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一维距离像序列的空间弹道目标微动特征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道导弹的空间微动特性是中段空间弹道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一维距离像序列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距离像散射中心位置加权、纵向积累估计空间锥体进动目标的进动周期,然后基于广义Radon变换提取空间锥体目标散射中心位置变化曲线,并根据获得的曲线参数估计得到空间进动角,最后给出了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散射中心位置估计新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锥体目标空间进动特性分析及其参数提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文彬  刘永祥  任双桥  黎湘  庄钊文 《宇航学报》2004,25(4):408-410,422
空间进动是弹道导弹中段飞行过程中锥体目标特有的运动特性,本文首先建立了锥体目标空间进动数学模型,给出了姿态角与空间进动参数的关系式,并利用进动参数获取了反映目标质量分布特性的惯量比。然后通过对目标RCS回波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估计进动参数,以此为雷达目标识别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估计出目标的进动角。  相似文献   

3.
根据SAR散射波干扰的原理,讨论了干扰点目标和面目标生成的算法,并依据距离徙动准则和聚焦深度准则分析了虚假图像欺骗干扰和散焦图像压制干扰效果,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不同的干扰效果进行了验证,说明了SAR散射波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方式.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电磁场仿真软件HFSS和XFDTD仿真计算了不同电尺寸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对仿真所得电磁散射数值进行分析,同时与理论值相比较,得出如下结论:HFSS适用于仿真计算电小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XFDTD适用于仿真计算不同电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并利用XFDTD仿真计算了某型飞机随频率变化的电磁散射特性曲线,对于反隐身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旋转对称进动目标运动特性出发,给出了一种生成逆合成孔径雷达(IS A R)欺骗式干扰信号的新方法.干扰机根据这种旋转对称进动目标模型实时计算目标的微动量和强散射点的RCS,并依次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在频率域进行调制转发,生成具有微多普勒特征的虚假目标,实现对敌方雷达系统的欺骗干扰.根据旋转进动目标模型,实时计算干扰机和虚假目标的位置,产生具有真实运动轨迹平面虚假目标,从而实现对基于轨迹平面识别真假目标雷达的有效对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逼真地生成IS A R欺骗式干扰信号.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站一维距离像融合的弹道目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腾  刘进忙  杨少春  王刚 《宇航学报》2012,33(2):228-234
一维距离像是超宽带雷达目标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多站一维距离像的目标特征提取技术是近来的研究方向。依据弹道目标的微动特性,推导了微动弹道目标的时间-距离像模型,然后通过比较各散射点时间-距离像正弦曲线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多个雷达观测视角下弹头目标距离像的匹配,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站一维距离像重构了锥体弹头上各散射点的三维空间相对位置,最后对锥体弹头的各个参数进行了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开展海上舰船目标复合场景电磁散射机理和模型研究对于海洋环境中的船只监测以及分类识别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向高分辨雷达对海探测需求,介绍了研究团队近年来针对海洋环境提出的一系列电磁散射模型,具体包括:1)针对海面电磁散射提出的毛细波修正面元散射模型,面元化的简化小斜率近似模型以及针对高海情海面提出的考虑破碎波影响的面元化散射模型;2)针对电大尺寸目标提出的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混合算法及其硬件加速实现方案;3)针对船海复合场景提出的面元散射模型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混合方法。最后给出了电磁散射模型在海杂波特性仿真分析、电大尺寸目标雷达特性分析、目标及船海复合场景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仿真与目标探测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再入钝锥体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段线性电流密度递归卷积时域有限差分(PLJERC-FDTD)方法计算再入钝锥体绕流流场电磁散射特性,分析钝锥体等离子体包覆绕流流场的RCS频率特性、极化特性及双站散射特性。计算表明,在马赫数较小(本文Ma≤10)时,马赫数变化对绕流流场后向RCS影响较小。电磁波垂直锥体母线入射时,极化方式(本文极化角0°和90°)改变对绕流流场后向RCS影响较小;绕流流场后向RCS随入射波频率变化曲线可用两条直线来逼近;随入射波频率增大,绕流流场后向RCS振荡上增。前向散射是全方位散射中RCS取得最大值的方向;入射角大于钝锥半锥角时,除前向RCS外,以锥体母线为基准的镜面反射方向RCS比其它散射方向RCS大。  相似文献   

9.
弹道中段微动目标宽带回波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道中段微动目标的回波中蕴含了目标的电磁特性和运动特性,为雷达目标识别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了中段微动目标的宽带雷达回波模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中心模型的回波模拟方法。通过对弹道中段目标的运动特性进行建模,分析了目标微动时各散射中心的位置变化规律,针对旋转对称体目标的外形特征,将目标的进动等效为二维平面内的转动,并基于物理光学法提出了一种计算散射中心遮挡效应的方法,解决了目标运动过程中姿态变化带来的遮挡问题。仿真实验与暗室测量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模拟目标微动时各姿态的回波数据,为中段目标特征提取、目标识别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HRRP统计模型的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分辨距离像(HRRP)方位敏感性和距离单元散射点类型的分析,锥体目标的HRRP距离单元的幅度起伏在一定角度内可采用Gamma和Gaussian统计模型来描述。详细描述了基于平均距离像模板和基于Gamma和Gaussian统计模型的目标识别方法。通过实测数据比较了三种目标识别方法的识别率和实时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1.
Stabilization of a reentry vehicle (RV) by a partial spin-up of it is considered for the case of uncontrolled descent into the atmosphere. In this case, the vehicle is a composite construction consisting of two rigid bodies, a return capsule and a stabilizing block, which is put in rotation. A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spatial motion of the reentry vehicle considered as a system of coaxial rigid bodies rotating about a common axis of symmetry. The free motion is studied, and the stability of steady-state regimes is analyzed. The spatial motion of the system is considered for the case of a small asymmetry due to displacement of the axes of dynamic symmetry of the bodies with respect to the spin axis, and approximate solutions for the motion parameters of the free system are found.  相似文献   

12.
张凯  熊家军  李凡  付婷婷 《宇航学报》2018,39(11):1258-1265
为解决高超声速滑翔目标机动给探测防御造成的困难,研究基于意图推断的贝叶斯轨迹预测方法。首先对目标进行动力学建模,利用气动参数设计机动模式集。假定高超声速滑翔目标必定攻击某目标,结合飞行意图合理构造意图代价函数,借鉴贝叶斯理论迭代推导机动模式和运动状态递推公式。通过蒙特卡洛采样实现轨迹预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提高目标机动不确定条件下轨迹预测的精度,当多目标可能被打击时,通过对预测轨迹进行在线重新规划,降低目标误判给轨迹预测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机动目标跟踪算法中跟踪模型与再入目标实际运动差别较大,影响跟踪精度的问题,根据弹道导弹再入段的特点,分析目标运动状态,推导出一种基于再入类弹道目标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并与基于CA模型的目标跟踪算法做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对目标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雷达对再入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义Kalman滤波方法,通过在北天东雷达直角坐标系内建立相应的再入目标状态及雷达观测方程,再入目标的机动特性用一阶高斯马尔科夫过程描述,并增广到状态方程组之中,根据获得的带有测量误差的雷达测量信息对再入机动目标弹道进行估计,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飞行器协同飞行任务需求,本文研究了带有时间约束的再入滑翔轨迹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合理假设条件下的再入滑翔运动模型,并且提出了一种再入滑翔轨迹分段方法。其次,针对不同飞行段特点及任务需求,分别设计了各段导引律。其中,重点推导了滑翔段飞行剩余时间和剩余航程的解析解,将剩余飞行时间与末制导交班点速度建立对应关系,运用解析预测-校正思想,通过在时间调整段和能量调整段调节倾侧角翻转时机和幅值,同时满足末端能量和时间约束。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校验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何山  吴盘龙  恽鹏  李星秀 《宇航学报》2020,41(5):553-559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再入滑翔目标的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回顾成本输入估计的无偏转换量测卡尔曼滤波(Retrospective cost input estimation-unbiased converted measurements Kalman filter, RCIE-UCMKF)。首先,根据再入滑翔目标的飞行特性,将加速度看成是未知的确定输入构建运动学跟踪模型;然后,对目标的非线性量测信息进行无偏转换,并将得到的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解耦,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最后,利用回顾成本的输入估计对未知加速度进行重构,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更新输入估计器的参数矩阵,同时将估计的加速度引入到卡尔曼滤波框架下,实现对高超声速再入滑翔目标状态的准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A hydrodynamic analogy for the solution to a satellite version of the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is considered with allowance made for precession of the disturbing body orbit. Applying, in the first approximatio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o a doubly averaged equation system obtained in 1961 by M.L. Lidov, we consider the precession of the disturbing body orbit as some disturbing factor. The appropriate model enables us to describe the general pattern of integral curves in the entire area of their existence as a picture of flow lines of the potential motion of some fictitious homogeneous incompressible fluid. For the synthesis of an adequate mathematical model, a method similar to the Pade approximation is used. The obtained model and its discrete continual analog allow us to present, in a pictorial form, the disturbance of orbits under the effect of precession of the disturbing body orbit.  相似文献   

18.
RLV再入标准轨道制导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再入轨道设计分为纵向轨道和侧向轨道设计两个过程:首先引入形状约束因子,在不进行轨道积分的情况下,在再入走廊内快速优化设计RLV再入飞行剖面;然后结合轨道跟踪控制,设计侧向方位误差走廊,快速生成满足末端能量管理(TAEM)接口和航程等要求的再入轨道。进一步提出修正标准飞行剖面参数的航程更新及制导方法,并采用RLV概念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RLV再入轨道设计方法能够快速生成再入标准轨道,相应的RLV再入制导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可靠性,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