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进器羽流的电磁矢量控制是基于电磁位形的改变使得喷射的羽流改变方向。为了原理性验证电推进羽流电磁矢量控制技术,针对螺旋波电推进器,开展了磁场位形调制仿真设计和试验验证。说明了电磁矢量调制线圈能够改变磁场位型,并且在试验过程中验证了等离子体羽流随磁场位型变化而产生的羽流方向偏转。在周期性磁场调制过程中,验证了等离子体密度参数随之周期性涨落。螺旋波电推进羽流方向最大偏转角度60°,可控偏转频率15Hz,说明了电推进羽流电磁矢量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位于波多黎各的Arecibo非相干雷达可以获得低电离层电子和离子密度, 利用此非相干雷达数据对中纬度低电离层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 得到了电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 情况, 结果显著呈现出周日变化特征, 并分析了电子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频谱分析, 深入研究低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周日变化效应. 得到电子密度的高度剖面, 发现从F层底部到E层有明显的等离子体沉降. 低电离层的层结构特征及电子密度变化表明, 在该区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等离子体扰动, 由此对低电离层的作用因素 进行分析, 认为大气潮汐或声重波可能对低电离层产生扰动, 即低电离层与大气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Ⅰ型彗尾的背景材料,分析了MHD波的色散关系,探讨了螺旋波的稳定性及其演变的特征.根据初始条件的不同,有的彗尾中可以产生稳定的螺旋波,有的则不然,只能是浑云状态.文章给出了理论推演,列出了观测结果,理论和观测能较好地符合.可进一步结合Hale-Bopp彗星的观测,进行对比和检验.  相似文献   

4.
大气重力波与电子密度扰动的耦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相互耦合的大气流体方程和双流体等离子体方程出发, 导出了赤道F区大气重力波和电子密度扰动的耦合色散关系, 据此对两者的共振相互作用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大气重力波可以通过共振耦合将部分能量转换给带电粒子, 为赤道扩展F提供初始电子密度扰动;在这过程中,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对共振条件和共振耦合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震前地震孕育期地表异常增强的电场,通过大气电导率传输到电离层高度.该异常电场通过非稳态局部加热,可以在电离层高度激发声重波.基于该理论,利用一维时变中纬电离层物理模型,模拟了该扰动源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波引起的中性风速度扰动对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影响甚微,该机理无法解释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无碰撞低β磁流管中柱对称状态下等离子体非线性静电波的存在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 (1)若参数满足0<|(a/M2-1)E0|<1, 存在着非线性周期波;(2)若|(a/M2-1)E0|=1, 存在着隆起和下凹的孤立波, 也存在着激波;(3)若|(a/M2-1)E0|>1, 存在着周期波, 也存在着隆起的孤立波。还对波的某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Swarm卫星的高精度(50 Hz)磁场观测数据,对2015年3月16—25日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晨侧EMIC波事件数与昏侧大致相当,午前时段明显多于子夜前时段.昏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有关,晨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太阳风动压增强及稠密冷等离子体有关.晨侧-正午前EMIC波频率高于昏侧-子夜前,表明源区位置以及离子成分占比存在地方时差异.昏侧事件大多发生在早期恢复相,晨侧事件大多发生在晚期恢复相,晨-昏两侧的时间差异源于磁暴期间高能离子西向漂移所需时间及等离子体层顶位置的地方时差异.磁暴期间,EMIC波以H+波和He+为主,其中H+波主要分布在06:00 MLT—10:00 MLT(磁地方时)扇区,He+波主要分布在18:00 MLT—22:00 MLT扇区.在磁暴主相期间没有出现H+带波,但是出现He+-O+双波段EMIC波,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高浓度氧离子对H+带EMIC波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具有工作电压小、结构紧凑、散热性好等特点的新型慢波结构——径向螺旋波导结构,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分析了其色散及传输特性,结果表明该种结构行波管工作电压可低至数百伏.由于圆柱电子枪发射面远大于常规行波管,因而在小电流密度下仍可保证大电流: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电流可达30 A.该结构在W波段具有较大的尺寸,易于加工,并且在更高波段同样具有很好的传输特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表面波等离子体的研究由于实验数据的大量积累而得到快速发展.结合传输线阻抗匹配原理,设计实验对柱形表面波等离子体电离阻抗进行测量;参照金属辐射体中辐射阻抗与损耗阻抗的求解方法,在简化条件下理论计算柱形等离子体的电离阻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表明,表面波激发柱形等离子体的电离阻抗对等离子体源产生效率的分析及等离子体参数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新型等离子体源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限外磁场中的空心圆柱等离子体波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外磁场中电磁波沿空心圆柱等离子体波导的传播特性.首先给出边界条件的矩阵方程,利用矩阵的有关性质导出了问题的特征方程,采用精确求解特征方程的数值法,分析了波导传播常数随等离子体厚度、电子密度、碰撞频率和外加磁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波干涉仪进行推进器羽流密度测量的反演方法研究.重点针对羽流等离子体密度反演的Abel逆变换数值求解,采用离散化算法、三次样条插值算法、Hankel-Fourier算法以及Nestor-Olsen算法等四种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比较.通过对这四种方法在无噪声和有噪声两种情况下反演误差的比较,找出适用于实际干涉仪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对采样点数和反演之间的关系分析,给出解决欠采样问题的方法和数值参考;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总结数值处理的必要步骤.利用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并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压缩区内,飞行体天线辐射出的高频调制场影响着等离子体中的电荷分布,而电荷分布的扰动又反过来影响场量,采用FTCS有限差分格式方法,利用二维三分量轴对称,对空间飞行体与压缩区内等离子体非稳态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电荷密度扰动与电场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引起场的塌缩并出现密度空洞,通过对密度空洞变化的探测,可对隐身飞行体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13.
Juno, the second mission in the NASA New Frontiers Program, will both be a polar Jovian orbiter, and use solar arrays for power, moving away from previous use of radioisotope power systems (RPSs) in spite of the weak solar light reaching Jupiter. The power generation at Jupiter is critical, and a conductive tether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power. A current-carrying tether orbiting in a magnetized ionosphere/plasmasphere will radiate waves. A magnitude of interest for both power generation and signal emission is the wave impedance. Jupiter has the strongest magnetic field in the Solar Planetary System and its plasma density is low everywhere. This leads to an electron plasma frequency smaller than the electron cyclotron frequency, and a high Alfven velocity. Unlike the low Earth orbit (LEO) case, the electron skin depth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ize of plasma contactors affect the Alfven impedance.  相似文献   

14.
雷达目标特性、飞行特性是飞行器固有的重要特性,也是雷达对飞行器探测跟踪的主要特征量,通过原理理论与实际数据分析总结了飞行器目标特性和运动特性对雷达探测跟踪的影响,描述了飞行器特性与雷达探测跟踪性能间的特征与规律,可为飞行器设计与雷达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阴极电弧推力器(micro-cathode arc thruster,μCAT)具备功率低和结构简单的特点,能够满足微纳卫星的任务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μCAT羽流的诊断可以揭示推力器的加速机理,对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朗缪尔三探针对μCAT羽流进行诊断,得到了μCAT羽流不同位置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速度等羽流特性,研究了外加磁场、充电时间和阴极材料对羽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μCAT放电初期产生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较高,密度较大;随着等离子体向下游运动,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降低,离子速度增大;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越强,电子温度和离子速度越高,电子密度有所降低;磁场位置适当向推力器下游平移,能够有效提高推力器中轴线的电子密度;μCAT充电时间越长,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离子速度越大;相比于CuW和AgW阴极,Ti阴极羽流的电子温度更高,电子密度更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理论计算模式,研究了一氧化氮对中、低纬度100-200km间电子密度的影响,发现电子密度与一氧化氮密度间存在着正、负相关。正相关,只有当这一光电离成为一氧化氮离子的主要生成源时才出现。   相似文献   

17.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absorption of microwaves at an arbitrarily incident angle to the inhomogeneous spherically symmetric plasma is presented.The nonuniform sphere is modeled by a series of concentric spherical shells, and the electron density is constant in each shell. The overall density profile follows any give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y using the geometrical optics approxim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is complex, as well as the attenuation and phase coefficients are vectors, the detailed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transmission and absorption of microwaves in the inhomogeneous spherically symmetric plasma depend on the electron and neutral particle collision frequency, central density, incident angle of the microwaves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profiles.  相似文献   

18.
CME在行星际空间传播时, 会导致强磁场、高密度等离子体云的出现. 回旋同步辐射是此类等离子体的一种主要的射电辐射机制, 且携带行星际磁场的重要信息. 本文重点探讨了光深τν ≤1时回旋同步辐射的发射、吸收及极化特性, 包括热电子、非热电子, 投掷角各向同性、投掷角各向异性等离子体云的回旋同步辐射过程的研究分析. 在此基础上, 推导了考虑折射指数情况下, 辐射强度、辐射亮温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调制脉冲产生的余辉等离子体的参数测量表明:等离子体空间电位和电子温度的衰变是重要的,它在余辉等离子体的密度衰变过程研究中必须予以考虑.对容器中余辉等离子体密度径向分布的测量结果与理论预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