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操纵负荷系统是人在回路仿真系统中的负载模拟装置,它要完成对飞行员十分敏感的驾驶杆力和脚蹬力的仿真,其部件模型的设计满足了操纵负荷系统的通用性。此操纵负荷系统在某型机工程模拟器上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符合直升机飞行模拟器鉴定标准的C级要求。  相似文献   

2.
根据一例飞机地面检查中出现的故障,研究了机械操纵分系统和控制增强分系统组成的人工飞行控制系统工作时对驾驶杆行程和驾驶杆力的影响。两个分系统同时工作比仅机械操纵分系统单独工作,驾驶杆行程会缩小,缩小的比例与控制增强分系统的权限相等,但平尾的偏度保持不变,飞机的操纵性不受影响。采用杆力传感器的控制增强分系统工作后,当驾驶杆推拉到缩小后的极限行程附近时,可能会出现抵抗力、回弹力。  相似文献   

3.
自动驾驶信号仿真系统能够模拟某型教练机进行自动驾驶操作时所需要的动态信号。解决飞机地面试验时无真实动态的飞机攻角、高度、马赫数等大气机数据以及飞机姿态角、升降速度等惯导数据信息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某型教练机自动驾驶信号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在位形空间中受约束系统的几何性质,对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及所受的约束力进行研究。通过引入法空间及切空间的概念,实现了机器人运动及力的解耦控制,从而简化了控制系统。通过对双臂机器人系统的位置/力动态混合控制的数字仿真,说明本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飞机驾驶杆纵向操纵最大杆力超规定故障,通过对操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该故障的方法及预防措施,为排除类似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汽车驾驶训练模拟器是一种能正确模拟汽车驾驶动作,并能在主要性能上获得实车驾驶成觉的训练装置。达些动作包括起动、离合、挂档、直线行驶和转向,加速和刹车等。各个操作器的布置与实车一样,并有与实车相近的运动范围和相似的力的感受,还具有视景系统和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电传飞控驾驶杆操纵的机械传动部分采用CATIA和LMS/MOTION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对该操纵系统的杆力、杆位移及阻尼特性进行分析,提供直观和形象的杆力信号传递过程,同时验证其提出的设计参数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先简述有人驾驶飞机飞行操纵系统中人感系统的理论基础,实现杆力梯度F_p~(ny)为常数时的措施,以及几种典型的人感系统。最后提出水平起降航天飞机操纵人感系统的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使飞机在各种高度和速度时具有统一的操纵性,因而在水平尾翼操纵系统中装置了AT-3型力臂调节器。这种力臂调节器能自动地调节驾驶杆到水平尾翼和驾驶杆到载荷感受器之间的传动比,使飞行员能在各种高度、速度时获得比较真实的杆力变化规律。十几年以来,AT-3产品在各主机厂和海、空军机场不断发生力臂卡死故障,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经调查分析,力臂卡死的主要原因是AT-3力臂调节器工作过程中,JD-1A电磁吸入式继电器切断电源后,活动铁心不释放(即卡死)所致。 JD-1A继电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飞行员的角度谈谈歼击机、强击机的操纵性能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即驾驶杆位移、驾驶杆力和飞机跟随性来评定飞机操纵性能问题。文中列举了具体飞机作为例子,说明飞机的操纵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民用飞机驾驶舱门系统安装在飞机舱内,用于阻隔驾驶舱和客舱,除供机组人员正常进出驾驶舱外,必须具备防弹及防侵入功能,防止非机组人员抢夺飞机控制权,为机组成员提供安全保护。从驾驶舱门系统抵御穿透适航条款解读入手,对适航审定要求进行研究解读,提出一种民用飞机驾驶舱门抵御穿透试验方法,给出子弹选择、危险弹道确认、枪击点筛选、试验件构型准备等试验实施细节和要求,并以某型民用飞机驾驶舱门系统研发以及抵御穿透适航审定为基础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驾驶舱门抵御穿透试验方法有效,满足条款符合性,能够为飞机驾驶舱门设计研发以及适航符合性分析验证和相关条款的适航审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淼  肖刚  王国庆 《航空学报》2020,41(4):323541-323541
飞机驾驶机组由20世纪50年代的5乘员驾驶模式减少到了目前的双乘员,然而为了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以及减少双乘员认知不同、操作不一致所带来的安全性隐患,开展了单一飞行员驾驶(SPO)模式研究,SPO是新一代商用飞机发展方向核心技术之一。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是描述面向商用飞机单一驾驶员、驾驶舱智能自动系统以及地面航空公司操作员协同实现的飞行驾驶模式。本文首先对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系统组成及其系统架构进行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下飞行员、空管系统、航空公司三方协同过程与现有模式的差异点;然后,针对商用飞机主要飞行过程,建立了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下各飞行过程组织架构;最后,搭建了面向SPO的远程操控演示验证系统,经过飞行员操作评价,基本可以获取到机上操作所具备的驾驶感受,同时对于飞行计划更改、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更为便利。通过上述内容研究,为中国商用飞机开展单一飞行员驾驶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飞行控制系统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熙 《航空学报》1997,18(1):17-21
着重从飞行控制系统角度谈有人驾驶飞机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分析了系统杆力、传动比、间隙、摩擦力以及飞控伺服作动器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用矢量图简明地反映飞机产生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可能性和趋势。对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现象的分析、处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46年8月26日,刘善本等十多人驾驶美制C-46型轰炸机降落在延安。 1947年,杨培光驾机飞往我解放区。 1949年1月15日,刘焕统等驾驶美制C-46型运输机,由山东投奔我解放区。 1949年2月,张雨农、黄文刚、任永荣、黄友善等驾驶美制B-24型轰炸机,由上海飞奔解放区。 1949年4月17日,杜道时、都子仪驾驶美制C-47型运输机,由台湾新竹飞往大陆解放区徐州。 1949年10月16日,江富考等驾驶美制C-47型运输机,由台湾嘉义飞往大陆解放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J-7、JJ-7飞机平尾操纵系统特性的对比分析,论述JJ-7飞机平尾操纵系统质量不平衡的作用,在实际飞行中,舵偏角对驾驶杆力输入的相位延迟较大,这是引起飞机“纵向摆动”原因之一。并就现时可能的条件下,建议改善平尾助力器之动态性能,从而改善飞机操纵系统的飞行品质。  相似文献   

16.
某电传民机驾驶舱操纵机构采用超控杆的连接形式,该种机构重量轻、维修性好,但是故障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其驾驶杆操纵机构的原理和物理特性,对其正常模式和单侧驾驶杆卡阻故障模式进行建模,并对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和杆力特性品质评估,结果表明:该种操纵机构在故障模式下的杆力特性品质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安装在无拖曳卫星上的各种高精度加速度表和梯度表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空间科学研究,各项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物理和对地球的观察,牵涉空间飞行的低轨道卫星的轨道的准确测量,卫星对大地测量,重要课题还有地球重力场中短波部分的测量,无拖曳卫星最适合于这些领域的研究。无拖曳飞行指的是施加在卫星上的全部非引力守恒力被一个拖曳力控制系统(DFC)抵消掉了,此外守恒力补偿的各种比例推进器,DFC(拖曳力控制)系统有各种空间静电加速度表组成,也可以组成一个梯度表,这些表可以测量相应的非地心引力,灵敏度很高(如1Pg),加速度表信号作为DFC系统的输入信号,也可用所谓的内部寄生力来限定,内部寄生力可以提高系统的各种物理性能,即直接将该力施加至加速度表内的质量块上。本文阐述两个实际热动力寄生力的热动力基础理论,两种热动力寄生力作用在加速度的质量块上,同时本文还给出这些力的大致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提高PIV测量速度场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精细的等离子体诱导速度场,给出了物面附近等离子体诱导流场的速度型,通过微分形式的N-S方程和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分别求解了介质阻挡放电诱导的等离子体体积力,得到了体积力的空间分布,分析了载波频率对等离子体诱导体积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所采用的电极布置方式,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诱导流场沿射流方向的体积力强于垂直射流方向的体积力;峰峰电压为12kV时,在10~45kHz的载波频率范围内,随着载波频率的升高,体积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首先,按照空间系统的采办类型将美空间系统分为试验型系统和操作型系统,并介绍了美军两种类型的空间系统试验鉴定管理机制;其次,从试验技术、试验模式、试验手段、试验资源和试验能力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美军空间系统在轨试验的主要做法与特点;最后,对我国空间系统在轨试验的发展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包含末端执行器设计及柔顺控制方法的在轨柔顺抓捕技术是空间机械臂进行空间探索与实验的基础。基于DELTA型并联机械臂,拓展设计了针对非合作目标抓捕的空间机械臂串并联混合型末端执行器及其基于主动柔顺控制的位置-力阻抗控制器。利用ADAMS与MATLAB对末端执行器系统进行了控制仿真,分析了影响柔顺抓捕控制的关键参数。结果证明设计的末端执行器可以有效地对非合作目标进行抓捕,且抓捕具有一定的柔顺特性;表明影响柔顺抓捕控制的关键环境阻抗参数为环境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