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中华 《飞行力学》2000,18(1):54-57
依据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介绍了Su-27飞机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过程,完成该机动的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讨论了过失速机动的战术意义。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史景升  白杨 《飞机设计》2007,27(5):12-14
详细地介绍了苏-27飞机"眼镜蛇"机动的运动特点和完成条件,典型的"眼镜蛇"的过失速机动驾驶要领、动作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实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战斗机机动动作优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轨迹优化方法研究了高性能战斗机机动动作的最优控制问题。采用质点运动方程,以多层神经网络完成气动系数拟合,编写了基于最大值原理的优化程序,给出了优化结果,并据此对过失速机动的使用和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特定的始末端状态,过失速机动能力能够缩短机动时间,但是进入过失速的深度与收音机推重比有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飞行试验模拟验证的需要,开展了过失速机动飞行控制律的仿真建模,建立了人在回路的过失速机动飞行模拟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进入条件、操纵方法、注意力分配原则和退出方法在内的过失速机动试飞驾驶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大量的人在回路的地面模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能够顺利完成过失速机动的试飞动作。  相似文献   

5.
眼镜蛇—超大迎角机动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曙光  高浩 《飞行力学》1995,13(1):26-32
为了搞清完成过失速机动的飞行力学机理,对眼镜蛇机动这种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如果能够有效防止横航向偏离,则RSS飞机应该能够完成这类机动飞行。为完成此机动,要求飞机在大迎角下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而对于发动机推力没有过高要求。气动力迟滞、重心位置、进入速度及高度等因素对动作的具体完成情况,如αmax、θmax、减速性、航迹保持及完成时间有不同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的飞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飞行边界保护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动态逆控制方法解决了超机动飞机模型中的非线性和耦合性问题,然后通过求解超机动飞机的动态配平点的可达集,来确定飞机在任意飞行状态下的安全飞行边界,最后将所获得的动态边界集成到动态逆控制器中来约束飞机的机动范围,以降低超机动飞机完成过失速机动时的失控风险。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行边界保护控制器能够改善超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时的指令跟踪效果,更好地完成Cobra等过失速机动动作,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张曙光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3):9-13
综述了为验证增强战斗机机动性(EFM)计划、衡量过失速机动飞行的可行性及其在近距空战中的战术价值,X-31A飞机在气动布局、大迎角抗偏离设施、推力矢量系统以及飞控系统方面的特点;介绍了X-31A飞机的有关飞行试验情况,特别是循序渐近的四种过失速机动动作以及空战效能评估结果。结果表明,X-31A飞机气动布局合理,能完成过失速机动飞行。且过失速机动技术和推力矢量组合,可以大大地提高飞机近距空战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8.
杨朝旭  郭毅  雷廷万  李荣冰 《航空学报》2020,41(6):523456-523456
可控的过失速机动是先进战斗机超机动性能的重要标志,飞机飞行包线的扩大已超出传统的大气数据系统测量范围,可靠的迎角、侧滑角、总压、静压等飞行大气数据是制约先进战斗机过失速机动中飞行控制的关键因素。以中国推力矢量验证机为对象,基于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的数据,开展大气参数估计与验证研究。结合过失速机动的时间与空间特性,研究了基于风速、地速、空速矢量和惯性姿态、导航参数的大气参数融合计算方法;针对过失速大迎角状态下飞机周围气流非定常、模型非线性导致的融合大气参数误差的复杂特性,进一步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对机动状态融合迎角、侧滑角的强非线性误差进行拟合。仿真和飞行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实现主要大气参数的融合估计,过失速机动过程中融合迎角误差优于2.3°,融合得到的大气参数可为过失速大迎角机动飞行控制提供可靠的大气参数状态反馈。  相似文献   

9.
对过失速机动进行仿真建模,并以Herbst机动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过失速机动存在的弱点,并研究了常规战斗机对抗过失速机动的战法,包括一对一压制摆脱、双机及多机编队攻击等环境下的战法。结果表明,在充分了解过失速机动弱点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战法,用常规战斗机进行对抗仍能获得攻击或逃逸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推力矢量飞机的试飞技术,建立了推力矢量飞机的动力学模型,用动态逆方法设计了4种过失速机动控制律,并在地面飞行模拟器上参考标准评估机动动作集(STEMS)进行了飞行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的4种过失速机动控制模式没有不可接受的操纵响应,飞机采用推力矢量控制后敏捷性明显提高。在模拟导弹攻击目标时,采用过失速机动控制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许洲  高浩 《飞行力学》1999,17(3):11-16
从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出发,结合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的数值仿真,主要研究了第一种机动的操纵规律;失速迎角后大迎角不对称气动力和力矩及气动迟 完成过失速机动的影响;推力矢量在实现过失速机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对不同初始飞行状态也给予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是过失速机动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操纵规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到不对称气动力矩的影响,气动迟滞、进入速度对过失速机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飞行试验的基础上,依据实际飞行中的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分别介绍了J7L飞机在作超临界盘旋、跃升回转、尾冲和小速度斤斗四个高难度小速度机动动作时,各自的进入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大迎角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和推力矢量发动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控制方法和与常规飞行增稳控制模态转换方法,实现飞机常规飞行包线内和过失速区域的全范围飞行模拟,同时提出了过失速机动操纵效能分析方法。通过对推力矢量飞机操纵效能的全面分析,验证了推力矢量控制有效实现和显著提高过失速区的机动能力。飞机全状态范围的过失速机动飞行模拟与操纵效能分析将为现代高机动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试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27飞机是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典型代表,也是俄罗斯空军目前的主力作战机种,该机所具有的优越的过失速飞行性能,创建了一系列以“眼镜蛇”为代表的超机动动作,为过失速机动的作战使用开创了一个全新领域。本文摘编自俄罗斯航空周刊出版社出版的《苏-27飞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典型过失速机动运动规律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典型过失速机动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其运动特点将过失速机动的运动过程分解为定直飞行、快速俯仰和绕速度矢量旋转三种基本运动的组合。选取基本运动的关键参数,并针对关键参数建立过失速机动的运动模型。模型计算结果和飞行仿真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运动模型在过失速机动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过失速机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实现有实战意义的过失速机动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出发,结合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眼镜蛇”,尾冲,Herbst机动)的数值仿真,主要研究了每一种机动的操纵规律;失速迎角后大迎角不对称气动力和力矩及气动迟滞对完成过失速机动的影响;推力矢量在实现过失速机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对不同初始飞行状态也给予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是实现过失速机动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操纵规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到不对称气动力矩的影响;气动迟滞、进入速度对过失速机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新型战斗机敏捷性评估方案并讨论评估方案对战斗机设计产生的影响,未来空战中要获胜就要求将飞机的机头,武器首先指出敌机,首先指向敌机就意味着具备了先敌发射的机会,全向攻击导弹(如AIM-9L)出现后,就对战斗机提出了指向-发射能力要求,指向敌机后全向攻击导弹可以从任意方向发射,其中包括飞机迎面遭遇情况,飞机速度较低时,未来战斗机可以利用它在较大过失速迎角(可达90°)下飞行的能力来提高其机头指向能力,未来过失速技术(PST)战斗机的操纵需要推力矢量动力装置和相应的操纵技术,它们使飞机具有了过失速机动能力,文章分析了战斗机的敏感性,并在大于和小于失速迎角这两个范围内评估了它对设计的影响,介绍了一些战斗机敏感性评估方案,在小于失速迎角范围内,用于表征俯仰敏捷性的参数有指向裕度(PM),相对能态(V/Vc)和作战循环时间(CCT),用于表征滚转敏捷性的参数有后向间隔距离(RSD),在大于失速迎角范围内,确定出的关键性能参数为迎角变化率能力,以较大的迎角变化率进入的过失速机动在发射位置具有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性能优势,形成俯仰和偏航矢量控制功率需求设计曲线的假设前提是仅使用推力矢量就有可能实现过失速迎角下飞机的操纵,讨论了应用敏捷性(一般情况下和过失速情况下)方案对未来战斗机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设计过失速大机动飞行控制律,按飞行的逆稳态模型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陀螺、 惯性耦合效应及重力影响进行补偿,并直接根据飞行品质要求按隐式模型跟踪法设计反馈控制器。初步设计实例证明,这种方法适用于过失速机动动力学特点,能够获得发挥飞机操纵潜能、较好地控制飞机实现过失速机动、具有满意飞行品质的控制解,并且控制结构易于工程实现。算例还表明,即使不加装先进的过失速操纵装置,通过对飞行控制律的改进可以进一步发挥飞机本身的气动潜力,使之在一定的过失速迎角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0.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7,15(4):35-39
在评估过失速机动飞行的敏捷性中,首先建立了具有过失速机动(PST)能力的战斗机F2的数学模型,对常规战斗机F1与PST战斗机F2的空战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了在两架战斗机中F2首先攻击时间(t1)和攻击时间范围(TWIFE)。结果表明,战斗机F2比F1更具有空中格斗优势,空战中发动机推力、迎角变化率、操纵规律和离轴发射角(μ0)等因素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敏捷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