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谢毅 《飞行试验》1996,12(4):9-14
本文阐述了电传操纵战斗机的系统,试飞及维修保障等特点,介绍了电传操纵设计特点对战斗机维修保障的深刻影响,并对维修保障在现代战争的作用作了较全面评述。  相似文献   

2.
袁东 《飞行力学》1996,14(2):24-29
介绍了1994年在俄罗斯格罗莫夫飞行研究(FRI)的Ty-154M空中飞行模拟器上进行的现代电传操纵飞机试飞演示的情况,其中包括试飞文件编写,飞行前训练,飞行试验,驾驶员评定,数据处理和编写技术报告等内容,对现代电传操纵飞机驾驶员手操纵器试飞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可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东卫 《飞行试验》1998,14(3):45-48,9
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从电传操纵飞机试飞机特点出发,阐述电操纵飞机试飞中培训工作的目的,内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歼 10飞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电传飞控已进入了应用阶段。为此,研制相应的电传飞控教练机和电传的操作技能培训已提到议事日程。 1三代机的飞控特点与飞行员、试飞员的培训 1.1三代机飞控特点 国内外第三代战斗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飞机飞行控制系统采用电传。我国的歼 10、俄罗斯的苏- 27、米格- 29,美国的 F- 16、 F- 15、 F/ A- 18,西欧的幻影 2000、 JAS39等都采用了电传飞控。这种电传飞控还延用于它们的下一代战斗机,如美国的 F- 22、俄罗斯的苏- 35、西欧的 EF- 2000。 电传飞控显著区别于在此…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9日,在中国飞机城阎良圆满完成了国产新舟600的首次试飞。担任这次首飞和保障任务的是试飞团副团长、特级试飞员邓友明,试飞团二大队副大队长、一级试飞员袁志鹏,该院副院长、试飞团团长、国际试飞员张景亭三人组成的首席试飞员小组。这次试飞标志着:新舟600飞机从此正式转入了适航验证试飞阶段。笔者有幸经历了首飞的整个过程,并在首飞后第一时间采访了担任新舟600首飞任务的首飞试飞员袁志鹏。让我们跟随试飞员一起,走进首飞,走进新舟600。  相似文献   

6.
F-22A飞机于1997年9月7日在乔治亚州的马里塔进行了首飞。本文重点叙述了任务控制室和空勤人员从训练直到首飞上天的飞行和对飞行的最初评价及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于起飞、编队和着陆任务的评价,其操纵品质为一级。对于大气数据系统,发动机性能和操稳,试飞结果与工程师预测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模拟试验对优化控制律和操纵品质以及子系统操作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基于试飞任务单的试飞轨迹仿真生成软件系统在辅助试飞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该软件开发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新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带电传操纵系统飞机的数学模型,并针对试飞轨迹仿真生成中的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准控制带反馈调节的方法。简要介绍了轨迹仿真生成软件与任务单管理数据库软件的接口设计,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动态显示处理。  相似文献   

8.
电传操纵系统已经成为民用运输类飞机操纵系统的主流.现行适航规章与操稳特性相关的要求主要是基于机械操纵飞机制定的,而电传操纵系统可以设计成与机械操纵不同的操纵性和稳定性,使得适航规章要求与电传操纵飞机之间存在不一致.对波音和空客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操稳设计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与适航性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包括主操纵装置型式、响应类型、稳定性特征、大迎角保护、操纵品质评价以及飞行控制律需求捕获与确认等问题,为电传操纵运输机的设计与适航审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代战斗机大都采用带有多模态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通常在不同的任务模态下,控制系统采用的指令形式不同,飞机对驾驶员的操纵响应也有所不同。文中以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中,纵向控制律构型常见的几种指令形式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指令形式下,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对飞行员操纵的响应特性,并总结了不同响应特性的指令形式所适合的飞行任务场景。文中分析总结的结果,可为电传飞行控制律设计工作中不同任务模态下,指令形式选择与飞行员飞行任务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成电传飞机尾旋试飞这样高风险的试飞任务,寻求最优的进入尾旋、快速改出的试飞驾驶技术,研究一旦改出失败后如何掌握开伞、抛伞时机以及开伞后的动态过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在试飞模拟器上进行了多次的试验验证。通过试验,试飞员掌握了电传飞机尾旋试飞驾驶技术,试飞工程师对所编的试飞大纲进行了验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高增益,全权限数字电传操纵系统飞行试验的需要,利用已研制成功的多台地面飞行模拟器和BW-1纵向,IFSTA三自由度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模型自由飞研究以及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机载数据采集记录和地面实时监控系统等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了电传飞机的飞行品质和飞控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包括试飞输入设计,电传飞机飞行品质,电传飞控系统稳定裕度等。最后,提出了对下一代飞机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方面需要研究的试飞  相似文献   

12.
从飞控系统设计要求和飞控系统控制模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C-17飞机电传飞控系统的构成和特点,C-17飞机作为现役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范例,成功地实现了多项先进控制技术,以机械操纵系统为备份操纵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相结合,使飞机运输能力、在战区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采用直接力控制、自动油门和动力增升装置等,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迎角、侧滑角和速度等飞行边界限制增加了飞行安全性,减轻了驾驶员操纵负担。  相似文献   

13.
电传操纵飞机起飞着陆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亚昌  陈刚  李沛琼 《航空学报》1991,12(6):252-258
 以刚体系动力学理论为依据,结合飞机起飞着陆运动学特征,建立了起落架-机身组合刚体6自由度全量飞机方程。提出的阶跃跟踪驾驶员时域数学模型,有助于评价起飞着陆阶段人-机系统的飞行品质。然后建立机械操纵系统、电传操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编制非线性全量时域仿真程序,对起飞着陆动态特性做出了综合的全面的定量分析,其结果与试飞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操纵系统的飞机相对电传控制飞机不具备飞行包线保护功能,驾驶员可能在误操作情况下使飞机进入失速状态,特别是新机研制试飞和失速飞行试验。失速自动改出装置通过控制反驱作动器带动操纵系统,抑制驾驶员将飞机操作进入失速,并在飞机进入失速后帮助驾驶员改出失速。模糊控制理论具备常规控制理论所不具备的很多优势,可以使控制律更简单、直观和有效,用于失速改出控制将使系统更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颤振激励系统(FES)在现代飞机飞行试验中的重要性,论述了FES研制的历史背景。FES作为一种新型的颤振激励系统,在完成了软/硬件设计之后,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FES是通过电传飞控系统去激励飞机响应,为将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在全权限全时数字变稳电传操纵系统的空中飞行模拟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飞,而后在某型飞机上进行了验证试飞并投入实际使用,结果表明,FES的监控保安电路可靠,与飞控交联匹配,隔离措施有效,满足飞控稳定裕度以及气动伺服弹性,颤振和操稳等科目的试飞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电传飞机与机械操纵飞机操纵原理出发,分析其操纵技术特点,对比飞机平飞特性、协调操纵特性、机动特性、着陆特性及飞机安全边界限制等,并评估其对飞行员操纵感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机系统飞行安全可靠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分析飞机电传操纵系统(FBW)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习行器和电传操纵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电传操纵系统故障及飞行员干预的概率模型。应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人-机产行安全可靠性的数学模型,采用伊万诺夫法评估了某型第三代飞机在电传操纵系统故障报的排除的条件概率,并计算了电传操纵系统故障后该型飞机的飞行风险,最后提出了使用建议及技术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装备纵向数字电传操纵的某验证机(简写成DFBW飞机)和相应的机械操纵飞机(简写成MCS飞机)为实例,采用时域对比方法,分析研究了该DFBW飞机在着陆过程中纵向操纵特点,该飞机构形变化时的操纵特点及其地着陆特性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某型飞机纵向静稳定性试飞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向静稳定性试飞属于飞行试验科目中的经典科目,依据CCAR25部要求,传统民用运输机执行此科目时主要考察飞机改变速度所需的杆力方向、杆力-速度平衡曲线以及操纵结束后飞机速度的恢复能力。但对于具有纵向中立静稳定性设计特点的全电传飞机,传统的适航条款和试飞方法都已不再适用。在咨询通告AC25 7C和某型飞机专用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使用操纵品质等级评定方法(HQRM)来开展纵向静稳定性试飞的基本方法和判据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2月8日,波音747-8货机第一次成功飞上蓝天,在经过3小时39分钟的飞行后安然着陆,这标志波音747-8飞机全面进入试飞阶段。波音747-8货机计划进行长达1600多飞行小时的试飞。2月8日的首飞是其中一部分,飞机起飞后在华盛顿州西部上空进行了飞机的基本操纵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