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激光多自由度误差测量方法常被用于测量机床运动误差.半导体激光器由于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常被作为激光多自由度误差测量系统的光源.但是,大气扰动和测量系统的变形将导致半导体激光器的出射光束产生漂移,影响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特点,其光斑常为椭圆形,从而制约了以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的激光多自由度误差测...  相似文献   

2.
数控机床螺距误差分析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对数控机床丝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数控机床的螺距误差对生产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对各种螺距误差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补偿,较全面地总结了螺距误差的各种情况.对有效改善机床定位精度和加工精度,以及数控机床的维护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激光干涉位移测量系统的环境误差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干涉仪在长度测量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其测量精度直接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空气折射率变化会引入标尺误差。通过对激光干涉位移测量原理及其误差源的研究分析,建立了环境误差补偿模型,消除了零点误差和空气折射率误差。设计了分别适用于环境条件好、小量程测量的双干涉自补偿系统和适用于复杂环境、大量程测量的多点测量综合修正的补偿系统,对环境误差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4.
误差补偿技术是智能机床精度提高与保持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国内外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现状,提出智能机床误差补偿技术总框架;总结了智能机床误差源、误差元素、几何与热误差的误差元素模型及建模方法,以及典型的误差补偿方法;研究了力误差补偿技术、基于零件在线测量的误差综合补偿技术;最后,对未来智能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的发展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非球曲面中、高频面形误差的产生原因及作用机理,对面形精度有直接影响的切削刀具、切削参数、加工路径、切削状态、测量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提出了优化选择的规则和控制策略;给出了减小误差的补偿原理和编程设计方法,并在数控机床上进行了编程补偿试验,结果证明面形误差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对SMART-CNC磨床几何误差建模及对某双频激光干涉仪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磨床的误差参数辨识进行了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并以检测结果作为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的前提进行几何误差补偿。  相似文献   

7.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国内外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现状,指出其主要不足和难点,并介绍针对这些不足和难点而进行的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基于机床外部坐标系原点偏移的实时补偿器研制、复合误差建模和补偿、考虑温度变化的机床误差高效测量、五轴数控机床误差解耦实时补偿、机床上关键温度点的优化选择、切削力误差实时补偿。  相似文献   

8.
飞机结冰冰形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同气象环境下飞机部件的结冰外形是飞机结冰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对开展结冰气动分析、结冰防护设计、结冰飞行操作和结冰适航取证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冰形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从接触测量方法和非接触测量方法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现有冰形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及测量原理,系统分析总结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飞机结冰和结冰风洞试验的特点,归纳了冰形测量技术下一步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全类型结冰的精确测量、结冰全貌三维测量和结冰生长过程实时测量等,同时,从基础测量手段与数值计算融合发展的角度,展望了冰形测量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速精密激光干涉测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高速精密激光干涉测量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和提高测量速度的主要因素及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包括激光稳频技术和光学反馈、精度与测速的制约关系、空气折射率的影响及补偿、电子细分技术、光学非线性误差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激光干涉仪的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检测与误差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RIFA80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大幅度下降的问题,介绍了利用英国雷尼绍(RENISHAW)ML10激光干涉仪对该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进行精度检测和误差补偿的方法,并对误差补偿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精度检测和误差补偿,RIFA80机床的各项精度指标已达到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伺服加工平台的几何误差是影响工件加工形貌精度的重要因素。在多体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运用低序体阵列描述伺服平台多体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各相邻体间的齐次变换矩阵,构建其综合误差模型;其次,利用雷尼绍测量系统对平台的定位误差、直线度误差、俯仰误差、偏摆误差以及两轴之间的垂直度误差进行辨识,将辨识得到的误差值代入构建的模型得出平台几何综合误差;最后,选择凸锥面、平面、球面3种面型工件补偿试验,对误差模型进行原理性验证。研究表明,经补偿后加工所得3种面型工件表面精度均提高了25%左右,证实了提出的补偿方法可用于伺服加工平台几何误差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代斌  刘琪  郑友友  梁燕  范亮亮  赵亮 《推进技术》2019,40(12):2641-2654
介绍了在轨航天器液体推进剂剩余量测量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简要介绍了造成微重力条件下液体推进剂剩余量测量困难的原因;接着回顾了液体推进剂剩余量测量技术的发展脉络,将其技术发展分为技术萌芽、技术成熟和新技术探索三个阶段;然后从基本原理、误差分析、研究进展等方面综述了常用的簿记法(Book-Keeping,BK)、压力体积温度法(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PVT)和热量激励法(Thermal Gauging Method,TGM)等液体推进剂在轨剩余量测量技术,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液体推进剂在轨剩余量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一是利用不同测量技术在不同卫星寿命期间具有不同测量精度的特点,将多种测量技术进行结合,以提高整体测量精度;二是开发适用于卫星全寿命周期高精度测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NURBS曲线插补技术是目前高档数控机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传统插补方法中存在的精度低,速度慢的缺点,本文在分析NURBS曲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误差调整的圆弧曲线插补算法,实时修正插补参数,减小轮廓误差,并进行了仿真实现。通过与传统插补方法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极大提高圆弧曲线的插补精度及插补效率,满足插补运算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对移动桥式三坐标测量机Z轴运动的动态误差进行了分析,对Z轴进行了力的分析。用激光干涉仪对Z轴运动时的主要动态误差进行了测量,指出了此时影响动态误差的因素。提出了改进移动桥式三坐标测量机设计的措施,为移动桥式三坐标测量机实现高速测量状态下的高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飞机机身-机翼接头精加工条件评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飞机机身部件数字化对接装配过程中,为保证机身-机翼接头配合面与连接孔精加工的安全性,在加工前安排机身-机翼接头的在线三坐标测量工序。具体阐述了基于专用数控机床的机身-机翼接头测量方法,提出了被测孔与平面理想几何要素的稳健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被测孔、面拟合方位的机身-机翼接头可加工性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接头孔与平面的稳健拟合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粗差能力,机身-机翼接头的可加工性检验能揭示不合理的飞机机身、机翼位姿所带来的加工安全隐患,从而避免精加工过程破坏机身-机翼接头。  相似文献   

16.
BLM001型叶片测量仪准刚体数学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自行研制的BLM001型航空压气机叶片型面四坐标激光在线测量仪,研究其准刚体数学建模方法,测量其机构误差源,通过误差补偿提高叶片型面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赵耀军 《航空学报》1993,14(2):96-100
所讨论的激光测量装置,可以同时测量~个移动轴的5个移动误差分量,即两个直线度分量和3个角位移分量。该装置测量线性误差和角位移误差的精度可分别达到1.5μm和0.5”以内。  相似文献   

18.
燃油量是飞机燃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燃油密度的测量又是燃油测量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研究提高航空燃油密度测量精度的方法,预测燃油测量未来的发展,介绍了燃油测量系统和密度测量的重要性,结合文献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进行了总结归纳,论述了各种燃油密度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间接法、比重计法、基于谐振技术测量、放射性同位素测量以及超声波测量,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数字化综合化是航空燃油测量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光栅式长度仪表示值误差检定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本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智能化、操作简单、用户可自由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machining requirements of aero-engine casing in modern avi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main issues during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five-axis machine tool with high accuracy, stiffness and efficiency, including whole structure design,key components design, and supporting stiffness design. First, an appropriate structure of five-axis machine tool is determined considering the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aero-engine casing. Then, a dual dr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