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边广龙 《航天》2011,(10):34-36
目前,在世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俄罗斯和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上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最多的国家,其对接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无人飞船与无人飞船的对接,有载人飞船、无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以及空间站模块舱间的交会对接和组装等。苏联/俄罗斯在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中国航天》1997,(2):30-33
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使飞船成为天地间的有效运输工具,以及进行大型航天器的在轨装配和长期轨道运行,就必须解决交会对接技术。美国和前苏联从60年代初开始研究交会对接技术,迄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载人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的发展热点,不少国家都把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建立永久性空间站作为本世纪内的发展目标。可以预言,随着载入航天事业的发展,交会对接技术必将向着更高水平、自动和自主的方向前进。一、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中的交会对接美国双子星座号飞…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08,17(6):32-32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一书于2007年10月出版。该书密切结合载人航天工程,从交会对接基本轨道原理与姿态运动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交会对接过程中轨道动力学模型、交会对接的飞行策略、导引与控制规律、发射窗口等问题,全面完整地给出了工程实用的理论模型和工程仿真算例,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一本优秀教材和科技参考书。  相似文献   

5.
国外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运载器等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控制、对接、交会等。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对小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情况,以及这些国家所研制的这类发动机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交会对接是空间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各种复杂和大型航天任务的基础。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2天交会模式任务周期长的问题逐渐凸显。文章结合俄罗斯近期进行的近地轨道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分析快速交会技术应用、弃用、重新启用的发展历程和原因,基于俄罗斯传统2天交会对接方案,研究了减少交会任务周期的方法和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周期范围,分析快速交会对接相位特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应急方案,最后分析俄罗斯快速交会模式演化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分析成果可为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龙”飞船首飞空间站,开启载人航天新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卫星应用》2012,(4):69-73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22日3时44分,美国空间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商业货运飞船——"龙"(Dragon)飞船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法尔肯-9火箭成功发射,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ISS)的交会对接,运送460kg货物到空间站,携带约590kg科学设备和货物返回地球。"龙"飞船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计划下发展的商业货运飞船,其首次完成空间站飞行验证任务,开启了载人航天商业化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现代复杂航天器在轨运行重要的操作活动,也是载人航天活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对制导、导航与控制、对接及测控与通信等均有很高的要求。通常围绕自主交会对接控制系统、交会对接待命点保持、自主交会对接测量系统及敏感器、交会对接软件工程、高可靠交会对接人机系统、分级智能遥控、对接走廊捕获、地回导引与监视测控站技术等开展标准化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国际空间站作为最大的在轨组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的交会与对接及其人控和自控吴国兴前言交会是一个航天器接近另一个航天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在航天飞行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空间同一位置的过程。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装置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  相似文献   

10.
中继卫星系统的天基测控通信是近代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够有效地满足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测控通信需要。文章分析了美国"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和欧洲"阿特米斯"(ARTEMIS)中继卫星对"自动转移飞行器"(ATV)与"国际空间站"(ISS)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通信支持,总结了国外中继卫星系统支持航天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1.
The problems of decreasing the duration of the autonomous flight of a spacecraft (SC) before the docking with an orbital station (O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Modern SCs should be doc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with an arbitrary initial phase angle; for this reason, the rendezvous of the Russian Soyuz-TMA spacecraft with the ISS is performed for 2 days. The paper presents to consideration some new flight profiles with essentially smaller duration. The results of modeling the developed rendezvous profiles are presented and solutions to emergency situation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陈洪波  杨涤  张利宾 《宇航学报》2006,27(4):594-599
给出了实现同平面LEO-LEO空间交会的必要条件,分析了基于脉冲的主动调相方法,并重点研究了基于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技术实现同平面LEO—LEO的空间交会方案。通过设计标准的同平面HEO—LEO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最优轨迹,得到OTV与目标实现交会必须满足的标准相角,然后采用主动调相法使飞行器运行到高轨道时,恰好满足HEO—LEO气动辅助空间交会的标准相角,最后借助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技术实现空间交会。该方法具有扩大发射窗口,且比基于脉冲主动调相法节省燃料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Reduction of flight duration after insertion till docking to the ISS is consider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human flight era both the USSR and the USA used short mission profiles due to limited life support resources. A rendezvous during these missions was usually achieved in 1–5 revolutions. The short-term rendezvous were made possible by the coordinated launch profiles of both rendezvousing spacecraft, which provided specific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spacecraft or phase angle condition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regular flights to the orbital stations these requirements became difficult to fulfill. That is why it was decided to transfer to 1- or 2-day rendezvous profile. The long stay of a crew in a limited habitation volume of the Soyuz-TMA spacecraft before docking to the ISS is one of the most strained parts of the flight and naturally cosmonauts wish to dock to the ISS as soon as possible. As a result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short four-burn rendezvous mission profile with docking in a few orbits was develop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urrent capabilities of the Soyuz-FG launch vehicle and the Soyuz-TMA spacecraft are sufficient to provide for that. The first test of the short rendezvous mission during Progress cargo vehicle flight to the ISS is planned for 2012. Possible contingencies pertinent to this profile are described. In particular, in the majority of the emergency cases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an urgent transfer to the present 2-day rendezvous profile. Thus, the short mission will be very flexible and will not influence the ISS mission plan. Fuel consumption for the nominal and emergency cases is defined by statistical simulation of the rendezvous missi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hort-term and current 2-day rendezvous missions i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4.
陈洪波  杨涤 《航天控制》2006,24(6):17-22
给出了同平面HEO-LEO实现空间交会的必要条件;研究了基于气动辅助轨道转移技术实现同平面HEO-LEO的空间交会方案,通过设计一条标准的同平面HEO-LEO气动辅助轨道转移的最优轨迹,得到了轨道转移飞行器(OTV)与目标实现交会必须满足的标准相角;最后对大气飞行段设计了非线性最优闭环导引律,通过引入Lyapunov最陡下降函数,对函数中相应参数进行适当调整,使应用闭环导引律得到的大气内飞行轨迹与最优轨迹充分接近,仿真结果表明该气动辅助空间交会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绳系系统交会对接这项新技术在空间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空间站利用系绳与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为空间站提供各种供给;利用绳系系统与空间碎片对接,可回收或转移空间碎片,保护空间环境;利用一级或多级的绳系系统组成轨道转移系统,实现向地球同步轨道或火星轨道上转移和运送有效载荷。文章还介绍了绳系交会对接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一般控制方法和算法以及系统的结构设计。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发展,绳系卫星系统交会对接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行星探测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栋  崔祜涛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05,26(3):362-367
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新世纪深空探测的一个新热点和未来世界航天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转移轨道的设计和探测目标可接近性的分析是小行星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利用了任意两个非共面非共轴椭圆轨道之间的最优两脉冲转移方法,对我国提出的探测Ivar小行星的交会转移轨道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给出了全局最优两脉冲交会轨道的设计参数,并利用此方法对近地小行星的可接近性进行了分析和排序,给出了可接近性较好的40颗近地小行星的转移轨道设计参数。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目标选择和发射机会的预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德隆  彭伟斌 《宇航学报》2004,25(2):123-126,146
从一个天地往返飞行器的上升轨道和再入返回轨道的优化,以及适用不同飞行任务的变轨要求的气动外形问题,提出一项基于气动力辅助变轨的变气动外形飞行器的新概念研究。对于一个固定气动外形飞行器要同时满足上升轨道有效载荷最大和再入轨道热流峰值、过载峰值及机动性能约束下的成本最低往往是困难的。若同时满足不同飞行任务:飞往太空站的运输任务,空间拦截和交会机动巡航任务及星际探测任务,则更为困难,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文章研究基于气动力辅助变轨,在热流约束下,气动外形参数变化对最优控制的影响。其结论为:热流约束下的最优控制解,包括考虑推力协同变轨,除了在非约束弧的滚转角不直接受气动外形影响外,其余的控制律,升力系数和滚转角都是气动外形参数和攻角的函数。因而变气动外形可作为一项新技术,即通过气动外形参数变化和相应的变轨策略而获得性能和成本都最佳的用途很广的一种新型飞行器。  相似文献   

18.
苏/俄交会对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俄交会对接技术的研发,最初是为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月球使命服务的,后来主要用于空间站的运输使命。因此,最初的"联盟"飞船逐步演变发展为联盟号载人飞船系列与进步号货运飞船系列。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应用"指针"或"航向"交会雷达系统,基本采用自动轨道交会方法。对应急运作,联盟号航天员可使用手控器;对于不载人的进步号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了在有限推力情况下远程快速轨道交会的制导控制问题,提出了采用速度增益制导结合E制导的混合轨控方案实现两冲量轨道精确交会。通过仿真验证,各方向制导位置控制精度在100 m量级,各方向速度控制精度在m/s量级,2种制导方法能很好地实现交班转换。该方法工程可实现性好,可满足远程快速轨道交会制导要求。  相似文献   

20.
ATV交会飞行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是欧洲航天局(ESA)服务"国际空间站"(ISS)的项目.ATV货运飞行器自动执行调相,交会与对接、分离、降轨,以及受控毁坏性再入.ATV对ISS的交会对接可脱离地面控制自主完成,ATV交会使命将朝向栽人航天飞行发展,高度自主性与严格安全性是ATV使命设计的主要特点.在自主交会飞行期间,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