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铠先生是我国台湾省中央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华飞碟学研究会顾问,宋先生对不明飞行物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刊出本文意在使广大读者对台湾的 U F O 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子骥 《飞碟探索》2006,(5):10-11
蔡章献先生是台北市天文协会的理事长,台北市立圆山天文台的创始人、前台长。同时,他还是台湾中华飞碟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现在台湾飞碟学会的顾问。他对UFO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台湾学术界有着极大的影响。2005年,他应《飞碟探索》之约,对广大的UFO爱好者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不明飞行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飞碟研究冷热析孙凤武飞碟问题在中国公开引发,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18年,其间冷冷热热、热热冷冷。什么是飞碟研究的“冷热”?就是社会公众对飞碟现象的关注程度、飞碟研究的兴旺程度、新闻媒介报道飞碟的频数等等的综合情况。目前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飞碟“冷”的时...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德国飞碟学协会在莱因河畔法兰克福市举行成立大会并首次进行正式登记.德国飞碟学协会是一个从事与不明飞行物,即UFO有关的所有异常现象研究的机构.该协会下设  相似文献   

5.
陈育和 《飞碟探索》2009,(12):24-25
多年来关于飞碟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对于这些年不明飞行物的构造和推进动力源,一直是科学家和飞碟爱好者猜想和研究的重点之一。关于飞碟动力来源的猜想之一就是电磁能说。那么这些电磁能来源于何处?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飞碟造访地球如何补给能源?有一些秘鲁和意大利的学者在几十年前曾经有过一种研究推断。  相似文献   

6.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本文作者蔡章献先生是中华飞碟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台北市天文协会理事长,前台北市立圆山天文台创始人、台长。蔡先生对UFO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台湾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全球科学界人士对于外星人存在与否,以及外星人是否到过地球一向争议颇大。无论...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的洪荒时代发生过飞碟案吗?这在飞碟学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的文章在论述了。那么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 ,人类的上古时期也发生过飞碟案吗?本文认为不但确实发生过飞碟目击案 ,而且飞碟还深深地介入了人类进化。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看这类现象的呢?对于处在蒙昧状态下的原始先民来说 ,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思考是不可能的。所以 ,对事物的不理解而导致对它的夸张的描述 ,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例如 ,从许多自然现象的离奇描述中 ,我们就可以分析出风雨雷电来。我们也可以从古代先民的荒诞描述中窥到其他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真实情况。对于飞碟…  相似文献   

9.
飞碟与人类     
飞碟或许是人类所面对的最大的、最难解开的谜。据说在当今的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人相信或相信过飞碟是真实的。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飞碟纯属无稽之谈,是某种未知的自然现象,或是某些狂热分子头脑中的一种幻觉。飞碟研究中的主要流派认为,飞碟来自遥远的外太空和外星球,而飞碟上的乘客和驾驶员则是神秘的外星人。其中主要的一类,据说是个头只有1.5米左右的小矮人,俗称小绿人,或许是因其皮肤呈现绿色的缘故。1967年,剑桥的一位研究生约瑟琳·贝尔,在太空中发现了一种可以有规律发射脉冲电波的物体。起初,贝尔和她的导…  相似文献   

10.
一直记得1981年5月的一个晚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直径30余厘米的黄色UFO拖着3米多长的橘黄色光带,在我们山东省利津县第三中学上空无声飞过,飞行时间大约5分钟。当时,我们全班连同正在晚自习辅导我们语文的黄全禄老师一起惊奇地大声喊:“飞碟,飞碟!”那个晚上,我们250余名师生沸腾了,在议论着关于飞碟、百慕大的种种传奇……  相似文献   

11.
飞碟研究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古代史书就曾有关于飞碟的记载,现代飞碟现象的研究始于1947年6月24日在美国华盛顿州上空看到9个盘状飞行物之后.人类对飞碟探索了40多年,至今仍没能解开这个谜.现代飞碟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飞碟是外星人所为,是地外文明的表现,目前这种观  相似文献   

12.
许多对飞碟持反对论的人们常说目击飞碟的多是一般愚夫愚妇,很少有知名度高的人士。事实上知名人士目睹飞碟者也相当多,只是基于一些因素没正式发表而已。  相似文献   

13.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14.
《飞碟探索》2005,(5):40
《飞碟探索》飞机场是中国惟一探索不明飞行物的专业性杂志,本着“服务读者”的原则,要本刊编辑部成立了“飞碟之友读书会”,为广大会员提供最新的、种类齐全的、精彩的飞碟图书和最有价值的飞碟研究资料,同时为会员进行交流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5.
飞碟学是研究不明飞行物的一门新学问。在全世界,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恐怕莫过于不明飞行物了。在文明世界,每个人至少都听说过UFO,即使缺乏现代通讯设备的穷乡僻壤,与此吻合的见闻描述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飞碟学不像天文学等科学那样,仍然属于非主流科学领域。这种状况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飞碟现象是飞碟的外在表现,是表面的、多变的。它是人们自己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及作为感觉器官延伸物的各种观测仪器的直接反映,它更多地被记录在飞碟接触报告中。飞碟本质是飞碟的内在方面,是隐含的、相对稳定的、单一的。它是飞碟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飞...  相似文献   

18.
许多目击事件中 UFO的空中运行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其中如果一部分 UFO是外星球先进的太空飞行器,那么它对地球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大的启示。于是,国内外的一些科学家开始进行对飞碟的技术试验研究。 目前对飞碟的试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仿制圆盘形飞行器 这类技术试验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仿制外形为圆盘形的飞行器,力求从外形上接近观察到的飞碟,以此希望获得更佳的飞行性能。而其动力装置仍是目前常用的喷气式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从动力系统看,这类飞行器与我们现在的各种飞机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走近飞碟     
飞碟研究者普遍认为,20世纪四血十年代是现代飞碟研究兴起的传统时期,这个时期记录下了大量其本质尚需进行科学研究的不明飞行物的目击报告,但无论如何不要奇怪,在美国目击UFO的最高潮的时间远比飞碟研究的兴起早得多!  相似文献   

20.
研究UFO之谜,当然不能离开时空。因为有一种观点就是,飞碟来自过去或者未来的地球,而飞碟的评价之所以可以“姿意妄为”,是因为它们拥有或者借助了“时间机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