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道时同志的文章《开国大典时,我们飞过天安门》(《航空史研究》第29期),详细地介绍了当年组织飞行编队参加开国大典的前前后后情况了,其中也讲到第二梯队C—46运输机出“刘善本和邹耀坤、杨宝庆同志领队”,并画出了飞机编队序列图。关于第二阶队,他画的序列图如下:  相似文献   

2.
《航空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应是研究。 1 998年第 4期 (6 3)“航空史话”栏目中《惨痛的教训》——对彭谦同志“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的补充和商榷一文算是应宗旨进行的研究。我觉得应向姜长英教授学习 ,过去他办杂志很注意刊登持不同意见的航空史研究文章 ,如对直升机和直升飞机的争论意见 ,他谦虚 ,不以权威自居 ,反对他的观点文章他照样刊登。他就很注意提倡民主研究 ,提倡争议 ,提倡民主辩论 ,“百家争鸣”嘛 !我认为越辩越明 ,越辩越正确、准确 ,对航空史史料的正确、全面有好处。学术研究应是民主、平等 ,畅所欲言 ,不论职位高…  相似文献   

3.
《航空史研究》1999年第 2期 (总第 65期 )《航空杂谈》栏刊登黎民、震阳的文章 ,针对《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第 6期 (总第 175期 )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两句话“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加以曲解 ,进行指责。就此谈谈我们对黎民、震阳所写的《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的看法。为了完整了解“两句话”,我们先把鲍培德讲述两句话的全段原文摘引如下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然起步并不晚 ,但由于外敌入侵 ,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 ,…  相似文献   

4.
广东航空联谊会于成立10周年纪念日之时,编辑出版了一本《广东空军史料选集》,该书黄严关中人任主编。张宪章、邹耀坤两人作序,关中人写《编后话》。 《广东空军史料选集》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印刷精美,封面图为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站在“乐士文一号”双翼飞机前面的合照,颇具历史意义。 《广东空军史料选集》全书约20万  相似文献   

5.
吴鼎臣,是1936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第5期毕业的飞行员,从1937年8月14日在浙江杭州笕桥机场上空,高志航大队长首开记录击落第一架日本飞机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他参加了中国空军8年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论战绩他不算显赫:8.14空战,只参战未开枪,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总还击落了两架日机;论职务他不算高:多年在飞行员、飞行教员的岗位上徘徊,但到抗战胜利前夕,总算还提了个飞行中队的副中队长,在正队长指导下管理10多名飞行员;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加了人民空军飞行员的行列,在空军第6航校当飞行教官,但因表现太一般化,昙花一现便被组织处理转业,复员到武汉地方工作。在国民党空军时期他的表现不算突出,在人  相似文献   

6.
记邹耀坤     
我和邹耀坤同志相识已经50年了,1949年在“东北老航校”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时,我们同在一个中队工作,他是C-46机组的飞行教官,我是双发高练机组的飞行员;1950年成立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混成旅时,我在第12轰炸团1大队当飞行员,他在3大队当中队长.以后相继成立空8师、空10师两个轰炸师,我调到空8师,他留在空10师,但因为都是轰炸机部队,工作交往较多,彼此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都是“古稀”之年的离休老翁,分别住在北京和广州,彼此见面的机会减少了.1997年11月,我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他是东道主,我们又见面了,老战友相会,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半个世纪前的许多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我觉得邹耀坤同志的经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掂量起来又很伟大,所以我产生了撰写邹耀坤的念头.谁料,平凡的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费了九牛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5日,我收到《航空史研究》(1996年第2期总53期)杂志,看到彭谦同志撰写的“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以后简称“起飞”)的回忆录。感到十分亲切,几天的心情都很不平静,半个世纪前的悲痛记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8.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9.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在46年6月曾赋诗说:“刘善本,性本善,驾着飞机反内战。”刘善本同志原是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上尉飞行员,作战训练参谋。1946年6月26日。他为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不顾个人安危,冲破重重封锁,毅然驾驶B—24重轰炸机飞向革命圣地,这是国民党空军第一个驾机起义参加革命部队的飞行员。今年6月26日是他起义50周年纪念日,刘善本驾机起义的情况家喻户晓,而飞到延安之后近几十年的情况却鲜为人知。我是他的老部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空军第四混成旅、空军第十师、空军学院等单位。都与他工作、学习在一起。在“东北老航校”改装双发高练和在空10师的图—2型轰炸机上进行夜航训练,他是我的飞行教官。比翼齐飞多年,彼此交往甚密。现将他参加革命之后的情况,介绍几个主要片断,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11.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12.
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银幕上一时间满眼都是各类红色影视剧.其中一部以东北老航校创建过程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天阵》,引起了小编的关注.《天阵》的故事内容是,我党为组建自己的空军,向东北派出干部建立人民空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航校的创建者们在团结日军航空队留用人员和国民党空军起义飞行员的基础上,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踢暗进攻,...  相似文献   

13.
航史论坛     
黄尧民先生 :寄去“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一文 ,希望能在《航空史研究》上全文发表。如对该文有所删节 ,望能经过作者同意。在此春节到来之际 ,祝你及编辑部全体同仁节日愉快 ,身体健康 !陈显曾 陆文至   2 0 0 0年 1月 31日编写《中国航空史》的前前后后——答韩明阳先生等人的指责陈显曾 陆文至  编者按 :本刊第 65期上发表了“一大怪事”一文后 ,引起了讨论。 67期上发表了一些读了“一大怪事”后的文章 ,都是针对“空白”“遗憾”论来进行评论的 ,所有文章均没有说姚峻等人不应编中国航空史 …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史研究》1994年第2期(44)刊登黄老一文是非常及时而又衷恳的,大有同感,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不少神乎其神的“杂”志(恕我加上一个”号)和不少史学家,东抄西编,哗众取宠,不但使人啼笑皆非,更令人气愤的是,危害后人,比如曾有一份“杂”志,竟把武汉空战一文用上鹞式垂直起落飞机、F-16战斗机和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史研究》第53和54期“义不容辞效空军”“一展钢翅雪国耻”都叙述了中国空军三战日寇加藤航空队的故事,大长中国人志气.但文中讲日本陆军航空队“驱逐之王”加藤建夫大尉在1938年4月10日空战中被黄茑击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准备,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大家习惯地称它为“东北老航校”)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在吉林省的通化市诞生了。到一九四九年七月,人民空军成立前夕它于吉林省的长春市结束时,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共培养一期飞行教员和四期学员。学员中有飞行、领航、工程机务、航空气象、航空仪表、航空通讯、航空场站、陆空联络等八种航空技术骨干560人。此外对八百多名原国民党空军的各种技术人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政治教育。同时,通过工作实践,还造就了一批热爱航空事业、熟悉航空教学的行政管理干部、政工干部、后勤干部和警卫干部。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史研究》(65)刊载黎民、震阳《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对有同志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和“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话,作了根据史实的系统的剖析和质疑,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姜长英教授著的《中国航空史》算不算“自己的航空史”?读后不能不深深感到,质问得极好.而对“遗憾”、“填补”之说视之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则更深刻而中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怪事呢?这问题实在是不能存而不论的;如能论清楚它,我们就可能对此大怪事加深认识并从而会感到大怪事的大不怪.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就是历史 ,研究历史的人就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希望大家都以此为准绳 ,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航空史研究》6 4期 43页 )韩明阳同志的这一段话 ,可以说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也希望他自己研究历史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韩明阳同志在《航空史研究》第 31期 (91 .3)、36期 (92 .6 )、6 0期 (98.3)、6 4期 (99.3)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引用大量“史实”来论证“枪毙林保毅”的事是没有的 ,以后又说是没有下命令。说命令“是伪造的、虚构的、无中生有的、欺骗人的”。并指责写历史回忆录…  相似文献   

19.
姜老 :给您拜寿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给姜老祝寿 ,我认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姜老从事航空教育 66年 ,桃李满天下 ,姜老从事航空史研究 66年 ,那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最近又要出“三册一套”的新版本了。姜老当年以八十高龄开始创办的《航空史研究》杂志 ,现在已经开始编辑 68期了 ,姜老倡议带头组织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已经十年了 ,正式会员发展到 360多人 ,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 ,团结了国内国际上炎黄子孙的航空界和航空史爱好者。所以中国航空博物馆焦政委说“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在国内国际享有极高的声誉 …  相似文献   

20.
去年,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在河南出版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值得庆贺;但有的人.如果不是有眼无珠,就是别有用心了,居然明目张胆地数典忘祖,乱吹牛皮.说什么“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出版了.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见《中国民航史料通讯》第175期,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