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气动设计及实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流程,并据此设计了矩形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接着对其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研究,给出了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来流马赫数、飞行迎角及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最后设计了实验模型,并进行了高焓风洞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及高焓风洞实验验证均表明:本文采用的设计方法可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设计的进气道达到了相应的设计要求,本文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流动,数值模拟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2.
风洞收缩段曲线气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新的风洞收缩段曲线的设计方法,即UG参数化收缩段壁型曲线设计.采用商用软件fluent对这种收缩段曲线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好的流场品质,对于风洞的设计以及流动优化提供了新的设计思想.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应用了该研究成果加工制造了一座低速风洞,并对风洞流场进行了校测,对比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并进行了流场性能分析.该设计方法可以应用推广到风洞设计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高速飞行器折叠翼/舵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从工作时序入手阐述了折叠翼/舵总体设计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流程,建立了结构设计通用指标体系并梳理了折叠翼/舵结构设计的设计流程、仿真分析和试验,针对折叠翼/舵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可为高速飞行器折叠翼/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按传动最有利条件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设计的优化方法,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初步分析,由此得出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论。无论是对于曲柄滑块机构的解析设计还是图解设计,这些结论都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航空发动机离心叶轮的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用于离心叶轮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学科涉及气动、结构、强度。建立离心叶轮多学科设计优化数学模型,开发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采用此法对某航空发动机离心叶轮进行多学科设计优化,有效降低了叶片和轮盘的最高应力,减轻了重量。  相似文献   

6.
火箭在点火、发射、分离等时刻会受到冲击激励,影响箭上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设备损坏。因此,针对箭上设备进行相应的缓冲设计研究十分必要。提出了较为新颖和高效的设计思路,采用产品设计与缓冲试验仿真预示迭代进行,最终运用试验验证的设计流程,大大缩减了设计周期和设计经费;同时,首次提出采用半正弦冲击等效冲击响应谱进行冲击仿真的试验预示技术,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仿真技术的有效性。形成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流程对产品设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在设计PCB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所带来的危害入手,重点阐述了混合信号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过程,就主要的设计线路如地线设计等,从电路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混合信号PCB设计过程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某型号试验件施加扭转方向的激力,设计加工了一个转接件.对模态试验进行简介,对不同设计的转接件进行动特性分析.通过典型算例进行了有无剪切孔转接件的对比,讨论了截面形状对转接件频率、应力、位移的影响,并提出转接件设计改进的结论.文中提出的方法和所得结论对转接件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型无人机姿态回路的简化配置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无人机的最简控制设计思想,并就姿态回路进行了两种最简控制结构(PI型、PID型)的设计。为了提高最简控制性能和设计效率,将输出反馈LQR控制理论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解决飞行控制的跟踪问题。通过对某无人机姿态回路的最简控制设计表明,姿态回路的最简控制策略是成功的,控制系统的性能取决于最简控制结构,输出反馈LQR不仅具有很高的设计效率,而且能对最简控制结构进行规范描述。  相似文献   

10.
乘波体构型应用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高效地捕获预压缩后的气流;二是通过优化,可以实现飞行器的高升阻比性能设计。基于这两个优势,乘波概念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进气道气动一体化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乘波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前者主要利用乘波体高效捕获预压缩气流的特性,而后者则同时利用乘波设计的两个优势。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将乘波概念应用于机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的两大类方法,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归纳总结出"通过设计基准流场进行流向设计、应用吻切理论或几何拼接方法进行展向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分析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试验设计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以空气动力学试验设计为背景,介绍了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风洞试验中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OFAT(One Fact at A Time)和现代试验设计方法MDOE(Modern Design Of Experiments)在试验目的、组织策略和试验结果3个方面的区别,分析了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的优势;从试验样本选取、模型建立和结果分析3个方面梳理了现代试验设计方法的现状,着重介绍了试验设计中的填充设计和序贯设计两大类试验样本选取方法;对所述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算例演示;讨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建造中的我国低速增压风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在我国建造低速增压风洞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低速高雷诺数风洞发展现状;提出了衡量现代生产性风洞性能的标准;给出了正在建造的我国低速增压风洞的主要技术性能及设计和建造中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迎着知识经济和军事经济的到来,现代军事科技和现代战争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围绕现代战争的模式和特点,着重阐述了如何找准现代武器装备建设的切人点和支撑点。应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驶入一条高速度、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运用CAD辅助设计塑料模具,是现代模具设计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针对许多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该项技能薄弱的现象,分析在培养学生该项能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塑料模CAD设计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善斋 《强度与环境》1994,(4):0051-0055
简要介绍可靠性设计法在试验设备设计中的应用,并对某型号部件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获得了总体分布和有关参数。最后,用可靠性安全系数检验了该部件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16.
ARX是新一代面向对象的AutoCAD开发环境,在介绍其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对风洞应变天平CAD系统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的建立、阻力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应用MFC实现图形用户化界面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技术。ARX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特性改变了传统CAD软件的开发模,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GPS/MAP实现智能低空突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空突防在现代战争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向着智能和自主式的方向发展,本文研究了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数字地图(MAP)实现智能低空突防的几个关键问题。文中首先研究了智能低空突防的定义,给出了采用GPS和MAP实现智能低突防的总体方案和工作原理,其次研究了电子数字地图的设计,包括电子数字地图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及软,硬件设计要求等。再次,研究了MAP与GPS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AFC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减小轴向力测量干扰的高精度测力天平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风洞试验技术的发展对风洞天平测量精度的更高需求,研制一台六分量杆式高精度轴向力测量天平,应用新型轴向力测量元件结构形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轴向力结构设计采用将测量元件置于天平轴线上的"设计中心位置"的方式,并通过在测量梁上设置铰链以及轴向力测量梁的非对称设计,最终使各气动载荷分量对轴向力的干扰应变输出近乎为零,彻底解决了杆式应变天平轴向力的测量干扰问题。同时,该设计还改善了天平各分量载荷作用在轴向力测量梁上交错复杂的应力分布状态,提高了天平的长期稳定性。天平校准和标模试验结果表明,该天平轴向分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准度,可满足现代风洞试验的高精度轴向力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GM(1,1)改进模型的建筑物沉降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代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对其未来的变形趋势进行准确地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灰色GM(1,1)模型存在的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优化背景值和初始条件的GM(1,1)改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定量分析与即时预报.通过与原始模型和其他模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本文所研究的改进模型在精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更加适用于基础沉降的预测,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叶型设计是现代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气动热力领域最基础的研究内容,叶栅试验是叶型设计方法探索、工程设计验证中经济快捷的重要工具,在现代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和涡轮叶型气动设计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试验环境和条件的模拟是叶栅试验技术的核心和关键,随着叶型设计技术发展与叶型性能的进步,叶栅试验技术亟需在流场周期性、轴向密流比、三维效应、低雷诺数以及非定常效应等环境模拟方面进行拓展和完善,以便更准确可靠地获取叶型总性能的变化规律,为研究引起性能变化的流动机理和流场特征奠定基础。本文概述了叶栅试验技术发展历史,并对近年来技术研究新方向、新领域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