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原五院五○四所),1965年6月29日正式建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及电子系统与设备、飞行器测控、武器装备和卫星应用电子系统与设备的研制、生产、以及相应电子学的研究。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先进。经过50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在卫星通信技术领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1,(11):54-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八大系统组成。其中,载人飞船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第八研究院为主负责研制,运载火箭系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负责研制;空间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为主负责研制;航天员、发射场、测控通信及着陆场系统由相关研究单位负责研制建设;测控通信设备主要由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有关厂所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3.
《空间电子技术》2015,(2):92-94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有效载荷专业组的工作安排,拟定于2015年9月下旬在重庆召开"临近空间信息技术研讨会暨2015年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有效载荷专业组、重庆大学、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需求与军事需求的牵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因其良好的驻留能力和适用于对地观测、通信、打击的大视野和驻留高度,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结合临近空间平流层不受云、雨、雪、雾干扰的气象特点和距离地表高度20~100 km之间的高度特征,分析了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在有效工作时间、成本、设备工作效果相对于卫星和飞机的优势,以及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的在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上的参数约束和目前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的具体分类。根据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的负载能力和运动特性对比当前卫星和飞机上实际应用有效载荷种类和有效载荷性能需求,对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有效载荷进行了讨论。文章着重论证了合成孔径雷达(SAR)有效载荷、可见光有效载荷、红外有效载荷、通信中继有效载荷、武器有效载荷在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上的可行性和应用优势,分析了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有效载荷的发展趋势,为临近空间慢速飞行器有效载荷的发展和有效载荷的应用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4年2月8日下午4时3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随同我国最新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CZ-3A发射成功,把我国又一颗新型卫星——实践四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使我国卫星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星上所有系统工作正常,通过遥测系统,大量数据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地面发送。实践四号卫星是国防科工委根据我国新型运载火箭CZ-3A首次飞行试验的需要与可能于1991年年底将研制任务下达给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具体研制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卫星的有效载荷分系统(6台空间探测仪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与研究中心研制,供配电系统中的一次能源及其控制器部份由电子部天津18所研制,其余系统都由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负责抓总和研制。从整星总体方案设计到总装、电测、大型地面试验、靶场测试、卫星在轨管理等都由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完成。实践四号卫星是一颗空间环境探测及效应研究和新技术试验型卫星,也是我国进行此类  相似文献   

6.
环境一号C雷达卫星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雷达成像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工程由卫星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六大系统组成。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中国科学院参加了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星箭发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测控  相似文献   

7.
小型车载测控地面站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所正在研制的车载测控设备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外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航空航天飞行器测控的需要,提出进一步改进与发展小型车载测控站的几点设计考虑,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支持各类近地轨道的卫星、飞船、运载火箭、飞机等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8.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自1957年12月3日创建以来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五十年。从最初的仅有10个人的测试研究室发展壮大为集遥测系统产品研究、设计、生产、试验、销售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实体。专业范围由航天传感器、磁记录器、遥测及测控系统扩展至现今的覆盖测控通信与卫星导航、MEMS与传感技术、精确制导与信息对抗、卫星有效载荷及微波与天伺馈五大专业方向。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先后研制出代表当时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几代、几十类航天遥测和测控系统,应用范围覆盖了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机、舰船和地面,迄今已获得国家和部(市)级科技…  相似文献   

9.
卫星有效载荷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有效载荷的慨念有效载荷是是指空间航天系统中能直接产生满足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日渐繁荣需求的输出的仪器、设备或装置等物质性有效载荷和执行航天任务的人及其装备组成的航天员系统。广义说来 ,对运载器 ,其所运送的空间飞行器 (载人的或不载人的 )是其有效载荷。文章不讨论这一意义上的有效载荷。狭义说来 ,狭义范围的航天器 (空间飞行器 )包括航天器平台和有效载荷。航天器上用于保证与支持有效载荷工作的仪器设备和系统称为航天器的服务与支持系统 ,包括热控制 ,姿态与轨道控制 ,遥测与遥控 ,能源 ,天线 ,数据管理等。航天器服务与…  相似文献   

10.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大型运载火箭,准备在90年代中后期使用。这种运载火箭能运载136吨的有效载荷,到达1000公里的圆形极轨道。它可与直径15米、长60米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对接。载荷可以是空间站部件,商用空间设备或先进的军用系统。设计要求:宇航电子系统和推进系统能重复使用;发射运转时间短;尽量减少硬件;部件有适应性和通用性以及成本低。  相似文献   

11.
马伟  宣益民  韩玉阁 《宇航学报》2010,31(5):1272-1277
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所处空间独特的热环境及其热控过程的特殊性进行 分析讨论。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热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有效载荷的散热方式和散热效果, 进行实例分析及计算比较,结合飞行器内部有效载荷和能源系统的功耗情况与热控要求,提 出一套飞行器的热设计流程,建立相应的临近空间飞行器热设计模型。本文旨在建立临近空 间飞行器的热设计方法,提升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0月12日-13日,第五届进入、减速、着陆与上升(EDLA)技术全国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承办,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68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4家单位近百名嘉宾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组建以来,在中国宇航学会的关怀和指导下,在挂靠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领导、委员、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为我国的宇航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5年4月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按照宇学字(2004)第011号文件精神,新组建的第五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从单位的分布有五类,12个专业厂所、大学:1、源专业的研究所和专业生产厂;(中电集团第十八研究所、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梅岭化工厂)2、空间能源专业的主要用户;(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八院509所、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空间飞行器的大学;(哈工大、清华大学)3、空间能源相应专业的大学;(西工大、天大、云南师大)4、对新型空间能源有相应需求的载荷研制方;(中科院空间中心)新组建的第五届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从人员结构的分布有多年从事空间能源研制老专家、老教授、中年技术骨干也有新成长起来的青年,75%人员都承担着国家重点空间型号任务。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43.5岁。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学术年会2005年4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九届中国宇航学会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几项新的空间技术进行空间应用验证,英国皇家航空航天研究所(RAE)正在研制一种空间技术研究飞行器(STRV)。STRV1将于1992年由阿里安4火箭发射进入静地转移轨道。 为了研究提高未来航天器的性能及成本效益、延长航天器寿命所需的技术,重50公斤的STRV1将至少携带8个技术研究实验设备。这些新技术包括提高太阳能电池性能,研制轻型航天器结构等。在用于价格昂贵的实用型空间系统之前,这些技术需要在恶劣的空间环境中先进行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15.
无线测控系统是飞行器与地面站交互信息的唯一通道,在飞行器研制和试验中占有重要地位。高密度飞行试验任务日趋常态化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测控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顺应发展趋势,对飞行器高码率网络化无盲区测控需求和技术进行客观分析,指出测控系统在高频谱效率调制方式、频谱资源、高增益信道编码、无盲区测控、网络化测控方面需关注的具体问题,明确了SOQPSK和Multi-h CPM调制、LDPC码、Alamouti空时码、C频段测控、网络化、人工智能将是未来飞行器测控发展和攻克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5月24日宣布选定由波音公司来承担"实验性航天飞机"(XS)1项目第二和第三阶段研制工作,以研制一种有望降低中型有效载荷发射成本的实验性可重复使用第一级。XS-1项目的目标是要能在10天内飞行10次,验证快速反应和低成本航天发射能力。第二阶段包括飞行器研制和地面试验,时间到2019年。将在2020年开展  相似文献   

17.
《宇航学报》2007,28(2):F0003-F0003
一、概况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76年10月,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由全国飞行器测控技术领域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中国宇航学会的分支机构,挂靠单位为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创建于1979年,是航天、航空测控领域内跨单位的专业学术组织,在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宇航学会第五届遥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委员36名,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委员31名。他们大都是航天、航空测控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具有本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实力,主要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装备部、二炮、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本届委员会的组成较年轻化,吸收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骨干,增加了专业委员会的活力,同时学历层次得到了提升,硕士、博士占到了近40%的比例。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四研究所(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七○四所自1957年建立以来,先后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几百套航天遥测、测控系统设备,是中国航天遥测及测控技术的开拓者。目前,七○四所以测控通信与卫星导航、精确制导与信息对抗、卫星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以微波为代表的共性技术,即四个专业领...  相似文献   

19.
NASA已选中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和TRW空间和技术集团来开展卫星维修系统B阶段的研究。该系统能自动与卫星对接并能通过遥控机械臂维修卫星。 卫星维修系统由三部分组成:遥控飞行维修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为自由号空间站研制的多臂机器人以及TRW公司设计的轨道机动飞行器。 该系统将分三部分进行飞行验证。第一部分将检验自动对接。第二部分验证机械臂更换硬件模块和在航天飞机有效载荷舱内为卫星加注燃料。第三部分将  相似文献   

20.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伟  罗世彬  王振国 《宇航学报》2010,31(5):1259-1265
随着各国对提高军队通信、反应和作战能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 飞行器技术的重要性愈发明显。综述了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 势,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发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关键技术,包括总体设计技术、气动 力和气动热技术、高温长时间热防护技术、高精度GNC技术、有效载荷抛撒技术以及发动机 技术。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