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日本新旧《航天基本法》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新《航天基本法》的特点、背景与内涵。分析了日本新“航天基本计划”的内容,以及日本今后航天发展的基本方针,9大系统项目及其措施。并总结了日本航天政策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魏雯 《中国航天》2011,(4):26-26
俄政府新近出台的2011~2013年联邦预算法案继续保持了对航天领域拨款的力度。2011年的航天预算总额比上一财年增加了5.1%.达到1123.439亿卢布(约合37.4亿美元)。三项航天领域的联邦专项计划:“2006~2015年联邦航天计划”、“GLONASS导航系统”、“2006~2015年发展俄罗斯航天发射场”的预算占全部航天预算的比例很高.  相似文献   

3.
崔志 《卫星应用》2005,13(4):42-53
本报告是兰德公司国家安全研究分部撰写的技术分析报告。在简要回顾日本航天前25年(1969~1994年)发展史的基础上,报告重点剖析了最近10年(1994~2004年)日本航天活动事故频发的原因,评述了日本航天组织机构、航天预算、军事航天计划及其航天产业,最后对日本航天未来发展可能选择的4条道路及其后果进行了逐一分析。报告中多次提到日本即将出台的航天政策可能是指2005年4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总投资达570亿美元的《2006~2025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长期规划》。这项太空探索规划宣布日本要在2015年前实现机器人探月,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太阳能研究基地的宏伟目标。 本报告虽然是一篇为日本航天“把脉”会诊的研究报告,但报告中所提出的许多观点、结论或经验教训,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航天及其产业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我国航天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4,(3):46-46
由于中国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美国总统布什今年1月又宣布将于2015年重返月球,日本准备重新审定其航天计划。据报道,日本政府将考虑尽早发射本国的载人航天器,但没有透露具体时间表。由小泉纯一郎首相领导的日本科学技术委员会有望在今年年中前批准起草新的航天政策。但一些日本官员对载人航天计划持谨慎态度,称该计划会增大日本的航天开支。目前日本的年度航天预算为28亿美元。去年11月H-2A火箭未能将两颗间谍卫星发射入轨,从而使日本用该国产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日本将重新审定航天计划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7):46-47
日本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6月2日公布《宇宙基本计划》,将国家安全作为今后5年的前沿和核心工作领域.为研制天基导弹预警系统和其它军事卫星打开了大门.同时也为空间科学活动提供了经费。该计划提出将在2010年到2014年间为各类军事和民用航天活动提供2.5万亿日元(260亿美元)的预算。日本目前的年度航天支出约为3000亿日元。《宇宙基本计划》详细给出了日本2014年年中前的空间应用与开发计划.并给出了2020年前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 2 1世纪初 ,世界主要航天国家 (如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 )的航天发展战略与政策 ,包括航天计划、重点领域和投资情况 ;分析了上述国家航天政策调整对本国和对世界航天发展的影响 ,最后 ,对我国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巍  周润松 《卫星应用》2004,12(3):38-45
2003年10月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完成了新一轮的战略规划任务,发布了《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2006~2030财年战略主导计划》,介绍了未来发展的目标、规划制定的流程和各个任务领域的具体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成本分析。报告充分体现了美国军事航天转型的思想和内容,描绘出了美国未来军事航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世界航天发展述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年。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未来,纷纷出台了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航天预算不断增长;一些大中型运载火箭更新换代,多项新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先后面世,低成本快速发射小型火箭研制进展迅速并取得重要成果;新型军用和民用卫星相继升空,研制计划取得新的进展,新一代卫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空间攻防对抗也有所进展;载人航天受到世界关注,中国神舟6号飞船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美国调整载人航天发展途径,美俄公布新型载人航天器详细方案;深空探测有新的突破,行星、彗星和小行星探测取得重要成就,重返月球和火星探测继续成为今后的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10,(6):27-27
<正>美国航天基金会4月12日在国家航天研讨会上发表了其《2010年航天报告》。报告称,在过去5年里,全球航天经济增长了近40%,反映出军事和民用航天计划的日益商业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日本着手新的航天计划日本几个航天机构计划今年开始实施7个新项目,其中包括改进型H-2火箭、小型航天飞机、先进的地球观测卫星以及小行星采样卫星等。这些计划将在1996财年预算中占1.76亿美元。日大藏省正在对这些申请进行评定,不过这些计划目前尚未遇到大...  相似文献   

11.
世界航天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产业是20世纪中叶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产业,是许多科技最新成就的集大成者。它发挥了传统产业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着航天工业的诞生。自此,航天活动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发展航天工业的行列之中,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航天产业。军用卫星成了军事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和气象观测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航天司令部统一指挥的卫星数量均在50颗以上,支援陆、海、空作战,对部队…  相似文献   

12.
欧洲于1987年在海牙召开的部长会议上决定开展一项欧洲长期航天计划,其目的是要在欧洲以往所取得的航天成就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利用空间。目前欧洲长期航天计划正在稳固发展,尤其是ESA的科学计划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美国的发展速度。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该计划的各项内容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现状 前苏联的解体对航天科研机构及工业设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独联体的航天研究陷入困境,预算紧张迫使独联体削减航天计划,只有少数同军事航天有关的研究与设计院所的航天项目能够幸免。 尽管在过去5年中前苏联每年的航天预算均保持在60~70亿卢布之间,但面对不断猛增的通货膨胀率仍然入不敷出。原有机构的解体和各种组织间传统联  相似文献   

14.
日本十分重视发展航天技术,近年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航天计划,在火箭及卫星技术领域都取得了成就。日本不仅是自由号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的一员,而且还在研究自己的航天飞机,并准备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居住的基地。本文简述了日本航天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9,(6):46-46
日本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4月27日最终确定了一项5年航天政策规划。根据规划.日本可能会在2013年前发射一颗用于探测国外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并将把侦察卫星数量从现在的3颗增加到4颗。《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这是日本首次以书面形式规定航天技术可用于国防目的。由于战后和平宪法的原因.为军事目的而运用技术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众议员、经济计划厅厅长近藤铁雄在美、日开发利用空间讨论会(1985.12)上倡议,在21世纪初建立太平洋航天中心,作为国际合作和航天活动的基地。根据近藤铁雄的倡议,日本太平洋航天港研究会的山中龙夫于1986年5月以“21世纪航天活动与太平洋航天港”为题,提出建立包括太平洋航天港、太平洋空间城市和太平洋航天大学在内的太平洋航天中心的设想。本文由太平洋航天港研究会提供的文献所改写。  相似文献   

17.
继日本自卫队突破<和平宪法>第九条的限制,成功走出国门后,日本又在为军事挺进太空铺路.作为推动自卫队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努力的一部分,日本国会5月21日表决通过了允许该同航天计划被用于国防目的的一项法律,即<宇宙基本法>.作为议会上院,日本参议院以221对14票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这项立法.  相似文献   

18.
自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辟了载人航天飞行史以来,美国、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载人航天活动。本文以大量的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实例为基础,对人上天究竟干什么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指出人机组合系统是航天军事应用和开发空间资源的有效模式,并从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和社会效果诸方面分析了载人航天的意义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庆军  贺杰 《卫星应用》2006,14(2):41-47
“目标部队”(Future Force)是美国陆军转型建设的最终目标,无论是转型,还是目标部队本身都离不开部队所拥有的军事航天能力。近年美军的一些政策法规公布了一些与陆军军事航天能力密切相关的理念。本文在回顾陆军军事航天的发展及对相关军事理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目标部队的军事航天能力做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3,(9):25-28,33
从1957年前苏联使用东方号运载火箭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世界运载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以美国、俄罗斯、欧洲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进行了3000余次发射。运载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日益提高,从早期的由地地战略导弹改造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商用运载火箭,运载能力逐步增强,发射成本逐步降低,可靠性逐步提高。目前,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多项新计划正在进行之中,多种新型号陆续投入使用,21世纪运载技术将进一步取得巨大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运载技术的发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