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引言用声发射(AE)技术对压力容器和压力边界进行结构评价是声发射的应用中很有吸引力的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由NAIS系统最先提出的评价缺陷程度的方法应用于东京大学的M—13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爆破实验的情况,目的是为了评价由于水压压力上升时该发动机壳体的有害度,而且讨论了断口特征和得到的声发射结果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讨论了在高压  相似文献   

2.
目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位教授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自动检测旋转运动中的物体内部的缺陷或龟裂的部位和程度。该检测系统将运动着的旋转体产生的AE(声发射)信号传送到静止系统中,并加以分析。在旋转侧和静止侧,各安装磁变换线圈,以便进行非接触信号传送。实验时,在旋转体上安装2个连微小信号也能检出的AE传感器。根据信号的传输速度差,便能确定缺陷或龟裂所在的部位。而根据信号的强弱,则能确定破损的程度。过去所用的FM变调波检测法或经流体中传感器收授信息的方法,都存在频带限制或频率衰减的问题。而现在推出的新技术则着眼于磁变换。现已试制了2个相对抗的Φ50mm的薄型非接触变换线圈。  相似文献   

3.
对于45.7 cm直径的石墨/环氧压力容器,利用水压检验期间的声发射(AE)数据,导出了一个用于预测其爆破压力的方程.所有6个试验容器的AE数据是在预汁爆破压力的12.5%或以下获得的.用高幅度(>70 dB)事件的百分比,在最坏的情况预测数的变化范围为95%时,线性方程可以在方程给定值的±0.751 MPa的误差范围内预测爆破压力.  相似文献   

4.
导出了复合固体推进剂材料声发射(AE)累积能量与裂纹扩展间的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声发射累积能量的损伤演化模型.单轴拉伸声发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演化模型的正确性,可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材料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声发射检测是一种新兴的动态无损检测技术,它能弥补其它静态无损检测的缺点,对缺陷的产生、扩展、破坏进行实时监测。进行了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某型号壳体中实际应用的研究,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缺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密度小,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高,比强度与比弹性模量大,高温高压性能好,并具有很好的可设计性,因而进入宇航工业,应用于重要的关键部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缺陷检测主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宇航工业中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照相法、超声波衰减检测法、超声波声速测量法、超声波波谱测量法、声发射法、全息照相干涉法、斑点照相法、温度记录法等。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用声-超声进行复合材料危害性缺陷无损评价的研究,认为,声-超声信号在试样厚度上产生纵不皮共振,使得频谱能量集中在某些频率点附近,而声波又以切波的形式由发射换能器传向接收换能器,可用声-超声谱峰的位置来无损评价纤维缠绕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层间结合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这一参量对纤维增强型合材料中的分层或紧贴型分层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外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面有很大进展,采用的技术有X射线CT、超声法、核磁共振和声发射等。最近美国又提出一种用声发射数据预测φ460mm石墨/环氧压力容器的爆破压力方法,即是从水压检测试验中取得声发射数据,由这些数据归纳出一个预测爆破压力的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9.
超高速撞击损伤的声发射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二级轻气炮发射铝弹丸撞击铝板来模拟空间碎片对航天器舱壁结构的撞击,通过声发射传感器得到结构中的应力波动信号.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小波时频分析和重构,得到信号的低频和高频部分,将重构信号的峰值作为特征值,分析了速度、成坑深度、损伤直径与声发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声发射低频信号的第一与第二峰值幅度比值可以作为撞击损伤的特征参数,并得到了成坑深度、损伤直径与声发射特征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声发射法是探测固体中产生裂纹、变形等局部细观变化的有力手段,作为一种工业技术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过去用于金属材料和岩石等,现在已遍及纤维增强塑料、增强金属等复合材料以及陶瓷、塑料等许多方面。在纤维增强塑料中,多数纤维以不同方向且不连续地存在于基体中,因此采用射线穿透法及超声反射法探伤容易产生问题。而声发射法是检测动态破坏过程的出色的无损检测方法,在检测材料内部产生破坏现象方面可发挥很大的威力。据资料报导,声发射法,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航天火工装置无损检验对保证航天型号用火工装置的质量与可靠性、避免灾难性事故、提高发射成功率起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航天火工装置的中子照相、X射线和γ射线工业CT检验三项无损检验方法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 ,重点对这三项检验方法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概况、检验系统仪器、设备配置和检验方法等技术内容作了介绍 ,并从型号研制需要出发 ,对尽快完善、配套航天火工装置无损检验标准 ,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绝热层界面缺陷的声-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固体火箭发动机钢壳体/绝热层界面缺陷进行有效检测,基于HSD4超声波发射/接收卡,构建了声-超声实验系统.对具有圆底孔和脱粘缺陷的钢壳体/绝热层试件进行了检测,检测信号分别采用了权振铃应力波因子方法和驻波共振模型进行分析.实验实现了对缺陷的有效检出,并可对圆底孔缺陷大小作定性评估和脱粘缺陷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声-超声实验系统对界面缺陷的检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以现有空中发射运载火箭"飞马座"(Pegas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弹道优化设计方法。在建立的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空中发射火箭独特气动外形,设计发射全过程的飞行控制模型;给出了使用遗传算法(GA)筛选弹道优化问题全局最优初值,并交叉运用起作用集算法(ASM)与内点法对GA算法获得的初值二次寻优,从而获得空中发射火箭弹道的分级优化设计方法,另与"飞马座"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弹道数据对比,验证了该分级优化方法相比传统弹道优化设计方法,适用的目标轨道范围广阔,发射位置灵活,能够更大程度挖掘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声发射技术的特点、主要参数及其对损伤缺陷的鉴别。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了纤维缠绕壳体水压试验过程。分析了随着水压增加从基体开裂、层间分层及纤维断裂到最终破坏与声发射信号的关系;研究了水压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声发射峰所对应的压强与壳体爆破压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进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在国外,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一直是非常受重视的。美国六十年代中期相继研究了射线、超声等常规方法,也发展了声发射、微波和红外等新技术,应用于固体发动机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它的进展相当迅速。1978年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X射线实时显象系统和计算机断层成象技术已在大型固体发动机无损检测方面得到实际应用。下面就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NDT)技术进展做一简要综合介绍,着重评述计算机断层成象(CT)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声发射检测技术检测原理和技术特点,结合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某型号钢壳体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壳体加压过程和壳体缺陷扩展和断裂瞬间等的监视,证明声发射是一种很有发展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7.
非高斯杂波背景中的两个距离扩展目标检测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新锋  简涛  何友  郝晓琳 《宇航学报》2012,33(5):648-654
针对采用球不变随机向量(SIRV)建模的非高斯杂波背景中检测具有稀疏散射点的距离扩展目标问题,先假设目标强散射点的位置信息已知,采用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理论,提出了基于散射点位置的GLRT (SL-GLRT) 检测器。然后,采用门限法估计散射点的位置信息,提出了双门限恒虚警率(DT-CFAR)检测器,推导了虚警概率与检测门限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门限的确定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散射点位置信息已知时, SL-GLRT 具有最佳的检测性能,散射点位置信息未知时,DT-CFAR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利用声发射仪监测束丝碳化硅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断裂过程的研究报告。 在衰减参数为1×6db及振铃计数率为10~4/秒条件下,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其主要机理是碳化硅纤维的断裂。 对比SiC/Al复合材料、纯铝及铝合金三种材料的声发射计数率与应力——应变的关系曲线,发现复合材料的曲线只有按指数规律上升的一段,而没有纯铝及铝合金那样的延续段,表明复合材料是脆性断裂。SiC纤维是逐渐地而不是同时地断裂的。这样的断裂过程正是复合材料的强度具有离散性及往往低于ROM计算值的原因之一。 当应变值约等于断裂应变的60~80%时,声发射计数率急剧增大,表明这时复合材料已处于即将破断的不稳定状态,在结构设计及产品检验时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今天已发展成为一种高性能新型结构材料,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应用于它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同样获得迅速发展. 本书第一卷介绍了今天已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几种主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如X射线照相,声发射,以及热、光、振荡等方法. 本书第二卷进一步综述了应用于纤维增强塑料全部范围的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主要论述了超声方法,这是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目前实际使用的一种普遍技术.此外,还论述了包括计算机层析X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细观损伤及传力特性,基于粘超弹性材料本构和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结合DIGIMAT建立了推进剂代表体积单元(RVE)模型,通过应力集中因子和载荷传递系数定量分析了颗粒和基体之间的载荷传递及应力集中程度。结果表明,颗粒位置随机并不会对力学性能造成明显的影响,但颗粒发生“脱湿”的位置改变可能会影响裂纹扩展的路径;颗粒的长径比越大,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相较于椭圆形颗粒,圆形颗粒的界面更容易发生“脱湿”损伤;大颗粒含量越高,初始阶段颗粒的应力集中程度越大,基体的应力集中程度越小,载荷传递的效率越高,脱粘后变化趋势相反,同时大颗粒含量的增加会加快界面损伤的进程,加剧界面损伤的程度;颗粒体积分数越大,颗粒和基体的应力集中因子都将逐渐增加,初始阶段载荷传递效率越低,脱粘后载荷传递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