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韦伯卫星是一颗重27lb的低轨道卫星,用阿里安40火箭于1990年1月21日发射进入500km的极地轨道,进行几项有效载荷的试验,这是为韦伯州立大学学生研究而开发的试验。有效载荷包括一台改进的彩色CCD相机和视频闪光数字器。由应用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位于韦伯州立大学(WSU)校园内的地面站由学生和他们的指导教师在那里监控星上系统并进行试验和观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景泉 《中国航天》1995,(12):13-14
现代战争与战场卫星应用王景泉人类战争在经历了以物质流为特征的冷兵器时代、以能量流为特征的热兵器时代以后,现已进入一个以信息流为特征的高科技形态战争时代(即信息战时代)。信息战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在由主战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支援保障系统组成的作战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践五号卫星及其飞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五号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到8月8日,已经完成其在轨90天的科学试验使命。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利用其寿命潜力开展平台技术试验。该卫星是一颗科学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辐射探测、单粒子效应及对策研究、空间流体科学试验、新型航天器新技术试验。卫星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卫星研制通过招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实施。实践五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发的CAST968小卫星平台的推出和应用。这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考虑到现代小卫星市场需求,不失时机地抓…  相似文献   

4.
王宏伟 《中国航天》1998,(7):38-39,44
孕育中的海上卫星发射计划王宏伟一、计划的由来早在80年代后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就曾设想建设海上卫星发射场,但到1995年海上卫星发射计划(即海射计划)才被正式提出。这一计划由多国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实施。主要投资者是美国的波音公司,它在该项目中占有4...  相似文献   

5.
天兵 《中国航天》1997,(6):13-15
向公众直接转播电视或声音的人造地球卫星叫直播卫星,也叫广播卫星。它是卫星直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空间直播发射台的作用。一、卫星通信新概念直播卫星是由通信卫星发展来的,但二者又有区别。例如,一般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输出功率仅10W左右,发射到地面的信号须用较  相似文献   

6.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利略(Galileo)计划是由欧盟提出的,由民用部门控制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继已有的EGNOS欧洲静止轨道导航重叠服务)计划之后,欧洲朝着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技术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伽利略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系统,能够与GPS全球定位系统兼容,空间部分的核心星座计划由18~22颗卫星组成。系统建成以后,能够与新一代GPS系统一起构成本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向全球用户提供卫星导航信号。知利略系统的开发、建设及将来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将为欧洲带来巨大的直接或间接效益,为21世纪欧洲工业界在高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1998,(10):40-40,45
美国侦察办公室已揭下罩在美第一颗“间谍卫星”上面的神秘面纱。这颗1960年发射入轨的信号情报卫星是用来确定前苏联防空雷达的类型和位置的。该卫星重19公斤,是随美国海军的子午仪2A导航卫星由雷神/艾伯尔星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为了保密,带有信号情报有效载...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已把卫星应用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航天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紧密联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三大部分组成。这不仅与世界航天观念接轨,还统一了我国各界对航天范畴的认识,使我国从事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研究的部门、机构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卫星应用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卫星应用产业化首先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通信系统、对地观测体系等),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1997,(7):20-20
首批五颗铱卫星升空由66颗卫星组成的铱全球通信星座的建设工作已经正式拉开序幕。5月5日,在因1月份卡角的发射失败而推迟了近4个月后,麦道公司的一枚德尔它2运载火箭终于离开了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发射台,将铱系统中的首批5颗卫星送入太空。发射取得了圆满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思想和信息化手段,以模型为核心、关系追溯为手段,集合测控分系统技术指标、设计经验等知识信息,提出一种基于MBSE的小卫星测控分系统建模设计解决方案。利用模型承载文档,显性化经验、信息、关系,形成基于模型的知识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解放设计师,实现知识经验的数字化模型化承载,为小卫星测控分系统由经验设计向仿真设计转变,由基于文档到基于模型的研制模式转变,由实物验证向虚拟和实物验证相结合转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