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概述随着通讯和频率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滤波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滤波器,不仅在稳定性和选择性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在带外防卫度方面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滤波器的种类很多,早先是传统的LC滤波器,后来又出现了多种新型滤波器,诸如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等。这里介绍一种5.2兆赫晶体宽带滤波器。主要讨论其带宽的控制和阻带寄生衰减的抑制,并简要介绍滤波器的设计和调试的全过程。分立式晶体宽带滤波器,是由石英谐振器,电容器及电感线圈等分立元件组成。其滤波特性,除了取决于石英谐振器的等效参数以外,还与展宽线圈的关系甚大。晶体滤波器的带宽,取决于石英谐振器的串并谐振和反谐振之间的间隔,即取决于滤波晶体的等效电路的静电容C_0与动态电容C_s之比r,即r=C_0/C_(so)如采用狭带  相似文献   

2.
对微带窄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工程经验总结了一组实用的计算公式,给出了重要的对应于滤波器中心频率的谐振器长度修正公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给出了两个滤波器计算数据及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评述了近几年来VHF/UHF晶体滤波器的进展,讨论了VHF/UHF谐振器的特点、VHF/UHF晶体滤波器的性能,以及SAW晶体滤波器和谐振器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射电天文波段保护滤波器,它是一种结构新颖的同轴带阻滤波器。这个滤波器使用了λ/4同轴腔谐振器和外方内圆的传输线。在研制中充分应用了同轴滤波器的设计技术,获得了高阻带衰减、低通带插入损耗的满意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极技术的中心频率、带宽、增益可控的Gm-C型多相滤波器。分析了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其电路结构形式,并对其中关键的Gm单元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一个六级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应用于低功耗FM低中频接收机中频滤波器的设计,镜像抑制比高达66 dB,总功耗仅为3.75 mW。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宽带石英晶体滤波器的相对带宽超过1%。为了实现这样宽的通带,就必须在晶体滤波器电路中加展宽线圈。展宽线圈电感是组成宽带石英晶体滤波器的重要部分。使用基频晶体的宽带滤波电路,大都在电路中加并联展宽线圈,而使用泛音晶体的宽带滤波电路,大都在电路中加串联展宽线圈。本文介绍我们研制的中心频率2.4MHz、3dB带宽70kHz宽带通石英晶体滤波器。在火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现有石英晶体谐振器传输法测试系统2100的基础上,扩展其功能用以测试晶体滤波器特性及晶体谐振器寄生响应等的原理和方法,并给出了部分产品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石英谐振器的品质因数 Q 值与窄带晶体滤波器插入损耗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心频率为5MHz、不同带宽的滤波器进行了试验,所得结果与理论公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率互补对的树形结构混合滤波器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近似完全重构的树形结构混合滤波器组(HFB)的设计方法,利用基于功率互补对的树形结构的模拟分解滤波器,而非传统的低通、带通和高通分解滤波器均匀分割整个系统带宽.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功率互补对的优化设计,并基于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实现了数字综合滤波器的设计以保证近似完全重构.3阶和5阶的功率互补对与63阶的数字FIR(有限冲击响应)综合滤波器所组成的四通道混合滤波器组,具有1.06×10-7dB平均失真误差和-111?dB的平均混叠误差,满足15?bit的模数转换(ADC)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在压电基片上集成薄膜匹配阻抗的甚高频单片晶体滤波器,以及设计和调整这种器件的独特方法。按照传统的方法,我们从单一谐振开始,其电极尺寸考虑到了未来滤波器的谐振器之间所需的间隙,然后用 YAG 激光将电极分开;谐振器之间间隙的调整,要同时考虑到滤波器的计算带宽和中心频率具有很好的精度。然后,用同一激光微调薄膜电阻,以达到正确的带内波动和需要的3db 带宽。按此方法,能得到对称性很好的通带。这种能够全自动化的加工方法,由于激光光点尺寸很小(约10微米)而很适用于甚高频单片晶体滤波器。而集成电阻降低了外壳和两个末端谐振器引线的寄生电容和电感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激光输出功率对一些典型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采用双谐振器敏感结构的谐振式传感器,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包括两个结构参数一致的谐振器,传感器的闭环控制系统由两个幅度控制器和一个反相器组成.分析了这样两个谐振器串联的频率特性,指出在谐振器固有频率点上,两个谐振器串联的相移是180°.给出了双谐振器敏感结构谐振式传感器闭环系统的实现方法,同时分析了当两个谐振器的结构参数不一致时,两个谐振器串联的频率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结构参数相差不大的谐振器串联仍然可以构成自激闭环.双谐振器敏感结构谐振式传感器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去掉了移相环节,避免了由移相环节产生的相位漂移所引入的测量误差,并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的Q值.   相似文献   

12.
一种微波及毫米波滤波器的精确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微波及毫米波滤波器精确设计方法:由滤波器的原型参数,导出滤波器的广义阻抗变换系数;采用模匹配法或耦合积分方程技术等数值算法精确计算各个耦合结的S参数,进而转换成广义阻抗变换系数;通过插值,获得满足原型要求的滤波器各个耦合结的结构尺寸以及谐振腔长度,将结构参数代入模匹配程序、HFSS或CST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与预期值一致。设计了26GHz矩形波导带通滤波器,模匹配法和HFSS以及CST软件的仿真结果、测试数据与设计要求一致,说明该种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联邦滤波器的新型故障检测结构及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器的故障检测结构,该结构利用各局部滤波器和参考滤波器共有状态之间的残差进行故障检测.并提出了2种故障检测算法:χ2检验法和Elman神经网络检验法.以组合导航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其它算法相比该算法计算简单、可靠,不但可以快速检测出外部传感器及参考系统故障,且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能,能快速检测出故障并进行隔离,使融合后系统依然保持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数字信道化中窄过渡带滤波器组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频率响应屏蔽(FRM)的窄过渡带奇型排列非最大抽取滤波器组高效结构。在设计该结构的原型滤波器时,首先通过对原型滤波器进行插值得到FRM上支路的滤波器,然后将信号延时与插值后的滤波器相减得到位于下支路的互补滤波器,再利用屏蔽滤波器对插值产生的多余镜像进行屏蔽,最终得到所设计的FRM滤波器。对该改进结构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改进结构的正确性。与多相滤波器组结构相比,采用该结构可节省约80%的乘法器资源。由于该改进结构中将抽取提前,降低了系统采样率的限制条件,可以直接应用于高速采样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a simple yet numerically robust technique, using autoregressive linear filters, to remove unwanted “colored noise” from solar wind and radiation belt electron data at sub-daily resolution. The remaining signal is then studied using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linear prediction filters to represent the driven portion of the linear dynamics that describe the coupling between solar wind speed and electron flux. Sub-daily resolution response profiles covering magnetic L-shells between 1.1 and 8.0 RE are presented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daily resolution response functions. Namely, while there is strong global coherence governing electron flux dynamics, there are at least two distinct responses. The first response is an immediate dropout of electrons between L = 4 and L = 7 that is at least a partly adiabatic effect associated with enhancements in the ring current. This is followed by a 1–2 day delayed enhancement across the same L-shells that is likely a result of increased radial diffusion. The second response is an immediate enhancement seen between L = 3 and L = 4 with a typical duration of less than one day. Plausible explanations for this second response are briefly discussed, but neither empirical nor theoretical evidence can establish conclusively a definite physical cause. Finally, the response profiles show significant solar cycle and seasonal dependencies, indicating that better model output might be achieved with: (1) additional simultaneous solar wind inputs; (2) more sophisticated dynamical model structures capable of incorporating non-linear feedback; and/or (3) time-adaptive linear filters that can track non-stationary dynamics in time.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导出了螺旋结构日珥内螺度的表达式,并利用观测资料计算内螺度.结果表明,内螺度的大小与日珥的稳定性有关;宁静日珥的内螺度较小,爆发日珥的内螺度较大;在日用从宁静-爆发-匀速上升的演化过程中,螺度将不断积累-释放-转移到日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一模型滤波器在未知或不确定的系统参数下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模型自适应估计(multiple model adaptive estimation,MMAE)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卡尔曼滤波代替传统的卡尔曼滤波,比如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EKF和UKF被用来作为多模型自适应估计的子滤波器,从而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同时,还将该方法应用于基于弹道导弹模型的组合导航中实现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EKF和UKF算法比较,改进的滤波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模型滤波器适应性差的问题,并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滤波器的伺服系统谐振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行仿真伺服系统(转台)中存在的机械谐振问题,在分析传统陷波器及二阶低通滤波器谐振抑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二次谐振抑制数字滤波器.该双二次型数字滤波器结合了传统陷波器和二阶低通滤波器的特点,能够将谐振点和反谐振点同时抑制.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该双二次型数字滤波器能够同时抑制正反谐振点的原理,并将该滤波器加入到了转台系统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在提高跟踪精度的同时有效拓宽了系统的带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