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镁和镁锂合金在中性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纯Mg和Mg-Li合金在中性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利用XRD测试了腐蚀前后纯Mg和Mg-Li合金表面的组成成分,并用失重法测试了腐蚀速率。结果表明:腐蚀初期,纯Mg的腐蚀电流小于Mg-Li合金,纯Mg的腐蚀电位高于Mg-Li合金,纯Mg的电化学反应电阻大于Mg-Li合金。经过24h腐蚀后,纯Mg的腐蚀速率大于Mg-Li合金,且两者腐蚀形貌不同,纯Mg的腐蚀坑大而深,蚀坑数量少;Mg-Li合金的腐蚀坑小而浅,蚀坑数量多并且表面变黑。纯Mg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Mg-Li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LiOH,MgLi,Mg3Li7,Al2O3。  相似文献   

2.
Mg—Li合金的均化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g-Li合金的均匀化工艺及制度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铸锭包覆铝箔的方法可以使均化过程顺利进行;确定了Mg-Li二元合金的均化制度为300℃×24h,添加合金元素的Mg-7Li-14Zn三元以上的合金均化制度确定为300℃×36h。  相似文献   

3.
系统归纳总结了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Mg-Li系合金,即密排六方结构(HCP)型单相镁锂合金、体心立方(BCC)型单相镁锂合金和(HCP+BCC)型双相镁锂合金腐蚀行为(局部腐蚀、腐蚀类型和腐蚀产物等)的研究进展、合金化和加工处理方法对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展望了镁锂合金抗腐蚀性能提升的研究方向,未来镁锂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应集中在对表面产物层的结构、有效组分和其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需要考虑合金元素的添加对膜层防护效果的影响;此外,还需研究因大塑性变形加工所引起镁锂合金晶体学织构的变化对腐蚀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塑性铸态镁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态金属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塑性是后续进行变形加工以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的前提,开发塑性相对较好的铸态镁合金,对于变形镁合金的多样化发展和扩大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Mg-Al、Mg-Li、Mg-Zn、Mg-RE(稀土)等系列镁合金中塑性相对较好的铸态合金的研究情况,总结了熔铸工艺等的影响。铸态镁合金塑性的提高,多是合金化元素带来的晶粒细化与第二相弥散强化两种作用的综合结果;多种元素复合微合金化的方法更有优势;热处理也能进一步优化合金性能,快冷铸造、外加电磁场等熔铸工艺和方法也有不错的效果,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硼化物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针对基体为Mg-14Li-1Al-1Y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仍不能满足工业应用需求的缺陷,以Mg-9Li-1Al-1Y镁锂合金为基体制备了硼化物增强镁锂基复合材料(其成分为(Mg-9Li-1Al-1Y)-6B_4C)。研究了Li含量对基体合金和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金Mg-9Li-1Al-1Y与合金Mg-14Li-1Al-1Y相比,其双相区组织晶粒更加细小,各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Mg-9Li-1Al-1Y)-6B_4C复合材料与Mg-9Li-1Al-1Y合金相比,硬度提高了66%,抗拉强度提高了31.33%,伸长率降低了15.5%。(Mg-9Li-1Al-1Y)-6B_4C与(Mg-14Li-1Al-1Y)-6B_4C相比,屈服强度降低了15.4%,硬度提高了29.3%,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Li含量的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得到提高,没有实现基体合金强度增加从而相应复合材料强度增加的试验预期,说明相比镁锂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中第二相强化与细晶强化的作用,基体强化作用较弱难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搅拌摩擦加工对稀土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三种参数对Mg-Nd-Zn-Zr稀土镁合金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处理(FSP),通过金相实验观察了合金加工前后的显微组织,发现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细化了合金晶粒;通过拉伸实验测量了合金加工前后的常温及170℃高温力学性能,结果发现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加工前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且有很好的高温性能。分析表明,合金性能的提高主要源于合金晶粒的细化及FSP加工过程中的沉淀强化作用,而合金晶粒的细化主要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所致,同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变化与加工参数也有关。  相似文献   

7.
Ti600合金板材的轧制工艺与电子束焊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研究了Ti600 高温钛合金板材在不同加工及热处理状态下的室温拉伸及高温蠕变性能,分析对比了热机械处理工艺(thermomechanical process-TMP)与常规加工热处理对合金板材组织形态特征与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内在机制;另外还对Ti600合金板材的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机械处理工艺(TMP)可获得充分生长的片层状团束组织(colony structure),这种类型的组织显著提高了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而且合金经电子束焊接后仍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In718合金(我国的牌号叫做GH169)在国外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合金。在七十年代初为改进性能,适当降低了固溶处理温度,制成超-718合金。近年来为了节约钴,对这种合金又重新给以注意,特别是在1980年F18飞机的坠毁事故之后,粉末盘的应用受到很大影响,又对这种合金加以改进。据新近资料报道,通过形变热处理使合金性能有大的提高,它是通过  相似文献   

9.
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及其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力学拉伸实验、焊接实验、电化学阻抗谱(EIS)、循环阳极极化曲线(Tafel)以及金相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Cu含量对2219铝合金锻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Cu含量,有利于减少2219铝合金基体内的残余结晶相,并有效抑制在合金焊接过程中粗大Al_2Cu相的析出,使基材和焊件的伸长率显著提高,强度略有下降;Cu在铝基体中形成Al_2Cu相诱导合金发生局部腐蚀,使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变差,降低Cu含量能够减小合金的腐蚀倾向,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ЖСC-6К、ЖС6У和ВЖЛ12合金在原始状态和长时间高温加热后的相成分及力学性能变化,给出了三种合金经热处理后的相分析结果。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合金性能的主要变化发生在800℃(100~300h)时效的第一阶段,经过300h以上时效后性能变化不大。同时,在所有时效阶段,ЖС6У合金的高温强度均高于ВЖЛ12和ЖС6-К合金,而ВЖЛ12У合金的高温强度比ВЖЛ12М高。  相似文献   

11.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设计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分析合金元素对TiAl合金晶体结构及组织性能的影响.采用高合金化(如高Nb,V,Cr,Mn等)引入高温β相,使TiAl合金具有较好的可成形性.添加少量C,B,RE等元素改善TiAl合金组织和性能.介绍热处理及热机械处理控制TiAl合金显微组织的方法.概述TiAl合金成形技术及应用,并分析TiAl合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不同Fe含量耐蚀钛合金(Ti-500)的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Fe含量在0.05%-0.20%(质量分数)范围内对Ti-500合金的焊接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含量在0.05%-0.20%范围时,Ti-500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焊缝具有很强的腐蚀抗力;Ti-500合金在沸腾8M HNO3溶液中的腐蚀率小于0.1mm/y,溶液中添加Ru^3 ,Cr^6 ,Ce^4 离子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硬度、拉伸性能测试和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含和不合Sc的Al-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c明显提高了Al-Mg合金的强度,抑制了合金形变组织的再结晶,高温退火后1570合金中仍弥散分布的Al3( Sc,Zr)粒子质点造成其较高的再结晶温度及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4.
ZL114A合金疲劳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ZL114A合金的拉伸性能和轴向应力疲劳行为(K1=1,R=-1).结果表明,ZL114A合金的疲劳性能与美国A357合金的疲劳性能相当.系统研究了L114A合金疲劳损伤特征,分析疏松、夹杂物等铸造缺陷在疲劳裂纹的形核、裂纹的扩展以及瞬断中所起的作用,表明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铸造缺陷数量、尺寸、位置对金属的疲劳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 Al-Cu-Li-( Mn) -( Zr)合金热轧板在 T8态下的显微组织、性能和织构情况。发现因合金的成分不同 ,T8处理对它们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Mn、Zr对合金内部的再结晶过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热轧板的织构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晶体学织构与材料的各向异性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材料的塑性各向异性比强度各向异性更为严重 ,Mn可以作为控制合金织构和各向异性的重要合金化元素  相似文献   

16.
 选用950 ℃时效温度,对DZ125定向凝固高温合金进行了500、1 000、1 500 h的长期时效。利用超声疲劳试验机测试了合金的超高周疲劳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超高周疲劳行为。结果表明:长期时效对DZ125合金的组织稍有影响,长期时效后合金的点阵错配度降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γ'相聚集长大更加明显,未出现拓扑密排相(TCP)等有害相;长期时效对DZ125合金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稍有影响,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疲劳性能呈下降趋势,疲劳断口较平整,裂纹起源于试样的表面,在超高周疲劳后合金的晶粒发生了小幅度旋转。  相似文献   

17.
低膨胀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在航空航天业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波  韩光炜  冯涤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244-249
回顾了低膨胀高温合金的发展历史."因瓦效应"和"时效硬化"现象的发现奠定了低膨胀高温合金发展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能源危机的爆发为低膨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最早的商用Fe-Ni-Co(IN9××)系列合金,经过用Nb、Ti强化,去Al,加Si等一系列成分上的变化,显著改善其应力加速晶界氧化脆性(SAGBO性能),从此低膨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为改善此类合金的抗氧化和降低裂纹扩展速率等性能,又进行了新合金系的研究,即以Inconel 783合金为代表的Fe-Ni-Co-Al-Cr系合金和以Haynes 242合金为代表的Ni-Mo-Cr系合金的研究,这些合金在750℃仍能达到完全抗氧化,为新一代飞机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自耗电弧熔炼和电子束熔炼的方法制备了TZM合金锭,研究了Zr元素含量变化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索了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发现,TZM合金显微组织由Mo固溶体基体和第二相颗粒组成,由于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合金在1250℃的压缩强度大于400MPa,是纯Mo的近4倍,而且当Zr含量为0.08%(质量分数)时,压缩强度最高.采用包埋渗法在TZM合金表面涂覆Al-Si涂层能明显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王魄 《航空制造技术》2006,(11):110-111
Inconel718应用简介术语“超级合金”描述了一个范围广泛的专门用于通常在高温下苛求优异的机械和化学特性而开发的镍、铁和钴基合金。大约2/3的超级合金被用于航空工业的动力涡轮机和相关零件的制造。这些合金的典型应用是飞机发动机的热端。剩余的1/3被用于化学、医疗和建筑行业中要求特别的高温性能和/或优异的耐蚀或抗氧化性能的场合。Inconel718是一种沉淀硬化的镍铬合金,含有相当数量的铁、铌和钼,以及少量的铝和钛。它把耐蚀性、高强度与杰出的焊接性能(包括抗焊后破裂的性能)结合在一起。在高达700℃的温度下,该合金具有极佳的5004…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在最近的工业技术进步中,原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正在积极开展新型材料的研究。我国是岛国,四面环海,镁资源丰富,故有必要考虑镁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在我国非铁铸造行业中,镁合金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是因为镁合金的熔炼极为复杂。再则,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较差。然而,镁合金的密度明显小于其他实用金属,而且具有高的阻尼能力等优点,所以被认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实用材料。 本研究取用Mg-Li合金作为实用轻合金的开发目标,研讨了Li含量和铸造组织的关系,以及晶粒度和阻尼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