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弥补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数据的不足,对2007年COSMIC全球掩星在20~60km高度内的温度数据进行网格化插值,利用梯度风计算方法,计算得到20~60km高度内的月平均纬向风场,分别与ECMWF再分析数据和HWM07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COSMIC温度数据计算得出的纬向风与ECMWF的纬向风十分接近,而与HWM07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与ECMWF再分析数据相比,利用COSMIC温度数据计算的月平均纬向风场平均偏差为-1.50~-0.08m·-1,标准差为1.50~11.95m·-1.与HWM07模式风场相比,利用COSMIC温度计算的月平均纬向风场平均偏差为-0.83~1.21m·-1,标准差为3.69~11.14m·-1.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区20──80km高空风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Nimbus-7卫星1979-1981年的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温度探测数据(SAMS)和热成风原理,计算了高空风场,得到中国上空20──80km高度范围风场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用地转一热成风公式从卫星温度探测数据计算的高空风与当日中国气象火箭探测的高空风基本一致,说明利用卫星温度数据是获得中国20-80k高空风气候特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计算出的风场看,中国上空20──80km的纬向风与COSPAR国际参考大气CIRA-1986的纬圈平均纬向风有显着差别,文中还给出了经向风的分布和风场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温度参数的热层密度修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热层大气的阻力效应是影响低轨航天器大量空间操作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经验密度模式, 其固有的至少15%的内符合误差已严重制约航天器轨道计算精度的提高. 针对广泛应用的经验密度模式, 选择物理背景简明、关联参数较少的JACCHIA71模式, 以地磁平静条件下的全球散逸层顶温度最小值Tc及125 km高度拐点温度Tx为对象, 建立密度相对于上述温度参数的条件方程, 推导密度相对于温度参数的解析偏导数, 并给出其最小二乘解. 同时, 利用CHAMP卫星数据对模式进行修正, 模式平均误差从40%降低至3%左右. 通过TG01飞行器的轨道预报比较, 修正前后轨道预报位置精度从2 km提升至1 km左右. 经过CHAMP卫星和TG01飞行器的实测数据检验, 验证了修正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岢岚站(38.7°N,111.6°W)法布里-珀罗干涉仪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的水平风场数据,对87,97,250km风场长期变化和行星波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年振荡(AO)和半年振荡(SAO)振幅相位,将午夜风场与HWM07数据对比发现:87km和97km处FPI纬向风变化趋势与HWM07相近,而经向风相位落后于HWM07,从振幅上看,HWM07振幅偏大;250km处风场月变化大,FPI与HWM07差异大,HWM07模式的准确性需进一步考虑太阳活动和行星际磁场的影响.利用Lomb-Scargle功率谱以及最小二乘谐波拟合提取了三个高度的行星波振幅,其特征表明87km和97km处纬向风16日波秋季及冬春季活动强,而6.5日波最强振幅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在中间层顶附近两种行星波活动均较弱;250km处经向行星波活动略强于纬向,经向风不同周期带的行星波最强振幅主要出现在5-9月,与电离层f0F2振荡特性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TIMED卫星探测的全球大气温度分布及其与经验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寄遥  纪巧   《空间科学学报》2006,26(3):177-182
利用TIMED卫星遥感探测的全球温度分布与NRLMSISE-00大气经验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中间层下部以下的高度范围内,经验模式与卫星探测的大气温度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是比较发现,在中层顶区域,经验模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卫星探测表明,在春分季节的低纬地区中层顶区存在稳定的逆温层,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低纬地区春分季节中间层逆温层的分布特征.卫星观测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中层顶有两个非常不同的高度,一个处于100km附近,另一个处于85km附近,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这一中层顶高度的分布特征.同时在低热层,经验模式计算的温度分布与卫星遥感的探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火箭探测资料与CIRA 1986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我国气象火箭探测获得的中层大气风、温度、密度和气压等数据,与国际参考大气模式CIRA 1986稿作了比较.结果看到,我国火箭探测温度数据值在模式给出的平均值剖面上下波动,符合的程度在国际比对偏差范围之内;用探测数据分析得到的风的季节性和声重波强度等与模式给出的描述都很符合.从而说明,用CIRA 1986稿来表征我国上空的中层大气结构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验大气密度模式预测大气密度存在的较大误差会引起低轨卫星轨道预报误差,对卫星的再入轨、控制计划、碰撞规避及精密定轨造成不利影响.利用天宫一号卫星探测数据,针对大气NRLMSISE-00模式计算的误差特点,在地磁相对平静(Ap ≤ 30)的时间段内,对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模式误差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模式误差分布基本相同.利用二维核回归估计方法,对与预测点相近地方时和纬度的样本误差进行加权,估计预测点处的模式误差,进而按距离预测日期天数的长短,采用加权修正法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大气模式误差的均方差(RMS)由14.09%降至4.05%.研究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气密度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0年6月3日子午工程首次气象火箭探测的温度和风场数据,采用矢端曲线法分别从平流层(20~50km)和对流层(0~15km)廓线提取了海南火箭发射场上空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参数.火箭探测的平流层和对流层两个准单色惯性重力波分别向上和向下逆风传播,固有周期为20.1h和22.4h,垂直波长为9.5km和4.0km,水平波长为2900km和753km,垂直群速度cgz为0.0887m·-1和0.0298m·-1,水平群速度cgh为12.7m·-1和3.65m·-1,λhz为305:1和188:1,cgh/cgz为143:1和122:1.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时观测数据的大气密度模式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际大气密度模式NRLMSISE-00, 以中国神舟飞船探测数据为基础, 提出一种基于实时大气密度观测数据的模式修正方法. 通过计算分析模式计算结果与探测数据的误差分布特征, 针对地磁相对平静期(Ap≤ 30)模式计算的误差特点, 建立了一种平均误差修正方法, 即认为在相对平静期, 在相同纬度和地方时, 模式误差基本相同, 某一时刻模式预测误差可以近似用与其相同纬度和地方时的平均误差来替代, 从而对模式预测结果进行修正. 以神舟4号探测数据为基础, 通过对模式预测结果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修正, 可以看到模式误差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采用误差库累积准实时修正, 修正后的误差由原来的20 %降至6 %; 采用误差库5天滑动预报修正后, 模式提前1, 2, 3天的预测误差由原来的20 %分别降至7.8 %, 9.4 %和1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层电离层耦合模式TIEGCM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方法,利用同化COSMIC电离层掩星电子密度数据优化热层电离层参量,并将模式预报的大气密度与CHAMP卫星大气密度数据进行对比,分别开展模拟和实测数据的同化预报实验.在模拟数据同化实验中,状态向量包含温度、风场和离子成分的实验结果表明,仅优化温度即可达到最优的热层大气密度预报效果.在实测数据同化实验中,将温度作为状态向量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循环同化过程中模式预报的大气密度相对偏差的均方根误差在48h内从38%减小到27%,同化稳定时间至少需要30h.预报过程中大气密度预报效果的改善持续时间为34h.这表明电子密度同化能够改善热层大气密度的预报精度,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可行,可获得较长的预报时效.   相似文献   

11.
This institute conducted a series of meteorological rocket experiments for the upper-atmospheric sounding in the winter of 1979. Within the overlap altitude range with balloon flights,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the standard radiosond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rocket-borne system was reliable. The measurements from foru rocket flights for the region between 20 and 30 km showed a degree of compatibility to each other while those for above 30 km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one another. At low latitude, the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the winter stratosphere in general showed a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U.S. Standard Atmospheric Supplements, 1966 (USSAS 66). A temperature of 2–24°C lower than the USSAS 66, however, was recorded in the lower mesosphere. Above 30 km the maximum diurnal variation in temperature was 9°C or so. In the winter, the wind profile showed the westerlies and the maximum wind velocity of 92.1 Msec?1 was obtained from these experiments at the height of 60 km.  相似文献   

12.
A total of 146 meteorological rocket flights applying the ‘falling sphere’ technique are used to obtain horizontal winds in the mesosphere at polar latitudes, namely at the Andøya Rocket Range (69°N, 125 flights), at Spitsbergen (78°N, 10 flights), and at Rothera (68°S, 11 January flights only). Nearly all flights took place around noon or midnight, i.e., in the same phase of the semidiurnal tide. Meridional winds at 69°N show a clear diurnal tidal variation which is not observed in the zonal winds. The zonal wind climatology shows a transition from summer to winter conditions with the zero wind line propagating upward from 40 km (end of August) to 80 km (end of September). Zonal winds are smaller at Spitsbergen compared to Andøya which is in line with a common angular velocity at both stations. Meridional winds at noon are of similar magnitude at all three stations and are directed towards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 respectively. Horizontal and meridional winds generally agree with empirical models, except for the zonal winds at Antarctica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NH, wherea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H/NH difference in CIRA-1986.  相似文献   

13.
基于MERRA再分析资料的风场数据,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对酒泉(39.1°N,98.5°E)上空临近空间的20~78 km的大气风场进行了风切变特征分析,并分析了临近空间风切变对飞行器的影响。研究表明,临近空间最多风向在1月和10月为西风,7月为东风,4月在50 km以下为西风,以上为东风;99%概率最大风速在1月最大;最大风引起的风切变存在一定的高度范围。根据最大风和最小风给出了综合矢量风。此外发现临近空间风切变对飞行器产生的风攻角显著,对马赫数为3、5和8的飞行器产生风攻角在69 km最大,分别为8.5°、5.1°和3.2°。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利用差分GPS分析地面雷测系统跟踪误差的思想,详细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建立了一组简洁的差分GPS模型,构造了测量数据的比对分析算法以及具有良好抗野值能力的误差偏差最优统计算法,并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5.
A brief review is give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of the geomagnetic variation in the thermosphere and exosphere, including some recent models based mainly on satellite-borne gas analyzer measurements. One recent model, derived from ESRO4 data,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in CIRA72.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model are discussed. The model in the MSIS comprehensive model is also examined briefly. There appears to be a serious error in the amplitude of the exospheric temperature increase predicted by the MSIS model.  相似文献   

16.
子午工程气象火箭探空仪及其探测结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发了一种采用GPS体制的气象火箭探空仪, 此种探空仪采用超小快速响应型珠状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压阻式硅气压传感器和GPS接收机. 与其他类型的气象火箭探空仪相比, 具有温度、气压、密度、风场等气象要素测量准确度高, 遥测接收设备简单便携, 发射前的准备工作简单, 系统可靠性高等优势, 并在子午工程发射试验中实现成功测试.   相似文献   

17.
气象火箭落球探测技术是临近空间大气环境探测的重要方法.在落球探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忽略科氏力项的影响.本文利用经验预报模式构建落球探测正演仿真模型,并根据落球探测原理建立参数反演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模拟了落球探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忽略科氏力项对大气参数反演精度的影响.在95~100 km高度范围内,忽略科氏力项将引起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