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召开了2002年学术交流会。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空间中心、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总参测绘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五院总体设计部、五院总体专业技术部等单位,共16个单位的约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还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发来的贺电。  相似文献   

2.
第一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2013年7月25—26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主办。来自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核技术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2月27日,北斗宣传研究与传播中心(以下简称"宣传中心")正式依托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成立,北斗系统宣传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委员汪鸿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庄国京、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笃周、研究所所长原民辉等领导、专家,参研单位代表和新闻媒体出席了宣传中心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14日至16日在成都召开了2006年度“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委会暨航天第十信息网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一院702所、二院二部、八院509所、五院的研发部、总体部和控制与推进系统部、兰州物理研究所、以及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14个单位,共有70名代表。大会由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主任向树红研究员致开幕词,对与会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一年来在运载器、航天器…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19日.中国宇航学会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委员换届会。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秘书长杨俊华,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任委员卿寿松、副主任委员王琳、杨双进、李雁君及各位委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09,18(2):131-132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在空间热物理方面的技术进步,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第九届空间热物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总体部热控工程技术研究室协办。欢迎本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从事空间热物理研究的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踊跃投稿。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1995,4(2):1-4,18
1 概况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95年会于1995年4月3日~6日在江苏无锡市召开。共有七个单位的43名代表到会,其中该专业委员会委员11人。这是第三届委员会组织的第二次学术交流活动,有两个交流议题。其一是总结交流实践四号卫星总体和分系统设计技术及其在轨运行探测结果的研讨;其二是围绕实践四号卫星的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研发中心碎片实验室研究人员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下,近日,卫星表面多层隔热毯(MLI)空间碎片  相似文献   

9.
会讯     
中国空间学会空间深测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全国18个单位的5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中,交流了高空气球、卫星、火箭等飞行器空间探测方面的有关论文共36篇。探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希季同志就新技术革命和空间站计划所做的题为“空间探测面临的机会与挑  相似文献   

10.
钱骥,卫星总体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于1917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3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理化系,1943年7月毕业,留校任助教。1949年5月,南京解放后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该所二部(代号581)副主任,中科院卫星设计院技术负责人。1968年后,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他还当选为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3年因病逝世。 他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早在4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从事地球物理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10月,是中国宇航学会下属的学术分支机构,它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共同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主持专委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于1988年8月20日在哈尔滨成立机器人专业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由哈工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北钢院、中科院北京自动化所、沈阳自动化所、机械工业自动化所,上海仪表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星光机器厂、风华机器厂、航空航天部一院、二院、五院等全国26个单位从事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专家共28名委员组成,挂靠在哈工大。主任委员由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吴林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厉建中、余达太、谈大龙三位专家担任。在第一次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各位委员认  相似文献   

13.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4):48-48
2006年6月23~25日,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电磁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共有19个单位的4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本届年会承办单位航天二院207所肖志河副所长、无人飞行器分会办公室吕慧英主任、主任委员单位航天八院八部朱士青副总师、副主任委员单位航天8511所李明副所长分别致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黄培康院士出席会议并作了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组建以来,在中国宇航学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领导、委员、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为我国的宇航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5年4月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按照宇学字(2004)第011号文件精神,新组建的第五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从单位的分布有五类,12个专业厂所、大学:1、源专业的研究所和专业生产厂;(中电集团第十八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梅岭化工厂)2、空间能源专业的主要用户;(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509所、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空间飞行器的大学;(哈工大、清华大学)3、空间能源相应专业的大学;(西工大、天大、云南师大)4、对新型空间能源有相应需求的载荷研制方;(中科院空间中心)新组建的第五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从人员结构的分布有多年从事空间能源研制老专家、老教授、中年技术骨干也有新成长起来的青年,75%人员都承担着国家重点空间型号任务。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43.5岁。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学术年会2005年4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宇航学会空间...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1,(1):163-I0003
2011年1月8日,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航天器工程》期刊协办的“2011中国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圆满召开。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工程院范本尧院士,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林益明部长、刘燕宁书记、马世俊工程总师等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6.
简介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0四研究所)是我国专门设计、研制各类空间飞行器的有效载荷、测控系统以及相应地面设备的专业研究机构,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65年6月29日正式建所,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及电子系统与设备、飞行器地面测控和卫星应用电子系统与设备的研制、生产及相应电子学的研究,在卫星通信、遥感、测控技术、微波、天线及高速数  相似文献   

17.
近日,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的预研课题大型太阳模拟器热试验方法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该所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热控室的通力配合下,完成了红外笼、红外加热片和太阳模拟器的对比热平衡试验。  相似文献   

18.
正《宇航总体技术》是我国首个航天领域总体技术类期刊,由我国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部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主办。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作为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总体单位,承担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项目,抓总研制了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13种运载火箭,能够把空间飞行器送入地球任意轨道,能够把我国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能够完成深空探测飞行器发射任务,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和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东方红卫星公司共同完成了某型号卫星的随机力限振动试验。本次试验是力限技术首次在整星随机试验中的应用,通过垂直和水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12日-13日,第五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4家单位近百名嘉宾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