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弥补航班延误给旅客带来的损失,增强客户体验,淘宝旅行联合阳光保险公司,针对淘宝用户推出独家专享的航班延误险:只要在淘宝旅行订购机票的用户,航班延误超过两小时就能获得200元的赔偿金。据悉,淘宝旅行是国内首家推出航空延误险的旅游平台,此举将在业内树立起新的服务标杆,使消费者获得更贴心、更有效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航班延误下旅客非理性维权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航空运行秩序。文章运用博弈的思想和方法,从航班延误下旅客与航空公司间维权博弈的角度入手,分析旅客非理性维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促进旅客理性维权的应对策略:民航主管部门加强对航空公司的监管;公安机关加强对旅客的监管;完善航班延误赔偿法律制度;构建便捷的维权路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政治、经济和历史背景的差异,海峡两岸承运人航班延误制度既有差异,又有相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岸航班延误内涵模糊、承运人责任限额不明确、两岸在航空延误险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完善承运人航班延误立法时,两岸应统一航班延误的认定标准,明确承运人责任限额,还可增加航班延误险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用航空法》缺乏航班延误服务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航班延误纠纷处置机制存在缺陷、航班延误后服务保障工作存在差距,以及旅客过激行为四个原因导致我国航班延误纠纷过高。为了有效化解航班延误纠纷,应该从完善相关民航法律制度、完善民航主管部门管理机制、提升航空公司服务保障水平和倡导旅客理智维权四方面着手构建我国航班延误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宇 《今日民航》2009,(9):16-17
日前,鹰联航出台《不正常航班处置预案及服务标准》,由于"罢乘",延误航班已被再延误超过30分钟,而"罢乘"旅客仍不登机;旅客"罢乘"地的公司驻该地负责人代表公司向被延误旅客致歉,规劝旅客登机不少于2次,并已建议旅客于事后向始发地工商管理当局12315申诉。出现以上情况后,值班领导应决定留下"罢乘"旅客,安排已被延误航班飞机起飞,一律不要等待"罢乘"旅客,即使是空机也要起飞。  相似文献   

6.
伊彬 《今日民航》2013,(7):120-120
延误天天有,今天特别多。作为民航地面服务人员打心眼里希望航班班班顺利、不要延误,但今天的一班延误却让我分外开心,为什么呢?CZ6911、CZ6901因乌鲁木齐降雪导致航班晚点近4小时,飞机17时预落。中转不正常岗的小伙们按规范流程准备为转机旅客改签、订座,经查询这两趟航班共有12名旅客转机CZ6204(预起16时40分),当天后续航班均无座,若旅客不能转上CZ6204的话,只能改走次日航班。考虑到十几位旅客候补成行率较低,大家都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协助旅客转上。这时,中转值班杜姐问道,后续哈尔滨航班是几  相似文献   

7.
市场上现有的航空延误险不能很好地被乘客普遍接受。本文从各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将航空延误险分类,针对不同的航空延误险分别提出了优化方案。此外,通过调查确定其可行性,可以很好地提高航空延误险的市场接受率,避免航班延误后乘客和航空公司之间发生严重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周磊 《今日民航》2010,(8):20-20
航班延误似乎是民航业难以迈过的关坎,因航班延误引起的旅客与航空公司的纠纷从没有停止过。"旅客是上帝"一直以来是我国服务业的宗旨,但当"上帝"不能理智地面对延误,甚至做出一些违背法律和道德标准的事情时,民航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航班延误产生的矛盾会导致乘客采取过激的方式维权,这对民航运输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航班延误后旅客采取的过激维权行为的原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预防措施,希望能对避免航班延误后乘客和航空公司发生矛盾以及采取过激维权行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朱燕 《西南航空》2010,(10):20-20,22
8月14日.国航西南分公司客舱部邸坤玉乘务组执行CA4178哈尔滨至成都的航班。由于哈尔滨突降雷雨.航班延误3小时,乘务组耐心的解释、热情周到的服务,化解了旅客的怨气.得到了旅客的表扬。  相似文献   

11.
在航班串设计及机组排班过程中,经常涉及飞行资源(飞机、机组)分离的问题。而延误航班的飞行资源分离将导致共享资源的衔接航班发生延误,并传播至后续航班串。本文考虑带有飞行资源分离的航班串,利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资源分离后的航班离港延误进行分析。对比两种不同时刻飞机与机组资源分离方案下,各延误因素对衔接航班离港延误,以及整个后续航班串延误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刻分离方案会造成不同的延误传播效果。本文为飞机、机组资源分离时刻的选择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资源分离时刻的不同对衔接航班的离港延误,以及整个后续航班串延误波及时间的影响都不同。  相似文献   

12.
航班运行过程的高度动态性和随机性,航班延误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航班延误实时预测成为难题。控制领域的动态数据驱动方法为该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然而,要想运用动态数据驱动方法,首先必须建立航班延误状态空间模型来表示系统状态之间、状态与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单机延误事件序列进行了分析,创建了一种航班延误状态空间模型,并对其中的输入控制量进行了重点建模。在历史航班运行数据集上,采用遗传EM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极大似然估计,并同时验证了遗传EM算法在优化参数估计和提高计算效率方面的优势。最后,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对模型实例进行了假设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  相似文献   

13.
航班计划编排的实质是对航空公司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其优化程度直接影响航空 公司市场竞争能力。目前,航空公司在编排短期航班计划时过多地考虑了市场竞争,而忽略 了航班延误。文中兼顾市场竞争与航班延误控制,将航班延误控制纳入短期航班计划的编排 过程中。通过分析独立延误与波及延误特点,建立基于延误控制的短期航班计划编排模 型,并采用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过程(Greedy randomized adaptive search procedure,GRA SP)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融合先验知识SVM的航班延误预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日益严重的航班延误问题,有必要通过预警机制减少其负面影响,对机场各时段延误程度的预警其实质是一个多类分类问题.利用先验知识确定了一种新的基于相对紧密度的方法来计算各样本的权值,并将其融合到支持向量机模型中,进而结合一对一法(OAO)形成一种一对一加权间隔支持向量机(OAO-WMSVM),用以实现一个多级航班延误预警模型.实验证明,用OAO-WMSVM建立的预警模型能有效判定机场各时段的延误等级;同时还证明,融合了先验知识的SVM比标准SVM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RHC的航班着落调度多目标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滚动时域控制(RHC)策略的终端区进场航班动态排序问题,目的是在终端区空中交通繁忙的情况下,有效地为到达航班安排合理的着陆次序,在满足安全间隔兼顾管制员负荷的情况下,给出航班经过多目标优化的着陆时间,提高航班进场率,降低飞行延误成本。建立了基于RHC的航班动态排序模型,并利用精英保留策略的遗传算法对一个算例进行验证计算。算例仿真结果表明,进场率得到了提高,延误时间和成本明显减少,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投诉性危机是空乘人员遇到的最多的一类危机事件。处理此类危机总的原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文主要以航班延误为例,具体阐述了空乘人员对投诉性危机的处理策略:平息怨气法;适当补偿法;欲擒故纵法。  相似文献   

17.
枢纽机场空侧容量利用和流量分配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满意度函数,以航班流量和容量利用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机场空侧定位点流量分配和跑道容量利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ILOG对模型算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模型求解得到的各个定位点的整体航班需求排队队列比Gilbo模型的结果减少了10%。在研究时间段内(3 h),通过优化分配各个时间间隔(15 min)各定位点的进离港航班流量,所有航班需求得到满足且在最后的时间间隔没有产生延误队列,从而又保证了一定的容量利用满意度(h=0.75),实现了机场终端区某一特定时段内现有容量更有效的利用,减少了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18.
终端区动态容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预测终端区动态容量,提出了一种危险天气影响下的动态容量预测模型。该模型根据危险天气预报概率的大小,将受影响空域的范围做区间化处理,认为危险天气预报概率大于70%的空域为完全避让空域,危险天气预报概率在70%以下的空域为可能避让空域。引入航班进离场优化排序和危险天气避让路径规划策略,以平均航班延误最小为目标,采用捕食搜索算法予以求解;并根据终端区实际容量评估的一般流程,运用仿真方法预测一定延误水平下的动态容量区间。以某机场终端区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经常大面积的航班延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天气、军方活动、空域管理和管制理念的影响.预防和解决航班延误需要改革空域管理体制,合理利用空域,改善空管基础设施,合理安排航班量及航班时刻,更新管理理念和管制理念,大范围统筹安排飞行流量,尽可能减少空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