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卢廷钧和MSC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高良文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后的体会以及对他们学习、工作的帮助;他们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刊今后能够更好地选题策划、服务于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办好我们的期刊。本刊编辑部我是《航空制造技术》杂志的忠实读者,通过阅读和学习《航空制造技术》,从中获得了有益的信息和知识,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技术动态。《航空制造技术》是一份非…  相似文献   

2.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云马飞机制造厂技术处丁尚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邹冀华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相关文章后的体会以及对他们学习、工作的帮助;他们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刊今后能够更好地选题策划、服务于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办好我们的期刊。本刊编辑部云马飞机制造厂科技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订阅的《航空制造技术》杂志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我作为一名从事飞机制造技术的热心读者,对贵刊更是情有独钟。2005年初,我阅读了2004年《航空制造…  相似文献   

3.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兵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丘宏俊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各自畅谈了阅读本刊的体会和收获,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特别是在有关飞机装配技术、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深入、具体的意见,为本刊今后更好地策划选题、服务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我们在此向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广大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共同把期刊办得更好。本刊编辑部我是《航空制造技术》的忠实读者,《航空制造技术》是一本在航空制造领域非常有影响的刊物,通过阅读该刊物,可以获得很…  相似文献   

4.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西飞国际机加科张泽新和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胡铭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各自阅读本刊后的体会以及对本刊刊登的一些文章的理解,并对我刊的选题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对两位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以后广大读者能及时地反馈您的感受及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热切期望读者与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期刊越办越好!本刊编辑部综合性制造技术刊物《航空制造技术》,作为面向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市场的权威刊物使我扩大了视野,了解了制造业的发展。每期的“产品聚焦”使我对于各…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理工大学高效切削及刀具实验室长期从事切屑折断控制技术、难加工材料高效切削技术、硬态干式切削技术、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室有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切屑控制及高效刀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先进加工技术与智能制造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与刀具开发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支撑平台。通过基础研究应用化、应用研究实用化、科技成果价值最大化、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共同构建了紧密的高效切削与刀具技术的产业化联盟。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以科研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了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供给和研究成果转化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6.
利用刀具磨损检测技术,拍摄刀具后刀面磨损图像,以磨损图像为基础,分析刀具磨损状况、确定刀具磨损量,然后采用离散刀具磨损过程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长时间切削刀具磨损的仿真。对刀具磨损检测仪的原理、构成及检测过程等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难加工材料切削参数优化、新刀具选用试切方面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7.
读来读往     
随着激情夏日的到来,《航空制造技术》首期刀具专刊与大家见面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以往的收获。本期中,专稿针对国内外绿色切削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做了总体的介绍与分析,提出系统深入地研究新型绿色切削技术及其应用具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黄春峰和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陈冬梅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的体会。对于我刊能够及时服务于读者,对读者有所帮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也希望其他读者能把你们阅读本刊的感受或对本刊的服务需求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我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本刊编辑部我是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一名科技人员,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科技情报的研究工作,是《航空制造技术》杂志的忠实读者,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当中我受益匪浅。2005年为配合我院“航空推进技术验证(APTD)”计划的开展,我准备撰写…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航空动力机械切削加工的生产效率,促进航空发动机整体制造技术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内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非常重视先进切削刀具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并逐渐认识到可转位刀具及高效、高性能切削刀具与传统刀具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胡晓群和宝成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曾飞龙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相关文章后的体会以及对他们工作的帮助;他们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刊今后能够更好地选题策划,服务于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办好我们的期刊。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读来读往     
在本期“读来读往”栏目中,我们摘录了西飞国际科技办何亚民和中国一航吉林航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王鹏两位读者的来信,他们分别谈了阅读本刊相关文章后的体会以及对他们工作的帮助;他们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本刊今后能够更好地选题策划、服务于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希望广大读者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办好我们的期刊。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冷等静压氧化铝陶瓷生坯干切削中出现的刀具磨粒磨损严重等问题,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制备后刀面织构化硬质合金刀具,对氧化铝陶瓷生坯干切削加工,研究后刀面织构化刀具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干切削氧化铝陶瓷生坯过程中,刀具前刀面仅有轻微磨损,后刀面有较为严重的磨粒磨损。相比硬质合金刀具,后刀面织构化刀具能有效降低刀具磨损,且织构沟槽平行于主切削刃的后刀面织构化刀具(AT-1)能有效提高刀具耐磨性。研究发现后刀面微织构在干切削过程中存在"衍生切削"现象,"衍生切削"能切除刀-工接触表面中的硬质点,避免硬质点加剧刀具磨损;微织构还有储存氧化铝粉末切屑的作用,这进一步减少硬质点对刀具后刀面的影响,延长刀具寿命。  相似文献   

13.
超声椭圆振动精密切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传统超声振动切削加工中刀具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高频摩擦使刀具承受交变拉压应力,导致刀具疲劳崩刃。超声椭圆振动切削技术使刀具以椭圆振动轨迹对工件进行切削,避免了刀具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有效抑制了刀具的崩刃破损;同时,将刀具前刀面与切屑之间有害的摩擦力变为有利的切削力,增加了刀具的剪切角,降低了切削过程中的吃刀抗力,提高了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4.
读来读往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知名刀具厂商也纷纷携新品高调亮相。本刊以此为契机,密切关注刀具与切削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推出了精彩纷呈的2013年刀具专刊。本期专稿由山东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钛合金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和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近年学者们尝试采用微织构刀具来解决。本文综述了微织构刀具在钛合金切削加工中的应用,分析了微织构刀具在改善表面质量,降低切削力、刀具磨损、摩擦因数和切削温度等方面的切削机理,并指出微织构刀具切削钛合金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从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的精度控制、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的选择以及金刚石超精密切削刀具的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先进的切削技术和刀具是我国发展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能源工业和配套的模具工业必备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切削技术和刀具,为发展我国制造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未来刀具     
刀具技术在航空制造等领域进入了以发展高速切削、开发新的切削工艺和加工方法、提供成套技术为特征的新阶段。不断寻求开发新型刀具材料、优化刀具结构设计、研究刀具涂层技术以及先进切削润滑冷却工艺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读来读往     
成功举办的CIMES2012带来了世界机械加工行业的系列先进技术与产品,紧跟切削加工发展的新形势,本期特别推出了栏目异彩纷呈的刀具专刊。专稿中,山东大学李士鹏分析了MeSiN刀具涂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封面文章介绍了山特维克可乐满刀具在钛合金铣削方面的新进展;论坛分析了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的特点、刀具选择及发展趋势";刀具设计"、"刀具应用"、"刀具监测"及"技术前沿"栏目从科研单位、用户和厂商等多角度出发,分析了刀具设计、应用、监测的新技术及难点,并提出了解决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切削对加工工艺及刀具轨迹的不同要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推广高速切削应用的方式,即对常规数控编程系统所产生的刀位文件作改进与优化,使其满足高速切削技术的要求,从而使得在原常规机床进行加工的零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移到高速机床上加工,减少重复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