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洁  汤国建 《上海航天》2005,22(1):24-30
针对中低轨道卫星,对平面内卫星半长轴α、偏心率e和近地点幅角w联合调整,以及平面外轨道倾角调整等进行了理论推导.用α,e,w联合修正法对初始轨道捕获、轨道保持和轨道倾角调整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用α,e,w同时修正可实现高精度的平面内轨道调整。另外,平面外倾角调整应尽可能在近地点和远地点完成,以使对升交点赤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杨维廉 《航天器工程》2003,12(3):128-134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用于海洋研究的小卫星,它于2002年5月15日与风云一号D星成功地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轨道。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卫星的轨道设计,较详细地描述了初轨调整的轨控模型和控制策略及实施过程的主要结果。根据卫星飞行前半年的实际轨道数据分析了轨道的演变,并将这种演变与理论预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航天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2):117-118
嫦娥一号提前调整轨道成功 2008年1月27日,嫦娥一号卫星于当天23时50分48秒实施轨道调整,发动机点火60余秒,卫星轨道抬高近2km。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称,2月21日有一次月食,届时,整个月球以及绕月卫星都会被地球挡住阳光,预计时间为3~4h。这次轨道调整后,  相似文献   

4.
针对超低轨卫星所受气动力显著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气动舵的气动力辅助轨道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大气旋转、卫星所处空间位置以及气动舵偏转角度对气动力的影响,对提出的轨道控制方法进行了优化。该方法通过调整气动舵产生连续微小的气动力对卫星轨道进行控制,使各轨道要素均保持在误差容限范围内。将其应用于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对地观测卫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卫星姿态保持三轴对地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轨道保持控制,保证任意纬度下卫星实际位置与标称轨道位置偏差在给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球导航星座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部分卫星失效的情况下会引起地面导航性能下降甚至造成导航服务中断,但卫星数量众多的全球导航星座本身具有一定冗余性,在少数卫星失效时可以通过调整剩余工作卫星的轨道来降低失效影响。这种星座重构的维护方式具有快速响应故障和故障针对性强的特点。在星座重构中涉及到选取调整卫星及其轨道参数的问题。分析了用遗传算法实现星座重构方案优化的编码、适应度选取和进化过程,利用C 结合STK和GALIB完成了对24MEO 4GEO构成的全球导航星座在3颗以下MEO卫星失效时的星座重构方案优化,并对多种星座重构的轨道机动方案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中高轨道卫星离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国际上对卫星离轨的处置政策以及美国NASA对GPS卫星离轨参数的研究结论。从确保卫星离轨期间以及离轨后与相邻轨道卫星不发生碰撞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中高轨道运行的卫星,按照不同初始轨道参数对卫星离轨后长达200年的时间内各轨道参数的演化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卫星离轨的近地点幅角初值的选取与升交点赤经密切相关。最后提出了对我国中高轨道卫星离轨高度、偏心率和近地点辐角等参数的选取建议,希望能为到达寿命末期的中高轨道卫星离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切平面内隔离的静止轨道共位卫星轨道保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切平面内倾角、偏心率隔离的静止轨道共位卫星保持策略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进行周期性轨道保持同时调整卫星轨道参数以满足下一周期的隔离运行的最佳方法,其中南北向采用单一的法向控制,东西向采用偏心率矢量、漂移率和平经度调整.研究表明:若能将共位卫星的半长轴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可用该法以较大隔离距离实现多星共位运行,且卫星间无遮挡,但对轨道测定和控制精度要求严格.  相似文献   

8.
圆轨道卫星偏心率的一阶偏导数在入轨点不存在,因此,给我们沿用以往的线性偏导数制导理论造成了困难。经过研究简捷地找到了圆轨道卫星偏心率偏差的毕达哥拉斯公式,解决了发射圆轨道卫星制导问题,并给出了通过调整发动机关机时间和末级飞行程序来达到设计时需要的圆轨道的标准指标公式。  相似文献   

9.
小推力轨道保持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秋杰  孟占峰  韩潮 《上海航天》2010,27(4):23-28,42
对小推力轨道保持方法进行了研究。用快、慢变量控制器分别控制轨道要素的快慢变量,基于推导的经典轨道要素与2个推力方向角和最佳变轨位置的关系,给出了最优推力方向角的解析表达式。用Lyapunov反馈控制实现卫星轨道机动的轨道转移,并引入相位调整,实现了卫星的站位保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yapunov的反馈控制可实现小推力轨道的转移和保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J2摄动和大气摄动导致低轨编队卫星构型破坏的情况,基于高斯摄动方程给出了以平均轨道根数为被控制量的脉冲控制模型。利用法向脉冲调整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偏差,在轨道上2个位置施加径向和切向脉冲调整其余轨道根数偏差从而修正卫星编队构形。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算法的简单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长期演变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地轨道的遥感卫星绝大部分都采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这类轨道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半长轴将不断地衰变并导致地面轨迹的东漂,为保持回归特性需周期性地对半长轴进行调整。另一类长期变化是太阳引力引起的倾角变化,这是太阳同步轨道特有的。倾角长期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回归轨道的标称半长轴和降交点地方时的相应变化。文章给出了这些变化的解析模型以及轨道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There exists a population of defunct satellites in the geo-stationary arc that potentially pose a hazard to current and future operational satellites. These drifting, non-station-kept objects have a variety of ages and sizes, and many are trapped in libration orbits around the Earth?s two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wells (the non-spherical nature of the Earth gives rise to two geo-potential wells or “stable points” that affect objects in geostationary and geosynchronous orbits), whereas others were boosted to higher altitudes into so-called “graveyard” orbits.  相似文献   

13.
低轨星载拦截器对高轨卫星的拦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低轨星载拦截器进行轨道机动拦截高轨卫星的能力。在拦截系统分析中,威胁区、防区和拦截区是三个基本概念。本文给出了其建模及求解方法,并利用数字仿真,给出了对应于不同拦截时间的典胁威胁区、防区和拦截区。  相似文献   

14.
冻结轨道是一种稳定的轨道,地球、火星、月球的卫星因引力场的南北不对称,都存在冻结轨道.由于主星体引力场的不同,它们卫星的冻结轨道也有不同的特性.地球卫星的冻结执道的偏心率非常小,对卫星遥感非常有利,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近地遥感卫星采用这种轨道.月球卫星的冻结轨道偏心率随轨道倾角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对月球卫星冻结轨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椭圆轨道上卫星编队的相对运动特性及其所受摄动力的影响给编队轨道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总结了大椭圆轨道卫星编队的五种基本形式,利用数值积分法计算了主星轨道倾角、近地点角和平近点角初值对地球扁率作用下基本编队形式相对位置极值点漂移量的影响规律.结合零J2项摄动条件,提出基于主星平近点角初值的J2项编队相对轨道优化设计方法,进而获得瞬时根数描述的编队初始条件.仿真算例表明:优化设计结果可以明显降低大椭圆轨道编队卫星的相对漂移量,与平根数描述的编队初始条件的设计结果相比,相对距离极大值点的漂移量降低约81.8681%,验证了基于主星平近点角初值的大椭圆轨道编队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多星编队相对轨道的自主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丹  曹喜滨  吴云华 《宇航学报》2006,27(6):1406-1408,1418
编队飞行的相对轨道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编队应用中多颗环绕星相对中心星的自主定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引入环绕星间相对测量信息的分布式滤波方案。设计了二级滤波器,利用环绕星间测量信息提高一级滤波得到的环绕星相对轨道的确定精度。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导航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卫星激光测距(SLR)是目前低轨卫星常用的定轨手段之一.文章以贾森-1(Jason-1)和"环境卫星"(EN VISAT)实测数据为例,讨论了不同弧段长度(1天、3天和7天)的全球网SLR数据对低轨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基于美国网、欧洲网和亚洲网等区域网SLR数据的低轨卫星精密定轨精度.检验定轨精度的参考轨道来自美...  相似文献   

18.
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一种两颗卫星相对运动的表达式.首先,它描述的是一颗真实的卫星相对一颗在理想轨道上运动的虚拟卫星的运动,而这正是研究编队飞行所必须的;其次,这个表达式将真实卫星相对虚拟卫星的三维位置表示成虚拟卫星的Brouwer平根数及两卫星轨道根数之差的函数.据此便可以充分应用已有的关于轨道摄动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基本模型,首先讨论了一颗真实卫星相对虚拟卫星形成椭圆型地面轨迹的飞行方式.基于轨道长期摄动的已有结果可以很容易地揭示这种飞行方式的长期变化,从而可以毫无困难地制定出轨道调整的策略.最后还研究了三颗卫星以同一条椭圆轨迹飞行的轨道设计和控制问题,该椭圆以虚拟卫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Forecasting of localized debris congestion in the geostationary (GEO) regime i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how frequently near-miss events occur for each of the longitude slots in the GEO ring. The present-day resident space object (RSO) population at GEO is propagated forward in time to determine current debris congestion conditions, and new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that describe where GEO satellites are inserted into operational orbits are harnessed to assess longitude-dependent congestion in “business-as-usual” launch traffic, with and without re-orbiting at end-of-life. Congestion forecasting for a 50-year period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ly executed mitigation measures in the GEO r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calized debris congestion will double within 50 years under current 80% re-orbiting success rates.  相似文献   

20.
两圆轨道之间的双共切转移轨道是其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在这两个圆轨道上的椭圆轨道。本文用两次冲量法给出了沿双共切椭圆轨道实现从一圆轨道向另一圆轨道转移的最优方案,并考虑到地球扁率造成的轨道摄动。文中的所谓圆轨道指的是变轨时刻的密切轨道为圆形的轨道,是对近圆轨道的近似替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