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由俊 《航空学报》1987,8(1):40-47
本文介绍使最大旁瓣值最小的11位巴克码滤波器(LP滤波器)的计算结果。并介绍多普勒频移对这种滤波器性能影响。LP滤波器长度为53时,旁瓣电平降到—39.5dB,比匹配滤波器改善18.7dB。对加权序列长度L为41、45、49和53的11位巴克码的LP滤波器计算结果表明,其性能受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表现为:它们的主瓣电平下降、主瓣展宽、最小旁瓣电平上升、旁瓣电平平方和上升和信噪比损失增大。在较小的多普勒频移(fd)时,L大的LP滤波器其性能优于L小的LP滤波器,在多普勒频移交大时,这种优势逐渐消失,不同长度LP滤波器性能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
指数平滑及其在测量船姿态角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指数平滑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二阶、三阶指数滤波器与临界阻尼g-h滤波器、g-h-k滤波器的等价关系式,探讨了指数滤波器在测量船船体姿态角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靶场司令委员会成员靶场广泛采用的几种数字滤波器,介绍了这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用于某些数据处理的滤波器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靶场司令委员会成员靶场广泛采用的几种数字滤波器,介绍了这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用于某些数据处理的滤波器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线性相位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线性相位滤波器的一种实现方法,即采用有限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的窗函数法设计线性相位的数字滤波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腔体滤波器的原理,详细说明了利用频谱仪对腔体滤波器进行调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扫描跟踪和图象跟踪方式之间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扫描跟踪用于点目标,图象跟踪用于大面积目标;在任何给定条件下,有时两种方法都可能用到。必须找到协调控制的一个最佳点。目标还可能在扫描跟踪和图象跟踪最佳的状态之间变化。当用一种方式丢失目标后,用另一种方式再次捕获目标又是另一个必须论述的问题。两种方式的局限性是需要考虑的:采用二维空间算法点点目标探测取决于目标和滤波器这两者的外形尺寸大小。图象跟踪的实现主要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和形状。本文将论述采用典型的扫描跟踪探测点目标的探测算法,简要地介绍一种典型的图象跟踪器并给出几种不同情况下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滤波器的设计与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信号,抑制干扰是滤波器的基本功能,要把电源线的传导干扰电平控制在标准规定的极限值内,安装电磁干扰滤波器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本文介绍了电源线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安装要求,并对滤波器插入损耗的测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就话音频段数据通信中利用自适应滤波器和同态滤波器的方法消除回波干扰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描述,介绍了采用DSP技术的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硬件实现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通过在微带开环谐振滤波器中引入交叉耦合,产生一对传输极点,从而提高通带选择性的滤波器设计方法。讨论了这种滤波器的综合方法和实现流程。实际设计了一个六阶开环谐振滤波器,并给出了全波仿真结果。分析和仿真都表明这种滤波器具有体积紧凑、选择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数字孪生及其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松鹤  叶雨玫  杨强  黄震  解维华 《航空学报》2020,41(9):23615-023615
数字孪生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可看作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其通过建立物理系统的数字模型、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驱动模型动态更新实现系统行为更准确的描述与预报,从而在线优化决策与反馈控制。本文分析表明数字孪生体相比一般的模拟模型,具有集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的突出特点。数字孪生的发展需要复杂系统建模、传感与监测、大数据、动态数据驱动分析与决策和数字孪生软件平台技术的支撑。在航空航天领域,数字孪生可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研发、制造装配和运行维护。重点讨论了应用机身数字孪生进行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的案例,相比于周期性维护,具有检修次数更少、维护成本更低的优势。最后,给出了数字孪生在空间站、可重复使用飞船的地面伴飞系统中的初步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2.
土壤优先流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丰  张利勇  吴丹 《飞机设计》2016,33(6):1-10
优先流是土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水流运动和溶质运移形式。由于土壤优先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众多、表现形式多样,加之土壤优先流的快速非平衡特征明显以及土壤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准确描述和模拟土壤优先流的时空变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土壤水文学界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该文从优先流的定义、表现类型、形成和影响因素、模型理论与观测技术等5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优先流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立土壤优先流的统一判别标准、提升优先流模型理论的有效性、发展优先流的专用观测技术设备。文章对深入研究土壤优先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许国康 《航空学报》2008,29(3):734-740
 简述了大型飞机及其结构特点,通过比较人与机器两种装配系统的特性,及分析装配自动化水平与装配成本等诸因素的关系曲线,指出了自动化装配技术在保证大型飞机结构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研制和生产等方面的意义;对国外大型飞机的装配自动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国外发展的几种主要自动化装配系统,总结了国外大型飞机的自动化装配水平;对西方国家在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中采用的先进的装配理念和方法,如决定性装配方法等进行了概述。最后针对国内自动化装配水平低的现状和大型飞机研制和生产的需求,提出了发展模块化结构的自动化装配系统、贯彻并行工程理念、实现面向制造和面向装配的设计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吉宇  张帆  陈阳  金洙吉  刘新 《航空学报》2021,42(10):524754-524754
随着航空航天、国防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高强度合金材料及复合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实现这些材料的高效精密低损伤加工具有重要意义。低温等离子体富含活性粒子,能有效改善材料的可切削性,且较易产生、维持和控制,已被广泛应用于难加工材料的辅助加工过程中。在介绍低温等离子体基本特性及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以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表面损伤、切削力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分别阐述了等离子体熔射成形技术、等离子体加热辅助切削技术、冷等离子体射流辅助抛光技术、冷等离子体射流辅助切削技术等的作用机理及效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旭星  李爽  杨彬  孙盼  刘学文  刘新彦 《航空学报》2021,42(4):524201-524201
航天器制导与控制技术是保障空间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动力学模型的强非线性以及参数不确定性制约了高精度姿轨控技术的发展,而系统故障则决定航天器姿轨控的成败。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航天器制导控制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首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轨迹制导和姿态控制中的研究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航天器轨迹规划、姿态控制、故障诊断以及容错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从鲁棒轨迹规划、自适应姿态控制、快速故障诊断和自适应容错控制等4个方面总结适用于未来航天任务的航天器姿轨控关键技术。最后,针对智能姿轨控技术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从姿轨控架构、算法最优性、算法的训练以及技术验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目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基本原理,总结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3种途径,分别是热强化、动力学强化与输运强化;对国际上,特别是国内在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应用验证、作用机制和数值仿真研究方面的最新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4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等离子体强化燃烧机理、多场耦合建模与仿真、测试诊断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强化燃烧在航空发动机中应用的其他科学与技术问题,同时提出了开展这4方面研究工作的一些建议,主要是定量研究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的3种效应,分别建立各效应与点火特性、助燃特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详细动力学模型;应用先进的测试诊断设备,发展等离子体强化燃烧的新型测试技术;考虑等离子体点火与助燃应用到不同类型发动机燃烧室时的匹配问题,特别是等离子体电源的小型化与轻型化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雷  袁源  乔建忠  余翔 《航空学报》2020,41(11):24618-024618
传统的无人系统人工智能技术重点研究人脑思维、感知和肌电反应等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实现。免疫反应是生物体在面临病毒、细菌和天敌时保持生存和健康的独特生理机制,是智能系统技术研究领域的崭新视点。受动物应对病毒侵袭、环境剧变、天敌威胁等不利态势的免疫反应、保护自我和进化机制启发,提出无人系统在包含攻击、干扰、拒止、封锁、损伤、故障和博弈等恶劣环境和对抗模式下的生存安全问题,建立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一般框架,架设无人系统和生物体之间免疫机制的桥梁。主要内容包括无人系统免疫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关键技术和研究框架,并分别从感知与诊断、适应与激励、学习与进化等技术层面进行了问题描述。最后,对免疫智能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中的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问题和气动热环境精确预测问题,基于流场的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表面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内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流场的非平衡效应、表面的热辐射效应、催化效应和烧蚀效应以及热防护层内部的热传导效应,建立了初步的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方法,完善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物理流场计算软件(AEROPH_Flow)。在表面材料为碳-碳(C-C)条件下,对飞行高度为65km和飞行速度为8,10km/s的半球以及飞行高度为50km和飞行速度为8km/s的球锥模型,开展了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分析了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动热环境的预测中,不仅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和表面催化效应的影响,还要考虑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好是采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计算的方法,以减小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计算结果的影响。为此,需要发展完善非平衡流场/表面催化和烧蚀/热传导温度场(气/表/固)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技术和计算软件,实现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真实飞行条件下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和气动热环境的精确模拟。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11):113-154
Space missions have become diversified in recent years, where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s play a crucial role as key components of various spacecraft. Traditional pyrotechnic device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carrying capacity, rapid motion and functional reliability. However, their shortcomings such as great release shock, poor safety, unrepeatability and other prominent defects make them unsuitable for new generation spacecraft such as microsatellites to separate at low shock or lock repeatedly, etc.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pace non-pyrotechnic low-shock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s (SNLD) which are required for advanced aerospace miss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space non-pyrotechnic low-shock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SNLT) is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Proceed from the principle of reducing shock for non-pyrotechnic devices, present studies are classif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uat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atic designing methods. For non-pyrotechnic actuating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riving sources, the separation devices a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main categories: electric, magnetic, gas and thermal actuating devices. The actu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eparation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dimen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ypical devices are compared and evaluated. For the systematic designing method, the common mechanism types of SNLDs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designing concept of reducing shock. Then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connection devices, of which the principles, bearing capacities and general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key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NLT, and points out the breakthrough direction for related scholars.  相似文献   

20.
黄江涛  刘刚  高正红  周铸  陈作斌  江雄 《航空学报》2020,41(5):623404-623404
多学科耦合伴随方法具有多学科耦合灵敏度计算量与各个学科设计变量个数均基本无关等优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面向气动、电磁、声学、结构、红外等与飞行器设计息息相关的学科,针对多学科耦合伴随方法的优势、现状、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研究与论述,系统性地分析了单一学科、多学科伴随方法的核心内容、关键技术与发展现状,对边界条件处理、交叉学科雅克比推导以及大型稀疏矩阵存储处理、求解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讨论,针对典型的关键环节和基础科学问题,给出了研究思路与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展望了多学科耦合伴随理论与应用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从事多学科伴随优化方法与应用的研究人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促进多学科耦合灵敏度这一基础科学问题以及基于高保真度分析手段的多学科优化(MDO)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