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文 《国际太空》2005,(3):30-30
因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与其外贮箱绝缘材料脱落密切相关,所以,美国重新设计了外贮箱。新的外贮箱采用了更高标准的绝缘材料敷设工艺,还安装了摄像机,以便于地面工作人员随时监测飞机。  相似文献   

2.
阳光 《太空探索》2005,(2):10-11
美国航宇局为恢复航天飞机发射而重新设计的航天飞机外贮箱已经完工,1月6日晨被运抵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3.
徐菁 《国际太空》2005,(1):27-31
经过6个月的调查之后,2003年8月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CAIB)公布了长达6卷的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报告的第1部分。委员会认为从哥伦比亚号外贮箱脱落的一大块绝缘泡沫材料将其机翼撞了一个洞,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安全体制,美国航宇局(NASA)并未意识到脱落的泡沫碎片对航天飞机安全造成的威胁,因而导致了空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4月28日,美国航宇局官员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将推迟到7月再发射。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宇局就没有再发射过航天飞机。发现号是此后第一架等候上天的航天飞机。预计新的发射日期为7月13日至7月31日之间。  相似文献   

5.
近日,美国航宇局排定了2007年航天飞机飞行时间表。首先,阿特兰蒂斯号将执行代号为STS-117次飞行,它将采用改进后的新燃料贮箱,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送去新太阳能电池帆板和桁架,它起飞的时间不早于3月16日。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6,(9):1-1
经过将近一年的休整,美国航宇局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4日下午2时38分再次飞向太空。相比于一年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的首次复飞,这次飞行似乎更加引人注目。美国航宇局希望借助这次飞行重新树立起公众对航天飞机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号灾难最终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语者 《太空探索》2003,(12):18-19
在美国航宇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解体,七名航天员全部殒命苍穹近7个月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于8月26日发布了长达248页的最终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8.
徐菁 《太空探索》2004,(11):19-22
从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发生爆炸起至今,航天飞机一直处于停飞状态,同年8月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公布了长达六卷的关于这次空难的报告,美国航宇局也正加紧做着复飞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航宇局马歇尔航天中心拨款9.3万美元,委托马丁·马里埃塔公司进行了一项为期七个月的研究。题目是:航天飞机的液氢液氧外贮箱在完成助推任务后,能否在空间改装成一台γ射线望远镜。  相似文献   

10.
微凉 《太空探索》2006,(7):46-46
航天员艾琳·柯林斯即将离开美国航宇局.柯林斯是世界上第一位指挥航天飞机的女性,而且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担任了重返太空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指令长.如今,她计划开始从事她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想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是1986年1月28日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低温天气,使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氟橡胶密封圈失去弹性导致泄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73秒发生爆炸。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升空过程中外贮箱脱落的绝热用聚氨酯泡  相似文献   

12.
简讯     
美空军用跟踪卫星的高分辨率相机检查航天飞机防热瓦是否脱落 4月12日,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航宇局发现航天飞机尾部有十几块防热瓦(每块厚2.5厘米,边长15厘米×15厘米)已脱落。腹部防热瓦虽经航天飞机上的传感器检测没有发现脱落,但航宇局有些人还是感到不放心。为确保航天飞机安全穿过大气层返航,航宇局便要求空军动用绝密级的高分辨率望远镜卫星跟踪相机来拍摄航天飞机腹部照片。这种相机一直是用来监视和跟踪苏联卫星的。据航宇局发言人雷德蒙说,美空军的高分辨率相机“能看到距地球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主打产品航天飞机的非议和责难不绝于耳:批评航天飞机的构型过于复杂,运行费用居高不下;航天飞机本是试验性航天器,却担负起实用性任务;航天飞机既载人,又运货,无应急救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受影响;现有的航天飞机大都已经飞行20次以上,例如发现号航天飞机连同最近的首次复飞,已达到31次,其机身及主要部件大都可能已老化;轨道器与外贮箱、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并联组合方式,导致其外贮箱绝热泡沫材料脱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等等,一时间说得航天飞机几乎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14.
吴国兴 《国际太空》2003,(12):18-24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与其说是脱落的泡沫材料撞击机翼所致,还不如说是美国航宇局(NASA)长期来不健全的载人航天文化酿成的。美国具有世界一流的航天技术,但其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并不先进,甚至是落伍的,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深刻地揭露了NASA载人航天文化的种种弊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本刊向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推荐吴国兴同志的这篇分析文章,意在警示、启迪和借鉴,以使我国方兴未艾的载人航天工程能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平术 《国际太空》2003,(3):19-24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人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俄罗斯航天业。这是由于美国航宇局决定在事故原因查清前取消所有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所以建设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落到了俄罗斯身上。俄不负众望,勇敢地挑起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货物的重担。1前赴后继2月2日,也  相似文献   

16.
美国航宇局将在下月对改进设计的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进行第一次点火试验。在这以前,航宇局和火箭生产厂家已进行了一次助推器试验作为它的前奏。1986年5月,一个未加改进的助推器试验获得了成功。这是自挑战者号失事以来的第一次航天飞机发射,对航宇局来说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一举。这之后,对航天飞机系统已经做了改进,并将按航宇局最新宣布的日期——1988年6月2日进行再次发射。美国航宇局把原定1988年2月18日发射的日期又推迟到1988年6月2日,现又推迟到8月(编者——注),主要是由于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改进设计与要求的点火试验比  相似文献   

17.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定于11月11日东部时间上午7:19(格林威治平时12:19)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空间中心进行第五次发射,绕地飞行81圈之后,将于11月16日上午9:32(格林威治平时14:32)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干湖床。虽然这是第五次飞行,但美国航宇局的官员在许多方面称它为新的开端。 10月5日在肯尼迪空间中心航宇局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该局官员解释了航天飞机首次实用飞行的意义。哥伦比亚号前四次飞行是试验航天飞机的价值和特殊能力。而即将到来的飞行是首次用它把商业  相似文献   

18.
□□据《奥兰多前哨报》2月6日报道:近年来,美国航宇局被多次警告由于其过多地削减员工,使航天飞机计划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就在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前3天,航宇局还被告之人员紧缺,雇员工作压力大。长期以来批评学家一直担心,航宇局过度削减经费将冒生命危险,尽管目前还没  相似文献   

19.
汇文 《国际太空》2003,(3):32-3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失事,酿成航天史上又一幕惨剧。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航天员和1名以色列航天员,其中2位是女性。7名航天员中有4人是第1次进入太空。1简介里克·赫斯本德(RickHusband),男,45岁,航天飞机机长,曾担任空军上校。他1994年被美国航宇局选中  相似文献   

20.
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的首次飞行原计划在今年一月中旬起飞,现已推迟到三月二十日左右。原因是:1.它的三台主发动机中一台有渗漏,2.匆匆换上的另一台备用发动机也有渗漏。目前,从哥伦比亚号上借来的备用发动机已准备就绪。故障造成的发射停顿使航宇局损失了数百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可能会扰乱今年的其它4次航天飞机飞行。据航宇局总部发动机计划主任说,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