论, 以谐调叶轮的主模态作为 Ritz基,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失谐叶轮固有振动分析的模态综合技术。算例表明, 文中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扇形厚板元和波传动法,计算了叶盘组合模型件的振动特性,讨论了组合体与单独叶片及轮盘振动特性的差异,分析了叶盘几何参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文中还对某实际叶盘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用实验方法作了检验,结果表明两者是吻合的。 用有限元法计算叶盘组合体振动,有两种较好方法:一种是Kirkhope和Wilson提出,后经Mota Soares等人发展成半解析的环形元法(即有限条法);另一种是后者提出的采用扇形厚板元的波传动法。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取单元和节点数少、计算精度高等优点,较便于工程应用。然而,这些方法对实际叶盘组件进行计算的经验尚不多,国内外还没有精度高的范例。本文作者经过大量的计算考核,认为对实际叶盘组件的计算拟采用扇形厚板元与厚壳元的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8.
旋转盘应力水平与温度分布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元的热-弹性耦合算法,在等冷气耗量条件下,对旋转轮盘内应力水平与其表面温度分布的关联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在转速为 000 r/min,内、外缘温度分别为00℃和50℃条件下,盘面温度沿半径方向采用不同的"V"形变化时,得到了盘内等效应力水平随盘面温度分布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V"形变化的盘面温度分布可以有效地降低盘内应力水平,说明了盘内应力水平与盘表面的温度分布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在保证航空发动机整体气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涡轮盘表面温度分布来有效降低轮盘的应力水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冶  陆山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6):1249-1254
考虑到榫联接和轮盘子午面在结构设计时的相互影响,针对典型的枞树型榫联接,提出了通用的榫联结构/轮盘子午面分步优化设计、总体协调的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ANSYS优化平台及参数化建模技术,筛选了优化设计变量,以涡轮盘/榫整体结构总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涡轮盘/榫联结构关键应力为约束,建立了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某型发动机涡轮盘和榫联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所有几何约束及强度要求的条件下,二齿及三齿盘/榫结构优化后总质量都有明显降低,说明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且二齿盘/榫结构的总质量较三齿盘/榫结构明显减小,榫槽底部最大第一主应力也明显降低.任意榫齿数可选的通用涡轮盘/榫整体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平台可适用于不同涡轮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