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贝叶斯网的航班过站时间动态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架飞机每天要执行多个航班,从而 形成航班链。前序航班进港后,若估计出飞机在机场的过站时间,后续航班的离港时间便可 较准确给出。文中选取了对航班过站时间影响较为显著的几个因素,运用历史数据,采用最 大似然估计进行贝叶斯网参数学习并获得不同情况下过站时间的估计值。同时,利用贝叶斯 网增量学习的特性,运用航班增量数据基于贝叶斯估计修正贝叶斯网参数,并用新的学习 结果更新过站时间估计值。实验数据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对飞机过站时间进行估计。最后,对影响过站时间的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
最小费用最大流模型在航班衔接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单枢纽航线网络的特点,以所需同飞机数最少,航班在枢纽机场的过站衔接最紧凑为目标,提出了描述航班衔接问题的最小费用最大流网络模型:首先将航班衔接问题转化为航班节的衔接问题并以各航班节在枢纽机场的到港,商港时刻为结点,建立了一个描述航班节衔接问题的单源汇网络,从而将航班衔接问题转化为该单源汇网络的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利用dijkstra算法求该网络的最小费用最大流进而得到了一个需用飞机数最少,且过站衔接最紧凑的航班节衔接方案,为利用计算机自动编制并优化航班衔接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机场运行高峰时航班过站时间预测的精度及可靠性,研究了一种结合无偏核密度估计(Unbiase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UKDE)和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模型的航班过站时间动态预测方法。首先,考虑模型输入变量航班密度的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变化,利用UKDE法估计机场航班密度,将其作为动态指标输入模型。其次,引入量子粒子群(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QPSO)法优化XGBoost模型。最后,考虑前序航班延误发生前后输入特征的变化,利用初始预测结果对航班密度进行修正,得到二阶段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高峰时段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7.365 min,效果优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XGBoost和XGBoost,修正后的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减少了3.373 min;模型输入参数按敏感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航班密度、前序航班提前到港时间和延误...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航》2013,(4):20-20
恶劣天气是造成航班延误的常见原因,它会造成航班的大面积延误甚至取消。据统计,2011年我国主要航空公司因天气原因影响航班正常占不正常航班的比例为20.02%。疑问1:目的地机场所在城市天气状况良好,能见度佳,航班为什么还是因天气原因延误?答:目的地机场所在城市天气状况良好不代表该机场适宜飞机降落,覆盖在机场起降航道附近的低云、雷雨区是导致这类延误的常见因素。为确保飞行安全,即使飞机处在自动降落状态,在降落前的一定高度(一般为60米)飞行员必须完全能看见跑道及地面状况,如果此时无法看见跑道,飞机是不允许降落的  相似文献   

5.
飞机在大气中飞行,气象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航班正常运营和效益.目前,航空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制约.据飞行情况调查表明,雾已成为造成航班延误、威胁飞行安全最为主要的天气因素,至于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仅去年1月份华北、华东地区的几场大雾,对民航造成的损失就以千万元计,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6.
在航班串设计及机组排班过程中,经常涉及飞行资源(飞机、机组)分离的问题。而延误航班的飞行资源分离将导致共享资源的衔接航班发生延误,并传播至后续航班串。本文考虑带有飞行资源分离的航班串,利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资源分离后的航班离港延误进行分析。对比两种不同时刻飞机与机组资源分离方案下,各延误因素对衔接航班离港延误,以及整个后续航班串延误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刻分离方案会造成不同的延误传播效果。本文为飞机、机组资源分离时刻的选择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资源分离时刻的不同对衔接航班的离港延误,以及整个后续航班串延误波及时间的影响都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以旅客总延误时间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多跑道机场离场航班排序优化模型,并考虑航路流控的影响,通过回溯算法求解,融合位置约束交换算法优先处理受流控影响的航班,最后采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例进行算例验证。与先进先出模式相比,优化后的离场模式降低航班延误时间效果显著,旅客总延误成本减少了44.81%,所提方法可显著提升多跑道协同运行能力,为当前多跑道机场的调度排序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闭包法的进/离场航班分类方法.首先对模糊集合理论和传递闭包算法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在考虑4种不同因素的条件下建立了航班分类模型,并给出了各类航班单位时间延误成本的计算公式.最后以终端区航班排序模型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并与传统航班延误成本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减少航班延误损失,优化进/离场航班队列,提高空中交通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航班延误是民航业的一大难题,提前对航班的延误情况进行预测,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对缓解航班延误产生的负面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为提升预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的航班延误多分类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航班信息与天气信息,运用方差过滤与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并采用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与Tomek Link对数据进行不平衡处理,最后使用LightGBM进行建模,实现对航班延误时长的多分类预测。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所提模型与其他先进算法构建的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各种预测性能指标上结果更优,将预测精度提升至90%以上,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训练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0.
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是评价航空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地面运行效率是提高航班正常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了zH航空公司地面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波音737快速过站保障流程的优化为例,阐述如何利用网络计划理论对保障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改进后的游标卡尺的结构原理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强化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益;盲目进行品牌延伸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企业实施品牌延伸,应准确确立品牌定位,充分考虑新产品与原产品的关联性,科学选用主副品牌策略和品牌延伸模式,把握品牌延伸的成功时机。  相似文献   

13.
下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近中的航空器提供垂直方位引导。进行障碍物对下滑信标信号影响的精确分析可以为导航台站选址及解决导航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物理光学-物理绕射理论(Physical optics-phys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PO-PTD)算法,结合空客A320-200型客机以及机场三维模型对下滑信标的下滑道结构影响进行了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飞机在滑行道上滑行且五边上有飞机进近时的影响进行了动态研究,找出了某机场飞行员长期反映的下滑道信号不稳问题的原因。动态研究数据与飞行校验结果进行了比对并与飞行校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探讨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学实践,结合高职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介绍了力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两种防范PE文件病毒的技术:一种是分析PE文件格式和病毒对PE文件的感染方式,通过PE自身文件结构的改进来防范病毒;另一种是基于PE文件自我完整性检查的计算机病毒的免疫方法,采用单向散列函数MD5算法抽取摘要,通过比较两个摘要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如果存在病毒启用恢复程序来恢复文件。相对于传统的特征码匹配方法,这些技术不依靠病毒库,可以防范未知病毒。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极几何约束的景象匹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图像配准方法来解决实时图与基准图空间不对准问题。它是利用随机采样算法估计基本矩阵,恢复实时图与基准图之间对极几何.然后基于对极几何约束.剔除误匹配点.得到精确匹配控制点,计算出全局仿射变换,从而对实时图进行校正。该方法的特点是精确、稳定和全自动。采用真实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飞机水面降落的机身载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飞机水面降落的冲击载荷。利用动网格技术控制飞机以及整个计算区域的运动,VOF方法描述气一液界面的运动变化。分析了不同降落速度、飞行速度和降落仰角下,飞机水面降落时机身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三种降落条件下,机身压强值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机身压强在入水的初始阶段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最后保持稳定。同时,随着降落速度、匕行速度和降落仰角的增大,机身压强的最大值也随之增大。与降落速度和降落仰角相比,飞行速度对机身压强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理论,通过逐渐增大曲率半径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流动控制襟翼——螺旋襟翼。研究了螺旋襟翼的起始半径、对齐半径等关键控制参数对上表面喷流偏转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基本襟翼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对二者的控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螺旋襟翼最大平均推力偏转角约为19.6°;与基本襟翼相比,螺旋襟翼在大落压比下的平均推力偏转角更大,推力效率更高,这说明改变曲率型面可以促进喷流的流动附着,提高上表面吹气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将结构元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几何尺寸定义为随机场,并将随机场离散成随机变量,将抗拉强度定义为随机变量,采用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MCSFEM),给出了元件危险点应力的随机分布。由危险点应力分布、材料的p-S-N曲线和Miner理论给出了概率名义应力法,计算常幅载荷下元件的寿命分布,并利用剩余寿命模型计算元件的可靠度。给出了两个算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实现对湍流火焰的三维测量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之一。近十年,随着高速相机、激光、数值算法的高速发展,高时空分辨的三维燃烧诊断成为可能。对基于层析原理的三维燃烧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层析技术的原理以及相关算法的发展情况;其次对实现三维层析燃烧诊断的测量系统进行综述;再次,按照光学信号的分类,分别介绍层析技术结合发射光谱、激光诱导荧光、阴影/纹影、Mie散射等进行三维燃烧测量的应用情况;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层析三维燃烧诊断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