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以安全管理手册(SMS)中关于风险管理和绩效指标的理论为基础,对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状况评价方法展开深入研究,确定了以可接受安全绩效水平(ALOSP)作为航空公司维修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对航空公司两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该方法科学、有效,易于操作且扩展性强,能对航空公司维修安全状况水平给予有效评价和预测,可用于指导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FAA实施SMS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FAA的SMS项目 美国空域系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系统之一,超过10年没有发生过干线运输航空承运人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这反映出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航空公司、机场、制造商、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等多方在持续改善航空安全方面的努力。然而,随着航空旅行在未来20年的持续增长,努力确保航空持续安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FAA试图进一步提高航空安全水平,途径之—就是利用数据驱动、基于风险的安全监管商去,这种方法就是安全管理体系(SMS)。实施SMS是FAA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和程序转型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安全管理体系(SMS)是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安全,注重风险管理,强调对运行安全状态实施闭环反馈控制,着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安全关口前移,确保持续的安全、可靠的安全。它不是一个独立或特殊的过程,而是始终融入于运行管理过程之中。航空公司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安全是其生命线。为不断加强安全运行管理,实现运行过程控制和强化风险意识。目前,中国的航空公司已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关于SMS的公约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2008年4月29日,民航局飞标司下发咨询通告《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在全行业范围推进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各航空公司为此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路线图,计划于  相似文献   

5.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SMS)和国家安全方案(SSP)的核心和关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SMS和SSP是以民航企事业单位和国家风险管理有效运行为核心而设计的管理体系。目前,民航局已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层面分别对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维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我国民航现状,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属于事后管理,尚未达到事前趋势追踪并在事件发生前开展安全行动的水平,事件触发警戒线仍在不安全事件或更高等级事件。为了在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发生前采取行动,需要我们进行过程监控,采取趋势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及时采取安全行动,避免出现安全管理体系(SMS)失效再进行反应的情况。鉴于此,航空公司亟需考虑一种新的前瞻性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对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进行理论研究和试验运行的基础上,创新并规范了SMS安全信息的分析法,即"根本原因二八分析法",将收集到的SMS安全信息转化成为"SMS安全信息数据库",在安全信息和危险源之间建立一种关联,使SMS管理体系以基于本单位的安全信息为基础,确保SMS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民航局颁发了《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民航发[2007]136号),在CCAR121-R4中增加了SMS的要求,并出台《AC-121/135-FS-2008-46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指导航空公司建立SMS。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所有运输航空公司均建立了SMS,通过了局方的补充运行合格审定,这表明各航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前找出可能影响航空安全的风险源,而后加以控制防范,它强调的是事前分析与预防。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航空公司的飞行部如何应用SMS的组织管理、风险管理思想,有效地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管理者通过对SMS思想的应用,认识风险,管理风险,并促使所有员工都带着强烈的安全意识去完成各自的工作,以构筑全方位的安全堡垒。  相似文献   

10.
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机、环、管、接口五方面分析了影响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状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一套多方位考虑的机务维修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鉴于评估数据主客观同时存在及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实例证明:建立的航空维修安全评估模型科学、有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航空公司维修安全管理进行指导,并促进航空公司的SMS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